原標題:求學生活中有著哪些安全隱患?
到達倫敦的第二天,龍雨青急忙趁好天氣跑去大本鐘下的紅色電話亭這一地標留影,並發給爸媽報了聲平安。
身體健康:
帶全藥品,留意相關疫情信息
由於就醫程序的繁複和就醫成本的高昂,多數海外留學生感覺在留學地就醫頗為不便。因此,不少人會選擇自備一些常用藥品,如退燒藥、感冒藥等,以應付日常的頭疼腦熱。但一些外用藥品,如燙傷膏、清涼油等,容易被學子忽略。
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的龍雨青曾經在日料店用餐時被鐵板燙傷了右手掌。隨後,他前往醫院就診,但醫院沒有燙傷膏一類的藥物,無法立即處理,最後他只拿了止疼片。此次經歷讓龍雨青深刻認識到帶全藥品的重要性。他說,「儘管燙傷膏一類的外用藥品,在一些留學生看來不會派上用場,當地醫院也能提供,但是有些時候確實會遇上像我這樣的緊急情況。所以,藥品還是要帶全,外傷藥也不可忽略。」
由於地理環境因素,一些留學地區可能會在特定季節有一些流行疾病。留學生初來乍到,對此了解不多,沒有提前注射相關疫苗,容易在流行病高發時期染病。曾在新加坡就讀的成威(化名)說,「新加坡地處熱帶,容易滋生蚊蟲。如果不多加注意,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容易患上登革熱這樣的疾病。」對此,成威建議,「要多關注社區貼出的公告及新聞,遠離疫情高發區。同時要主動了解疾病,做些力所能及的防範,如及時清空積水,防止伊蚊滋生。」
心理健康:
關注內心,學會主動溝通求助
海外求學,心理健康是學子常常要面對的問題。在法國巴黎政治學院交換學習的方可育說,「大多數留學生是獨生子,一人來到陌生的國度學習,容易失去優越感,產生沮喪情緒。特別是那些初來海外的國內高校佼佼者,這種心理落差可能更明顯。」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求學的孫文燁對此補充說:「我周圍的美國學生有一些年齡比較大,專業經驗很豐富,在學習上我有時感到壓力很大,沒有信心。」
當情緒低落時,多數學子會「咬一咬牙」撐過去。如果內心足夠強大,可能就撐過去了;但如果心理比較脆弱,不能正確地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一味硬撐,則會陷入悲觀難以自拔,發展下去會對自我產生懷疑和否定,引發心理問題。
對此,方可育建議:「情緒低落時可以與其他留學生或當地師生溝通交流。另一方面,也要理性地分析自己所面臨的境況,客觀地分析遇到的困難並接受自己存在的某些不足,學會給自己加油,努力地去獲取成長的快樂。」孫文燁則建議:「僅靠自己調節不好情緒時要學會求助,可以前往校內的心理諮詢室進行專業心理諮詢。」
信息安全:
按需註冊郵箱,用英文檢索必要信息
在國外,郵箱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個人郵箱中包含著諸多工作、學習方面的重要信息。有些學子在一些商家促銷的登記單上會順手填上自己的郵箱,這樣容易洩露個人信息。對此,龍雨青建議,「留學生可以註冊兩個郵箱,一個用於日常生活,包括各種商家信息登記;另一個專門用來接收工作、學習方面的消息。兩個郵箱分開使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
不少學子因語言原因,對於留學目的國的相關法律知之甚少,對一些條文規章也圖省事而不加審視研究,由此極易給自己帶來不便。龍雨青認為,「在涉及到個人身份等信息問題上,留學生一定要學會用英文查詢相關條例。國內部分網站上的信息多是過時的,部分翻譯也存在歧義。倘若不仔細研讀,容易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龍雨青就曾見過許多人因為輕信同學的傳授和國內一些過時網站信息,導致從英國出發去歐洲其他國家旅行後無法再次進入英國的麻煩。
同時,在日常社交過程中,學子也需注意個人信息安全。成威說,「由於孤獨,一些留學生急於拓展交際圈,在網上結識一些朋友。對融入當地的渴望容易讓留學生放下戒備,向陌生人洩露過多個人信息,這是很不安全的。」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是遇到善意的陌生人搭訕,也不可完全放下戒心。方可育說,「有時遇到善意的男士來談話,聊幾句尚可,但不要透露過多的信息。尤其是涉及政治、文化、宗教等較敏感的話題,要保持禮貌,儘量避免爭吵。」
(責編:李誠賢(實習生)、曹昆)
圖解:一張"教育成績單」 看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詳細】
「雙一流」建設名單落地: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這次「雙一流」高校遴選採取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的方式,是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不是確定「雙一流」身份。「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