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有《四川日報》報導「三國尋蹤」
開心,昨天又有新華每日電訊
四分之三大篇幅介紹閬中了
閬中古城:千年的眷戀
新華每日電訊12版截圖
閬中真的是要火的不要不要的了
簡直開心到飛起
全文內容
八月的大地,酷暑難耐。人們期盼著一場雨,帶來愜意和涼爽。
對閬中古城嚮往已久,我在晶瑩的雨水飄落之後,懷揣著對這座千年古城的敬畏之情,在煙雨街頭,在茂密樹蔭下,擁抱閬中。
來到閬中古城,內心那份跨越時空的情感油然而生,這座古城一定有著不同於其他城市的厚重歷史、人文精神、生活方式、風土人情……
與古埃及金字塔、古蜀國三星堆同在神秘的北緯31°
翻開閬中的歷史畫卷,仿佛打開了一部厚重的文化典籍;走進閬中古城,就如同走進了色彩斑斕的民俗長廊。閬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本源文化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華夏文明的輝煌長卷中,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閬中,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交匯處,東臨儀隴、巴中,南接南部,西連劍閣、北毗蒼溪,距離省會成都300公裡。與古埃及金字塔、古蜀國三星堆同在神秘的北緯31°。
閬中歷史源遠流長。1979—1981年在蟠龍山麓及蟠龍山蘭家壩先後出土的石器和陶器屬於新石器晚期文物,足以證明最遲在新石器時代,閬中就有先民在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歷代王朝在此設立縣、郡、州、路、軍、府、道的各級治所。清初,閬中為四川省省會,時間長達20年。
何謂閬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閬」字為「門高也」,即高門之意。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解釋「閬中」說:「其山四合郡,故約閬中」,即閬中周圍山形似高門,沉在其中故稱閬中。閬中因山而得名。《舊唐書地理質》記載閬水遷曲,經郡三面,故約閬中。嘉陵江流經閬中,三面繞水城在其中,故稱閬水。
閬中別名閬苑。《辭海》解釋「閬苑」一詞為: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閬中縣西。閬苑本是傳說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處,因滕王建此宮苑千百年來,閬苑便成為閬中城的別名,提到風水,不得不說閬中傳統的風水文化獨具特色,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地理環境,城市選址及布局融山水城市為一體,契合傳統的風水理論,因此被專家學者看作是當今最為完好的一座風水古城。
「風水」其實指的就是人居環境,包括城市選址、布局、規劃設計的傳統理論。它以人為中心,天、地、人三者和諧,即天人合一,讓人們在有利於自然空間獲得大自然的恩賜,趨吉避兇,祈福平安。
創造了科舉史上的奇蹟
唐宋格局、明清風貌的閬中古城,核心區約2平方公裡,70餘條古老街巷規劃布局井井有條,以「中天樓」為軸心縱橫交錯,以應風水「天心十道」之諭。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式的建築風格於一爐。古建築群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風格迥異的建築,完美展現了中國傳統風水學理念、審美情趣及文化內涵。
數百棟典雅精緻又連接成片的明清古院落,建築風格迥異的古代建築群風格渾厚,為古閬中城增添神秘色彩。在眾多的名勝古蹟中,清代的四川鄉士貢院尤為珍貴。據《保寧府志》《閬中縣誌》記載,唐代至清代年間閬中先後共出進士116人(其中狀元4人、武進士15人、舉人404人,各類貢生317人),是名副其實的狀元之鄉,創造了科舉史上的奇蹟。
在貢院書畫院,我拜訪了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中國春節老人」形象代言人、92歲高齡的張銓俊老人。他自幼受到祖父薰陶,喜歡舞文弄墨,並得國畫大師梁邦楚先生傳教,寫字畫畫,工夫藏在字畫裡。
他對我說,「雖然我是江西贛南客家人,但是在這裡生活已經40多年,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是閬中人,他創造的《太初曆》和『二十四節氣』一直沿用至今。其中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就是現在的春節。西方有聖誕老人,中國有春節老人,為了紀念這位閬中先賢,我們尊稱他為『春節老人』。有句話說『又是一年春節到,莫忘先賢落下閎』,每逢春節我都要去拜謁這位老人,對他肅然起敬,而我這位春節老人的扮演者能有機會向來自海內外的朋友講述春節故事,講述中國故事,我感到非常榮幸。」
杜甫陸遊在此留詩
唐代大詩人杜甫先代由原襄陽遷居鞏縣。安史之亂時寓居長安近10年,後避亂戰來到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八月趕到閬中為好友房琯治喪,在閬中逗留了3個月,因愛女生病,才離開閬中返梓州。廣德二年杜甫再次攜妻女來到閬中,盡興遊覽閬苑名勝,寫下了許多讚美閬山閬水的詩章,其中廣為流傳的詩作有兩首:
閬山歌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鬆浮欲盡不盡雲,江動將崩未崩石。
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鬥且未歸,應結茅齋著青壁。
閬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
巴童蕩漿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南宋大詩人陸遊乾道8年來到閬中,他是從夔州去漢中王炎興元府從閬中路過。這年秋,他因事又從蒼溪來到閬中。陸遊兩次來閬中,在此盤桓多日。他坐船渡江遊了錦屏山,瞻仰了杜少陵祠堂,他讚嘆閬中古城:「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臨錦屏。涉江親到錦屏上,卻望城郭如丹青。」他見閬中著名的南池廢為平陸,特地去察看,並嘆道:「數莖白髮愁無那,萬頃蒼池事已空。陂復豈唯民食足,渠成終助霸圖雄。」在《南池新亭碑》詩中他也嘆道:「文章綺糜雖非古,今代詞人不辦渠」。陸遊尖銳批評當政者忽視興修水利。
陸遊一生酷愛梅,兩次旅閬,他都特地邀友到城南觀賞。陸遊還遊了滕王亭,在奪錦軒飲酒題詩。陸遊寫詩10餘首,讚美閬中山水,「三疊悽涼渭城曲,樹枝閒淡閬中花」,「挽住徵衣為濯塵,閬州齋釀絕芳醇」。他對閬中的一切,都感到十分親切美好,產生故舊之情,「蔦花舊識費生客,山水曾有是故人」。
「錦屏春色」、「嘉陵秋水」、「雲臺仙風」、「頤神古洞」、「書巖遺蹟」、「盤龍池館」、「南池破曉」、「西津晚渡」、「傘蓋凌雲」、「梁山戴雪」,此為閬中十景,系山西蒲坂人楊瞻所定。楊瞻為進士出身,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任四川巡檢司僉事、分巡川北道,駐保寧。楊瞻在閬中任職期間,大力修葺佛寺,培植景觀,提倡文教,政績卓著。他熱愛閬中,凡閬中名勝古蹟,都題詩一一詠贊。楊瞻在閬中任職約8年,頗有功績,閬人懷念。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張瀾曾任川北宣慰使,衙署設閬中。那時是中國歷史上的非常時期,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正被共和體制所代替,從政治觀念到風俗習慣,其更新改革都與每個老百姓息息相關。例如,每家堂屋正中「天地君親師」這個牌位,要取掉「君」字,每個人腦後的大辮子要剪掉,婦女纏著的小腳要解放等等,這些都是宣慰使更新觀念、實行新政的歷史職責。
張瀾任閬中辦事處主任,工作積極,確定項目,招商引資。在閬期間,身著長袍馬褂,住白花庵署衙(今孔家大院),一方面規劃協調,一方面溝通聯繫,推廣新植保技術,逐步引進了良種糧、棉、油、南瑞苕等,從而使閬中科技、經濟、文化等方面有了較大發展。
大家都知道張大千,其二哥張善子可能鮮為人知。他亦工畫,除山水人物外,尤擅畫虎。他為畫虎曾養虎,被稱為「虎痴」。張善子早年留學日本,曾參加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由於他反對袁世凱復闢稱帝,被袁通緝,曾逃往國外。1923年春,張善子偕夫人回國,任閬南鹽場知事(相當於場長),隱居閬中,並從事繪畫活動。
時錦屏山道長青松子邀他遊錦屏山,求他繪畫,他便畫了有名的《上山虎》、《下山虎》,並題詩。《上山虎》的題詩是:「虎視眈眈遍西東,瓜豆河山在眼中。睡獅至今猶未醒,將來誰是主人翁?」《下山虎》的題詩是:「天地英雄氣,只在此山中。循環不可測,林暗草驚風。」畫和詩,被刻在兩塊峽石上,畫前刻有「民十二癸亥春,青松子乞繪,善子張澤」的小款和印章,畫下還刻有「一錢不值,萬金不賣」的留言。
1944年12月,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豐子愷先生來到閬中,一為舉辦畫展,二為遊覽古城。經過籌備,畫展四壁掛滿作品,其中一幅畫是以烏一浮絕句詩意而作,那首詩是:「紅是櫻桃綠是蕉,畫中景物未全凋。清和四月巴山路,定有行人憶六朝。」畫展結束後,先生遊覽了錦屏山、巴巴寺、華光樓等名勝。
他隨身帶著速寫簿,觀賞中即便勾勒草圖,後來根據這些速寫畫成了《蜀道》《嘉陵江上》《華光樓前》等自作品。特別是《華光樓前》,古樓高聳,長橋臥波(當時嘉江上有浮橋),生動地展現了閬中「三面江光抱城郭」的江城風貌。豐先生對閬中的土特產和小吃很感興趣,尤其喜歡白糖蒸饃和油茶,特地寫了這樣一首詩:
錦屏山下客流連,蒸饃油茶勝綺筵。
他日五湖尋範蠡,夜船剪燭話當年。
穿越在古院深處
閬中以民居古院享譽國內外,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民居古寨猶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閬中古城的各個角落,閬中的小院保存著唐宋和明清的風貌,高牆大院歇山單簷是木質穿鬥結構,灰色小青瓦,砌築粉牆。注重風水意象,以豐富多樣的木雕見長,四合院與園林建築和諧統一,古樸典雅異彩紛呈。
叩開古街巷一扇扇厚重的雙扉獸環木門,那恬淡雅靜的亭臺樓榭,那一窗疏影映出幾枝素竹,那幾峰假山襯出一壁浮雕,那砌工精湛的花臺、花園和蔥蘢的古樹名木,以及迴廊和畫宇下的籠中畫眉,青石階沿下花缸中的嬉戲遊魚,組成了一幅幅聲色俱佳、動靜和諧的立體圖畫,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和審美愉悅。
坐在年代久遠的木凳上,我靜靜欣賞著勤勞智慧的閬中能工巧匠們用汗水和智慧雕刻的木門、木窗的精美雕花傑作,依依不捨地離開古色古香的院子,走在千年的古街道,只見街邊三三兩兩的居民坐在自家門口,面向古道和遊客悠閒地談笑風生,路人經過時他們會主動與人打招呼,顯出當地人特有的熱情,我站在古道上的閣樓,遠眺聆聽優美的鳥鳴聲,南來北往的飛燕穿梭屋簷,築窩繁衍,而停留在樹上的鳥兒東張西望,似乎在招呼同伴前來相聚……此景此情,我不禁想起劉禹錫的懷古名篇「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閬中古城眼前的綠樹和牆壁上的青苔會告訴我,這每一條古老街道的年齡,沿街店鋪琳琅滿目的商品及食物顯示出古城的繁榮,白牆青瓦流水溝壑,時間在悄悄流逝,這一幅幅鮮活的閬中人的生活畫面,講述著時光的蹉跎。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詩、一畫,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孕育著人類的智慧。
閬中古城,千年的眷戀。
你來或不來
閬中都在這裡
只為等你擁抱千年古城
杜京,女,山西長治人,中共黨員。1986年畢業於雲南民族學院中文系,1996年又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文藝學研究生。1986年參加工作。歷任《女聲》雜誌社編輯、記者,《雲南日報》文藝部記者、編輯、主任記者、副站長,《北京日報》時政新聞部主任、主任記者,《雲南日報》北京記者站站長、高級記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東巴國際研究會理事。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報告文學集《跨越國界的芬芳》、《地球上的銀飄帶》,散文集《東方多瑙河》等五部。散文《版納三色》獲2000年中國報紙副刊作品一等獎,散文《月光城的魅力》獲2007年中國報紙副刊作品一等獎。
源自閬中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