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植物大神的居家「神器」
Rainforest plant tool
文/半隻熊吉 圖/網絡·侵刪
去年被INS種草,入坑熱帶植物,買了280元的薩裡安、50元的紫背箭葉海芋苗,以及許多網紅竹芋。經過一個冬,基本報銷,對於新手來說教訓是慘痛的,但好在有了傷害才知道科學種花的重要性。
為了不重蹈覆轍,先後購買了室內養熱帶植物需要的兩樣必備神器:加溼器和溫溼度檢測器。今天溫溼度檢測器到了,一邊開箱,一邊來聊聊為什麼需要這個吧。
溫度不達標,變成一年生|Temperature
養植物的三大要素是光照、溫度和通風,簡言之就是環境。一個適宜植物原生地的環境能讓植物瘋長,反之要麼狀態不好,要麼死亡。所以為了養好熱帶植物,就必須最大限度模擬熱帶雨林環境。

熱帶雨林植物喜歡什麼環境呢?溫暖溼潤。這裡要注意,很多人認為熱帶的溫暖就是酷熱,其實不是這樣,想像一下,當你走在樹木參天的陰影之下時,會很熱嗎?不會的,其實還挺涼爽。
因此當你在盛夏將熱帶植物放在光照很強的地方時,它往往很容易曬傷和死亡,但同時,因為大樹的遮陰和緯度影響,熱帶也不會像北方那麼寒冷。

所以控制好室內溫度,是室內養熱帶植物的關鍵之一。通常來說,15到30度左右,對多數雨林植物會相對友好,但也不排除20度以下就會出現凍傷的部分植物。有條件的話,還是上暖氣吧。這方面北方冬天的地暖有一定優勢。
溼度不達標,做個短命人|Humidity
既然北方有地暖,但為什麼還是養不好呢?答案就是溼度不夠。2019年紅遍全網的竹芋,很少有人能養出狀態,葉片焦邊現象嚴重到無以復加,原因就在空氣太過乾燥。
熱帶植物同樣如此,雨林為什麼叫雨林,就是因為它的環境十分潮溼。水霧、水滴長期包裹著植物,跟面膜一樣。到了室內後,溼度突然降了,又是強日照,這樣不焦邊黃葉才怪了。因此人為的給雨林植物增加溼度就很有必要。

神器助力|tool
但室內終究不是雨林,沒有人想一直生活在雨林環境裡。所以通過科技,小範圍的打造雨林環境就有必要了。多數養雨林植物的玩家都會配備加溼器和溫溼度檢測器。
加溼器,放在植物旁邊,噴出的水霧能有效提高空氣溼度。有人說那用噴壺天天噴行嗎?只要你是宅男就沒什麼不行的。
另外,去年,住重慶的熊吉,就是用噴壺早晚噴兩次,最後還是黃葉,所以有條件,真的上加溼器吧,便宜點的幾十塊錢就搞定了。

不僅熱帶植物,所有植物都對溫溼度有要求,什麼溫度適合養什麼花草,這都是實踐出來的科學,不是玄學!
夏天室內溫度過高,趕緊挪個陰涼地,加大噴霧給植物降溫。冬天南方室內溫度低於閾值,趕緊關窗加溼。
最後說一句,重慶臨江,空氣溼度相比其他省市,溼度是偏高的,即便如此,熊吉家的雨林植物還是黃葉現象。
長勢最好的始終還是悶養在雨林缸裡的雨林植物。由此可見,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可見一斑。■


原創不易,喜歡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