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韓國電影的朋友一定熟悉,韓語地名經常出現「某某洞」這樣的叫法。
那麼,這個「洞( )」當什麼講呢?
有人說是指「街道」,也有人說是「最小的行政社區」,還有的人說是「村子」。
個人以為,韓語深受漢語影響,所以「洞( )」和漢語的「洞」意思接近,更準確地說,應該相當於漢語的「胡同」的「同」。即是指狹窄的小巷,因小巷往往狹窄深邃,所以解釋為「洞」也無不可。
有人說「胡同」來自於蒙語,如明人沈榜所著《宛署雜記》中說:「胡同本元人語。」
個人很不贊同這個說法。因為早在《說文解字》中就有一個「衕」字出現,這個「衕「」和「同」應該是相通的。古時候,人們常常把胡同寫作「胡衕」,或者「衚衕」。可見胡同的「同」,與「衕」意思是一樣的。
《說文解字注》是這麼解釋「衕」字的呢?——「通街也。」
如果把「衕」僅僅理解為街道還很不準確,稱作「衕「的街道應該具備兩個特點:
第一,通暢,不是死路;第二,狹窄幽長。
既然「通街為衕」,所以「衕」即「通」也。由此可知,「同」或「衕」,都是指一條路是暢達的路,死路不可稱為「衕」。
那麼狹窄幽長的含義又從何而來呢?
因為「衕」字還可以訓為「攏」或「龍」。龍,有身長、聚攏、盤曲之象。所以又可知,「衕」這樣的小巷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只要是通的就行。
這樣我們就發現,原來「同、衕、洞」都表示狹窄、幽長、又通暢的街道,即小巷。
在發音上,「衕」,今人讀作tóng,古代也可讀作dòng。《廣韻》「衕」:「徒弄切,音洞。」
再看南方習慣稱小巷為「裡弄(lǐ lòng)」、「弄堂(lòng táng)」。這個「弄(lòng)」字,實際上就是就是由「衕」字轉變而來。其路可通,其形似龍,故而稱之為「弄」。
在《西遊記》中,取經途中師徒四人路阻「陀羅莊」,距離此地不遠的西方有一座七絕山,山上只有一條狹窄的山路,名為「稀柿衕」。
此地還盤踞著一個妖精,是一隻能騰雲駕霧吐「雙槍」傷人的蟒蛇精。悟空和八戒為陀羅莊百姓降妖,追殺蟒蛇精到七絕山,蟒蛇精鑽入一個洞穴中不出來。
二人看到蟒蛇精還有七八尺的尾巴的露在洞外,悟空聰明,心想這個洞一定很狹窄,以至於蟒蛇不能在洞中盤踞、掉頭,同時推斷出洞穴是通透的,這樣蟒蛇可以從另一邊爬出去。他叫八戒到山的另一邊尋找到洞口,自己這邊用金箍棒將蟒蛇捅過去,八戒在那邊用釘耙將它築死。果然,按照這個辦法,還真將蟒蛇從洞穴後門捅了出來,經過一番打鬥,終於將蟒蛇精殺死。
注意,蟒蛇精的山洞,即可以稱為「洞」,也同樣可以稱為「衕」,因為它是狹窄而通暢的一條道路。
此地又有一條道路名為「稀柿衕」,更是點出了「洞」和「衕」之間的關係。
再者,大蟒的樣子其實就是龍的樣子,蟒蛇不過是未成神的龍。由這個故事我們能看到,龍、洞、衕之間奇妙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