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要在這個火爐一樣的夏天離開空調房,無疑是一件讓人頭大的事情,但很顯然,我們不能一直在空調房裡,社會生活不可避免有戶外活動。由於不同顏色對太陽輻射吸收能力不同,在「黑色吸熱」的常識慣性下,大家普遍認為穿白色衣服會比穿黑色涼快的多。
理論上,白色相較黑色會會吸收更少的熱量。那麼,白色衣服真的比黑色的涼快嗎?
早在幾十年前,就有科學家研究了這個問題。該研究團隊讓一些志願者在溫度為 35-46℃的沙漠中依次身穿款式相同的黑袍和白袍,測量了 30 分鐘內全身獲得以及散失的熱量。
研究結果表明,儘管黑袍的確吸收了更多的熱量,但這部分額外熱量在到達皮膚之前就散失了。在外界溫度相同的情況下,無論穿黑袍還是白袍,最終到達皮膚的熱量是相同的。這意味著,而在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白色衣服和黑色衣服,兩者並沒有誰更涼快之分。
不過,在太陽下暴露時間較短的情況下,由於黑色會吸收更多的熱量,意味著黑色衣服升溫速度要比白色衣服更快。白色衣服確實會比黑色衣服更加涼快一些。
此外,有研究表明,不同顏色的衣服對紫外線的抵禦程度是不同的,整體來說深色系的防曬效果要優於淺色系的,防曬最好的是紅色 ,接著是藏青色、黑色。而淺色衣服雖然可以反射部分紫外線,短期內保持涼快,但吸收紫外線的能力差,時間一長反而沒深色衣服防曬。因此,白色衣服並不能比黑色衣服涼快到哪去,反而更容易被曬黑。
事實上,真正影響衣服穿著涼快與否的是衣服的材質。
在炎熱的地方,人體會不斷的向外排汗,通過汗液的蒸發,來達到散熱和調節體溫的作用。所以要想要更加更加涼快一些,衣服就必須具有更好的吸水性和透氣性。不同材質的衣服吸水性和透氣性也不盡相同。
絲綢是最合適夏天穿的,絲綢輕薄、透氣,親膚。其中,真絲被稱為「纖維皇后」,也受到古往今來的人的青睞。真絲屬於蛋白質纖維,絲素中含有18種對人體有益的胺基酸。
常見的真絲面料品種大致有雙縐、重縐、喬其爛花、喬其、雙喬、重喬、桑波緞、素縐緞、彈力素縐緞、經編針織等幾大類。此外,蠶絲還能很好的吸收紫外線保護我們的皮膚。
除絲綢外,棉質衣物也具有較好吸溼性和透氣性。一般常見的棉面料品種大致有純棉、精梳棉、絲光棉、滌棉、水洗棉、萊卡棉、冰棉等。
其中,純棉顧名思義是全部以棉花為原料織成,多用來製作時裝、休閒裝、內衣和襯衫,是輕鬆保暖,柔和貼身、吸溼性、透氣性甚佳。而滌棉是混紡,相對與純棉而言,就是滌綸和棉混紡,但是因為有滌成分,所以面料相對純棉來說,要軟和一點,不容易起皺,但吸溼性要比純棉差一些。
還有一類常見的衣服面料就是麻,事實上,麻纖維來自各種麻類織物,它是世界上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防止纖維原料。麻料包括有薴麻、黃麻、青麻、大麻、亞麻、羅布麻和槿麻等。其中麻、亞麻、羅布麻等胞壁不木質化,纖維的粗細長短同棉相近,可作紡織原料,亞麻材質的衣物因為孔隙大,透氣性和吸水性也比較好,穿起來也比較涼快。
按此推論,有人認為夏天不穿將最涼快,但事實上,已有研究表明,當氣溫接近或超過人的體溫(36.8℃左右)時,不穿衣服不僅不涼爽,反而更熱。
物體之間的熱傳遞是從高溫向低溫傳遞,而人體也一樣,只有在人體表溫度高於外界時,皮膚才能向外散熱,相反如果氣溫達到或超過人的體溫時,皮膚就不能主動散熱,相反皮膚還會從外界吸收熱量,讓體溫上升,變得更易中暑。這也是為什麼深處沙漠等極度炎熱地區的人們會在夏天也穿長長的衣服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原因。
從顏色對光的反射來看,儘管淺色衣物能更少的吸收熱量,但淺色衣物並不是最有效的降溫衣物,因此,在炎熱氣溫下還是儘量選擇舒適的衣服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