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物理三大模塊
【整體規劃】:
電學:電學分析;電學計算
力學:力學基礎、壓強浮力專題、功和功率、簡單機械;
聲光熱:聲現象、光學專題;熱學專題;
【具體設置】:
電學分析(4次課、8個課時)
第一次課:電流和電路。電路結構及電路狀態分析、電路圖及實物電路圖連接、串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電流表的使用及測量關係分析。
第二次課:電壓和電阻。電流表、電壓表的對比學習。電壓表測量關係分析。帶電錶電路圖的分析及連接。
第三次課:電學實驗專題:以電學實驗探究常考題為主進行考點分析。
包括以下幾個實驗:
1.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規律;2.探究電阻與什麼因素有關;3.探究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的關係;4.探究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的關係;5.伏安法測電阻+特殊方法測電阻
第四次課:生活用電基礎知識及題型分析。包括作圖、故障判斷、安全用電等。
電學計算(6次課、12個課時)
歐姆定律計算專題:
1.第一次課:歐姆定律——基本運算。電流、電壓、電阻關係。歐姆定律基本公式的熟悉及應用。
2.第二次課:歐姆定律——提升運算。典型例題分析,包括圖像問題、比例問題、動態變化問題、方程思想、綜合運算等
3.第三次課:歐姆定律——故障及動態電路分析。由開關通斷、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等引起的電路結構及測量關係的改變。
電功率計算專題:
1.第一次課:電功率——電能的測量及基本計算。電能表的使用及相關運算、電功率基本公式的熟悉
2.第二次課:電功率——典型例題分析典型例題分析。包括圖像問題、比例問題、動態變化問題、方程思想等
3.第三次課:電功率——計算題專練。包括擋位問題、電熱綜合問題、效率問題等
聲現象專題(1次課、2個課時)
第一次課:聲現象
1.聲音的產生、傳播、利用及危害:聲源,聲音傳播的條件和速度,聲音的應用及噪聲的控制措施。
2.聲音的特性:音調、音色和響度的決定因素、出題方向,及對應波形
光學專題(3次課、6個課時)
第一次課:光現象
1.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生活中的光現象對應的光學原理,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對應的光現象,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平面鏡成像原理及特點,光的折射現象及規律,光的色散,看不見的光及其應用。
第二次課:透鏡及其應用
1.透鏡、生活中的透鏡:透鏡的特點及作用,透鏡的特殊光線路徑,測凸透鏡的焦距。
2.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透鏡成像原理,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對應的凸透鏡成像原理。
3.眼鏡和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近視鏡、遠視鏡、老花鏡、顯微鏡和望遠鏡對應的透鏡
第三次課:光學作圖專題
包括以下幾個類型:1.光的直線傳播;2.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3.光的折射;4.透鏡光路、透鏡成像;
熱學專題(2次課、4個課時)
第一次課:物態變化
1.溫度及溫度計使用:溫度計的使用原理,讀數方法及特殊溫度計的實際對應溫度計算。
2.物態變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主要學習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對應的物態變化及吸放熱。
第二次課:內能及熱值計算
1.熱學基礎知識串講:內能及內能的利用
2.熱學計算訓練:比熱容、熱值及熱效率計算
力學基礎(5次課、10個課時)
第一次課:機械運動
1.機械運動基礎知識串講: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運動的描述、測量平均速度。
2.機械運動計算訓練:路程與時間、速度與時間的圖像問題,機械運動的綜合應用題
第二次課:質量和密度
1.質量和密度基本運算。包括質量密度和體積之間關係的基本理解及運算。
2.測物體的密度。主要內容為:通過實驗探究專題測不規則物體或鹽水(牛奶)的密度。
第三次課:力:力、力的三要素;力與運動;重力、彈力;
第四次課:力與運動 :掌握牛頓第一定律及理想實驗法、解釋慣性現象;掌握二力平衡條件及掌握影響摩擦力的因素。
第五次課:受力分析及力學作圖 :受力分析方法的使用及力學作圖專題訓練;
壓強浮力專題(5次課、10個課時)
第一次課:壓強基本計算
1.壓強及計算:包含壓強定義;探究壓強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壓強公式的推導及計算;改變壓強的方法;
2.液體壓強及計算:包含液體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連通器的原理應用。
第二次課:
1.大氣壓強及流體壓強
1、大氣壓強:根據條件判斷大氣壓強的大小變化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流體的定義;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壓強綜合計算
第三次課:浮力及計算
1、浮力: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測量方法;
2、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第四次課:浮沉條件及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密度關係);物體浮沉狀態與物體密度的關係;潛水艇原理;氣球與飛艇原理。
第五次課:壓強浮力的綜合計算 :
功與機械能、簡單機械(5次課、10個課時)
第一次課:功及功率計算
1.功及計算:功的定義;做功的兩個條件;功的計算;
2.功率及計算:功率的定義,功率的物理意義;利用定義計算功率;利用推導公式 力×速度 計算功率。
第二次課:機械能及相關實驗探究
1.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化: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決定因素;機械能的定義;利用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換解釋物理現象。
2.探究動能、勢能的影響因素
第三次課:簡單機械——槓桿:槓桿的定義;力臂的畫法;槓桿平衡條件及實驗探究;
第四次課:簡單機械——滑輪及滑輪組:區分動滑輪和定滑輪;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滑輪組的利用;斜面的利用。
第五次課:機械效率:有用功和額外功;機械效率的定義;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計算斜面的機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