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養成了積極飲水的好習慣,隨身攜帶保溫杯儲備熱水。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既是為了喝上乾淨的熱水,補充身體所需水分,另一方面又是為了促進新陳代謝,因此大多數人工作學習之餘,都會隨身攜帶保溫杯。然而,保溫杯的安全問題,一直以來就備受大家關注,此前央視就披露出「有毒保溫杯」,熱水倒進去,出來的卻是有毒的開水,如果孩子長期使用這種「有毒保溫杯」盛放熱水,那麼它將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央視披露「有毒保溫杯」
家長買錯保溫杯,孩子險些出問題。對於保溫杯的選擇,家長還是一知半解,認為貴的就是好的,然而這種觀念卻是錯誤的。有些家長過分注重外表包裝,往往忽略保溫杯的材質。不合格的保溫杯裡,往往添加苯、鉛等有害物質,使用這種帶重金屬物質的保溫杯盛水,孩子的身體容易出現各種毛病,比如說拉肚子、嘔吐等。家長在挑選保溫杯時,沒有對保溫杯進行細緻對比,因而導致孩子在使用保溫杯飲水之後,出現各種問題。
食品級保溫杯
保溫杯琳琅滿目,應該如何甄別?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種類的保溫杯,它們以各種文案吸引消費者注目,對於家長來說,甄別市面上有毒的保溫杯才是他們想做的。那麼保溫杯琳琅滿目,我們應該怎麼做?
一、確認保溫杯的材質。食品級保溫杯瓶底或者內膽裡都會印有「304、316」字樣,這些屬於食品級真空保溫瓶。當然也會有商家以假亂真,用帶有重金屬的保溫瓶以次充好,以低價賣給家長。此時,家長就需要警惕低價保溫杯裡的氣體,如果聞到刺鼻的異味,說明這個保溫瓶存在問題。
二、儘可能選擇線下實體店購買。雖說現在的網購較為方便,但網購也會存在問題,因此購買保溫杯,儘量選擇線下實體店購買,因為能夠聞得到摸得著,還能享受保溫杯實體店的售後服務。初次,拿到實體店裡的保溫杯應當打開,認真觀察保溫杯裡是否存在其他異物,然後倒入一杯熱水,如果幾分鐘過後,杯子飄出一股刺激性氣味,那麼可以初步判定,這種杯子不適合用來飲水。
三、杜絕貪小便宜心理。「便宜沒好貨」這句話放在今天還是有道理的,為了節省成本,一些商家就會使用廉價的材質,製成保溫杯,這些有毒材質往往都是重金屬物質合成,如果家長貪小便宜購買這種重金屬保溫瓶,那麼這將對家庭生活帶來危害。因此,杜絕貪小便宜的心理,頗為重要。對此,大家怎麼看呢?好了本期文章介紹到這,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在文章下方留言點讚分享您的看法和見解,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