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知識點

2020-11-23 中考網

  在同學們踏入新學年的第三個月,將迎來初二年級的第一次期中考試。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每一次大型考試,都是一次考場發揮的經驗積累,同學們都應該重視。下面,中考網整理了一些八年級物理期中考試知識要點,供大家參考:

  一、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間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噪聲。

  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噪聲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二、熱現象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迷熔點相同

  7、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8、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現象

  (1)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溼衣服變幹,冬天看到霜)

  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三、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雷射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一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2)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1)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裡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係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如圖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應 用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運像變小」

  口決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隨著物距變;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五、質量和密度

  1、質量

  (1) 定義: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

  (2)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對於一個給定的物體,它的質量是確定的,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

  置,狀態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kg )。常用單位有噸(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質量的測量

  生活中稱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裡,用天平稱質量,其中包括託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遊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 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③ 估計被測物的質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裡,用鑷子向右盤裡加減砝碼並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好後,左右兩託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節橫梁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最大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 保持天平盤乾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溼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3) 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臺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數。

  3、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計算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江蘇省連雲港市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九年級物理試卷...
    2018九年級期中考試已經圓滿結束,中考網第一時間為大家整理了期中真題及答案內容,希望對各位考生及家長有所幫助,預祝大家考試取得好成績。下面是《2018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題》,供大家參考.
  • 暑假預習: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匯總,提前列印出來背,期末期中不用怕
    暑假預習: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匯總,提前列印出來背,期末期中不用怕正值暑假,既是孩子們複習鞏固的階段,也是孩子們預習的階段,在暑假裡,如果孩子們能夠很好地將我們新學期的知識預習一遍,那麼對於新學期的一個學習問題也就不大了,特別是對於物理這門學科。
  • 2019-2020深圳市桂圓中學第二學期八期中英語卷(word版)
    中考網為初二學生精心整理了期中題及其答案內容,希望能對各位學生及家長有所幫助。下面是《2020年八年級期中題》,供大家參考     請下載附件:     《2019-2020深圳市桂圓中學第二學期八期中英語卷(word版)》     (
  • 八年級上學期,密度速度經典計算題(含解析),建議收藏!
    很多人覺得初中物理很難,但事實上,初中物理比初中數學好太多了,至少裡面的定律都不抽象,都是客觀世界能實實在在觀察得到、可以驗證的定律。如果說自己成績總是考不好的話,那就要找一找自己掉分的原因,是知識點記不住、沒理解,還是因為應用題不懂,看不懂題目不明白要用什麼定律去解。
  • ...精準施策 強化規範 打牢基礎-2020學年第一學期中學各年級期中...
    [閔行]康城實驗學校:分析學情 精準施策 強化規範 打牢基礎-2020學年第一學期中學各年級期中教育教學研討會時間:2020/12/4 16:55:31 來源:上海師範大學康城實驗學校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劉俏
  •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北師大版期中試卷,家長收藏!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北師大版期中試卷,家長收藏!本學期小學三年級很快就要進行期中考試了,大家都開始考慮進行期中複習了。我們先來看看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所學的知識點有哪些。第一單元是學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個對於人教版的學生來說有點陌生,因為人教版還沒有學多位數的乘法計算,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學的是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這樣對比的話,蘇教版的難度還是要大一些。蘇教版第二單元學的是千克和克,這個是重量單位的相關知識。不過這個知識點人教版二年級就學過了。
  • 2018-2019上海閔行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題(下載版)
    2018-2019上海閔行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題(下載版)     請下載附件:     《2018-2019上海閔行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題(下載版)》     (本地下載在線閱讀)
  • 上海市吳淞中學2010-2011學年度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
    上海市吳淞中學2010-2011學年度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 預覽: 上海市吳淞中學2010-2011學年度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 物理試卷 (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 2018-2019雲南昭通昭陽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下載版)
    2018-2019雲南昭通昭陽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下載版)     請下載附件:     《2018-2019雲南昭通昭陽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下載版)》     (本地下載在線閱讀)
  • 2018-2019河北省初中名校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下載版)
    2018-2019河北省初中名校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下載版)     請下載附件:     《2018-2019河北省初中名校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下載版)》     (本地下載在線閱讀)
  • 八年級數學期中模擬試卷,掌握各知識點的考試範圍,做到知己知彼
    八年級下冊數學上半學期學習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及平行四邊形,在學習中需要循序漸進;掌握各個知識點的考試範圍及考試題型,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二次根式的學習,掌握相關的性質及解題思路是關鍵;根據二次根式的性質意義,被開方數大於等於0;根據二次根式的性質化簡二次根式。
  • 2018年八年級物理期末考試真題卷,包括標準答案!
    這是一份剛剛考過的八年級物理期末考試真題,全國各地所實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分為兩種,一種是五四制,一種是六三制,本份試卷的所在地實行的是五四制,也就是說五年小學,四年初中。所以,看到試卷雖然是初三物理試題,但是考查的物理知識點卻是六三制地區的初二物理。
  •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匯總,列印複習好,期末輕鬆高分!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匯總,列印複習好,期末輕鬆高分!八年級是初中承上啟下的階段,不僅要去打好基礎,還要去攻破難點。在副科中,相信最難的就是物理了。物理屬於理科範疇了。學習理科,那麼一定要多去練習以及總結,其次就計算不要出錯。
  • 2018-2019安徽銅陵十五中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下載版)
    2018-2019安徽銅陵十五中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下載版)       請下載附件:     《2018-2019安徽銅陵十五中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下載版)》     (本地下載在線閱讀)
  • 九年級化學期中考試必考知識點來了,收好不謝
    使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的寶寶們注意了,期中考試馬上就要到了,這些內容為必考考點,你做好複習了嗎?一、實驗基本操作比如上面這道題,選擇正確的操作方法,正確答案為B。答案A是給是試管裡的液體加熱,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所以錯了。答案B是熄滅酒精度,用燈帽蓋滅是正確的。
  • 物理老師:練透《八年級上期末物理易錯題100道》,考試遇原題
    最近期末考試即將來臨,我們一定要做好對應的期末考試的準備,對於八年級上的物理這一門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除了要去積累其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的,還要一定要養成物理的思維。因此在考前首先將基本的概念複習到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些內容是我們題型的變化的來源。
  • 八年級數學期中考,我只複習這7個題型,不清楚考試重點的快收藏
    初中各校將在10月下旬陸續舉行期中考試,八年級的小夥伴是否為複習八年級數學煩惱呢?按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大綱要求,期中考主要考《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軸對稱》這三章,這三章有哪些重要的考點和難點,我總結了六個高頻考點和一些經典例題,希望能幫助到你。
  • 初二數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初二數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計算5-2的結果是( )。
  • 物理老師:7張圖幫你搞定初二整學期物理要點知識,速領
    對許多學生來說,物理也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這是因為物理的課程體系系統完整,環環相扣,學習者也必須有嚴謹的思維,而且,物理與其它幾門課程也有很緊密的聯繫。例如數學中的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極值的討論等知識也經常被運用到物理中。
  • 七年級下冊生物:分章節總複習資料,期中期末想考95分就列印
    七年級下冊生物:分章節總複習資料,期中期末想考95分就列印時間匆匆流逝,轉眼之間,全國各地的學生們也要迎來期中考試,那若期中考試的成績不理想,之後該如何學習?如何改進呢?就拿七年級下冊生物舉例:(一)深思熟慮,查漏補缺,總結經驗,努力學習對於期中考試,看成績,肯定有得有失,我們應該對成績肯定,對於不足之處,要找到失敗原因。例如,是食物鏈的書寫不規範,還是對顯微境的構造和操作,沒有掌握好?還是對細胞的分裂、動(植)物的結構層次的基本概念,認識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