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色金屬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一)續下
第十一章 鈦
第一節 2008年世界鈦工業發展分析
一、世界對金屬鈦利用的概況
世界鈦工業非常規的快速發展,使得鈦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無論從傳統的航空應用到非航空領域不斷推陳出新的新應用領域,無不給鈦市場帶來新的生機和希望。航空、航天工業以外的眾多民用領域已為鈦工業敞開了大門,顯示出無比巨大的應用潛力。各海綿鈦生產國紛紛提高產能,產量迅速擴大。
1947年美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海綿鈦的工業化生產,當年生產出2噸海綿鈦,10年後的1957年美國海綿鈦產量達到15000噸。日本於1952年,蘇聯於1954年相繼開始生產海綿鈦。1972年世界海綿鈦產量達到20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此後由於需求減少海綿鈦的產量大幅下降,1990年世界海綿鈦產量9.7萬噸。冷戰結束後由於軍工需求減少世界鈦工業近一步萎縮,許多海綿鈦工廠被關閉。前蘇聯地區有十幾家海綿鈦工廠被關閉,美國也有幾家海綿鈦工廠被關閉,英國唯一的一家海綿鈦工廠於1993年關閉。到2000年世界海綿鈦產量下降到5.33萬噸。隨著需求轉旺2001年起世界鈦工業開始復甦,幾個主要的鈦工業國家都在增產,有的已關閉的工廠又開始重新生產。2006年世界海綿鈦的產量達到13.08萬噸,預計到2010年將超過1972年水平,達到29萬噸。
圖表41 :1972年~2010年世界海綿鈦的產量趨勢
資料來源:金安明邦調研中心
鈦行業的產業鏈為:釩鈦磁鐵原料——海綿鈦——鈦錠——鈦板——鈦材,鈦在消費領域上的應用範圍,包括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體育休閒等。由於鈦材產業鏈比較長,而且每個工序的工藝也比較複雜,因此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俄羅斯、日本和中國等四個國家掌握完整的工業化生產技術,其中美國是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
近幾年,鈦材市場的持續升溫,不僅表現在航空航天等軍事領域,同時消費水平的提高,石油化工、體育休閒、電力等行業對鈦材的需求量迅速增長。鈦材在國際上主要應用於航空工業和軍工工業,約佔消費量的50%左右,而在國內主要應用於石油化工業和體育休閒業,約佔鈦材消費量的60%左右。
二、世界主要國家鈦工業發展概況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鈦加工材生產國,美國目前主要有三大鈦材生產企業——Timet、RMI和Allegheny Teledyne公司,其產量合計約佔美國鈦加工材總量的90%;共有11家公司生產鈦錠、30家公司生產鈦鍛件、軋制產品和鑄件。
美國鈦工業發展主要依靠的是其發達的航空業,鈦工業發展狀況已經成為美國航空業的晴雨表。因此,在此背景下,它總結了鈦工業幾十年的發展經驗與教訓,為了擴大鈦加工材市場,它沒有盲目地擴張原料海綿鈦的生產規模,而是積極學習日本民用鈦的推廣經驗,以獨立國協的原料海綿鈦作為供需調節鈕,把重點放在了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冷爐床熔煉設備引進和新民用領域的開發上,以此來擺脫長期以來宇航業對美國鈦工業的束縛。
日本現有兩大海綿鈦生產企業(東邦鈦和住友鋼鈦),鈦加工材生產企業主要有神戶制鋼、住友金屬工業、日本鋼、大同特殊鋼和日本鋼管等11家,其中神戶制鋼、住友金屬工業和日本鋼的產量佔日本鈦軋製品裝運量的80%。日本鈦加工業的發展重點是純鈦和近年來研發非常活躍的醫用鈦合金。另外,在鈦合金的開發方面,日本開發出了一些推廣前途非常廣的合金,比如SP-700合金是針對高爾夫裝備而定製開發的合金,但是從去年起,該合金已經大量地推廣到航空領域。
與美、日不同,俄羅斯鈦加工業發展主要依靠前蘇聯技術及裝備的積累,其鈦加工業的發展依靠其強大的加工能力,加之近年來與美國的多元化合作,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目前其加工技術重點是大型鍛件和型材加工技術。
俄羅斯的鈦加工材企業主要以VSMPO為主,其年產量佔整個獨立國協鈦加工材產量的90%以上。在鈦材需求的鼎盛時期,其年產量達到10萬噸。VSMPO具有年產35000噸鑄錠、2500噸板坯、3000噸棒坯和1500噸棒材的生產能力,還可生產2000噸6-4和其它合金的厚板和型材、1000噸工業純鈦鍛件、3000噸厚板800噸薄板、100噸無縫管和400噸焊管。在鈦合金的研發方面,由於俄羅斯鈦加工業的發展底蘊,目前鈦合金已經非常系列化,合金牌號比較齊全,可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三、世界鈦科技發展狀況分析
國外現有8座海綿鈦生產工廠,除美國timet公司的產能為8000噸/年外,其它的年產能均在萬噸以上。其中日本海綿鈦生產的氯耗為0.9噸/年海綿鈦,還蒸電耗為2500kw噸/年海綿鈦,均低於國內企業的同類指標。
鈦的應用推廣,根本問題在於降低成本。為達此目的,在英國劍橋電解TiO2製備金屬鈦的基礎上,美國timet公司投巨資積極進行該方法的工業試驗,而日本則是在從事改進的劍橋法的工業試驗,有可能在5年後投入初步的工業生產。
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鈦加工材主要用於大型民航客機、軍用飛機、航天火箭、飛彈、艦船、裝甲火炮、電力、化工、汽車等領域。其典型產品為飛機結構件、鈦制動機件、壓氣機葉片和基座、水翼、螺旋槳及軸、支架、浮球、魚雷發射裝置、高壓氣瓶和全鈦冷凝器等。為此,他們開發了大型電子束或等離子冷床爐熔煉爐,大型型材生產線、大型鍛件生產線俄羅斯上薩爾達公司擁有世界最大的75000噸水壓機,能生產重達3.2的鈦鍛件,單件質量770kg以上的大型鑄件生產線等。在新型鈦合金方面,他們開發了600℃的高溫鈦合金英國的imi834合金、美國的ti-1100鈦合金,高強鈦合金如美國的ti-1023、ti-153、β21s等,阻燃鈦合金alloycti-35v-15crtiar合金,以及低成本鈦合金如美國的ti-4.5fe-6.8Mo-1.5Al等。
日本鈦工業的民用技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有最優秀的海綿鈦企業,有亦鋼亦鈦的大卷重鈦帶生產線。其民用鈦製品遍及化工、石化、建築、冶金、醫療人體植入件、輪椅等、交通汽車、摩託車 、體育高爾夫球具、網球拍、漁具、釣魚船等、日用電子產品照相機、手錶、複印機、打字機、手機、手提電腦等、炊具刀、叉、鍋、鏟等各個部門。
第二節 2008-2009年中國鈦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中國鈦工業發展歷程
中國鈦資源居世界首位,已探明的鈦儲量為8.7億噸,佔世界儲量的一半。中國的鈦加工業已有50年的歷史。五十年代中期,在北京開始了鈦加工的研究工作;六十年代初,在瀋陽開始了鈦的半工業化生產;六十年代中期,在貴州的遵義和陝西的寶雞分別建設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生產廠,這兩個鈦生產專業廠的建立和投產,確立了中國成為世界鈦工業國的地位。經過50年的發展,中國的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產量逐年增長,2007年我國海綿鈦產量達到45200噸,居世界第一位,同比增長150.6%,鈦加工材產量達到23640噸。中國鈦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迅速崛起則是近10幾年的事。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遵義鈦廠、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和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為中心的完整的鈦工業體系。我國鈦材的主要生產廠有10 個, 其中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鈦設備專用生產廠, 國內絕大多數的鈦材為該廠生產。我國的鈦材主要用於民用工業, 其用鈦量已佔鈦材產量的80%。在航空航天及軍事工業方面, 鈦合金已成功的應用於水下飛彈、「長徵二號」捆綁式火箭、「亞洲一號」通訊衛星以及氣象衛星等方面。在合金鋼中加入少量的鈦,可以大大改善鋼的性能,提高鋼的強度、韌性和耐腐蝕性能。總之,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鈦材幾乎已應用到我國國民經濟的各部門, 已形成了較完整的鈦工業體系並躋身於世界鈦工業行列之中, 成為世界第五大鈦生產國, 也是發展中國家唯一生產金屬鈦的國家, 但我國鈦工業的發展仍然是低水平的, 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生產能力、加工技術以及應用領域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今後我們應進一步加強鈦礦的開發利用研究, 加速我國鈦工業的發展, 把我國的鈦工業推向更高水平。
二、中國鈦工業發展的特點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的鈦工業發展已形成較為鮮明的區域模式。我國鈦工業大致有三種模式:其一是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模式,類似於美國的Timet廠,其特點是鈦加工設備系統專業化程度高,技術水平先進,鈦產品品種齊全;其二是上海五鋼公司模式,類似於日本的神戶制鋼,其特點是鋼鈦結合,生產設備大型化,抗風險的能力強;其三以瀋陽為中心的東北模式,其特點是企業規模不大,專業分工明確,經營靈活,社會化協作程度高。三種模式各有所長,相互借鑑必將有利於我國鈦工業健康發展。
三、國內鈦工業研究開發狀況分析
我國的鈦工業是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現已建立了從採選礦、冶金、加工、應用到科研的完整鈦工業體系。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科學院金屬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和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上海五鋼等企業一道,在新型高溫鈦合金、高強高韌鈦合金、船用鈦合金、耐蝕鈦合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我國研製成功並獲得應用的TI-1023高強高韌鈦合金,TI-15-3、TI-5583和TI-5521高強鈦合金等;在鈦的精密鑄件、等溫鍛造、超塑成型、擴散連接和粉末冶金等淨近成型技術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陶瓷型精密鑄造法生產的高爾夫球頭已實現產業化,並大量進入國際市場,採用等溫模鍛製備的高溫鈦合金盤件,採用超塑成型、擴散連接技術製備的Ti-64球型高壓氣瓶等已在航空上應用等。
四、鈦產品產量爆發式增長
截止到2008年底,中國海綿鈦的產能達71000t/a,同比增加10.9%(經進一步統計,2007年中國海綿鈦的產能為64000t/a)。其中產能在5000t/a之上的企業有:遵義鈦業14000t/a,錦州華神12000t/a,朝陽百盛8000t/a,撫順鈦業5000t/a,朝陽金達5000t/a,唐山天赫5000t/a,洛陽雙瑞萬基5000t/a,攀枝花恆為制鈦5000t/a。
我國海綿鈦大幅階越式增長是從2005年開始的。2005年我國海綿鈦的產量達到9511噸,較前一年增長了將近98%。2006年我國海綿鈦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8037噸,同比增長近90%。2007年是我國海綿鈦產量最高的一年,同時也是同比增長最快的一年。當年我國海綿鈦產量達到45200噸,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50%。
2008年我國生產海綿鈦49632噸,同比增長9.8%;其中上半年生產28285噸,同比增長40.7%;下半年生產21347噸,同比下降15.0%;下半年產量比上半年下降24.5%。
圖表 42:2000-2009年我國海綿鈦產量增長趨勢圖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1-4月
產量
1905
2468
3328
4809
4112
9511
18037
45200
49632
17935.71
同比增長(%)
29.55%
34.85%
23.56%
16.95%
97.78%
89.64%
150.60%
9.8%
24.24%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我國鈦材產量近幾年也呈迅猛增長態勢。其中產量增幅最大的兩年分別是2002年和2007年。2002年我國鈦材產量達到4720噸,同比增長111%。2007年我國鈦材產量達到23640噸,產量同比增長將近90%。2008年我國生產鈦加工材27737噸,同比增長17.3%;其中上半年生產14091噸,同比增長24.6%;下半年生產13646噸,同比增長10.7%;下半年產量比上半年下降3.2%。2008年中國鈦錠的生產能力達69200t/a,同比增長43.3%。2008年,中國鈦錠產能的增長遠高於海綿鈦產能的增長。寶鈦集團、上海寶鋼特鋼、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3家企業建設有先進的混料布料系統,均裝備數臺8噸以上的真空自耗電弧爐,產能分別達到20000t/a、10000t/a和8000t/a,是中國鈦工業的骨幹企業。
圖表43: 2000年-2008年我國鈦材產量增長趨勢圖
2000年
2001
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產量
2233
4720
5482
7080
9292
10135
12807
23640
27737
同比增長(%)
111.37%
16.14%
29.15%
31.24%
9.07%
26.36%
84.59%
17.3%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除了海綿鈦和鈦材外,我國鈦錠和鈦粉的產量也都有所增長。2007年我國共生產鈦錠34469噸,比2006年多生產了12349噸,增長了55.8%。2008年,23家企業共生產鈦錠39708噸,比2007年增長15.2%。其中生產2000噸以上的企業有:寶鈦集團暨寶鈦股份15000噸,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2600噸,寶鋼特鋼2500噸,北京宏大2200噸,北京中北2000噸,瀋陽鑫通2000噸,寶雞力興2000噸,慈谿五環2000噸。
圖表44: 2002年-2008年我國鈦錠產量增長趨勢圖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產量
8100
10846
11820
16230
22120
34469
39708
同比增長(%)
33.90%
8.98%
37.31%
36.29%
55.83%
15.2%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2003年我國鈦粉產量還不足1000噸/年,到2007年產量便上升到了1518噸,產量增長了60%多。2004 年,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鳳翔鈦粉廠和河北武邑凱美特公司等四家企業分別生產了 15 噸、 2.8 噸、 690 噸和 90 噸,合計共生產鈦粉 797.8 噸,比 2003 年少生產了 120 噸。從2005年開始我國鈦粉的產量又開始上升,當年的產量達到1165噸,較2003年(產量未出現回落波動前)增長26.93%。2007年,我國共生產鈦粉1518.5噸,比去年增長8.4%。2008年,中國共生產鈦粉1486噸,同比下降32.2%。
圖表 45:2003-2008年我國鈦粉產量增長趨勢圖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產量
917.8
797.8
1165
1400.8
1518.5
1486
同比增長(%)
-13.07%
46.03%
20.24%
8.40%
-32.2%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五、進口量創歷史記錄
2008年我國出口海綿鈦6292噸,同比增長12.7%;進口1221噸,同比增長7.7%;淨出口5071噸,同比增長14.0%。2008年,海綿鈦的庫存上升,達4807噸;淨出口5071噸,國內需求(銷售量)僅39754噸,同比下降2.0%。
圖表46: 2002年-2008年我國海綿鈦進出口情況分析 單位:噸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出口量
860
80.4
57.5
828
1920
5584.05
6292
進口量
2962
2740.26
1838.7
1718
1608
1133.6
1221
淨進口量
2102
2659.86
1781.2
890
-312
-4450.45
-5071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
2008年我國共出口鈦加工材8570噸,同比增長6.5%;進口6387噸,同比增長61.1%;淨出口2183噸,同比下降46.5%。進口大幅增長和淨出口大幅下降的原因是進口鈦管大幅上升84.0%,進口厚度小於0.8mm薄板大幅上升116.0%。
圖表 47: 2002-2008年我國鈦材進出口情況分析 單位:噸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出口量
11
1108
1309.8
4682
4610
8046.995
8570
進口量
2147
3787
4197.4
5700
4682
3963.771
6387
淨進口量
2136
2679
2887.6
1018
72
-4083.22
-2183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
綜上所述,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特別是世界金融危機在2008年下半年傳導到鈦工業,中國鈦工業上半年呈快速發展的態勢,下半年則成收縮的態勢,全年海綿鈦和鈦加工材呈緩慢增長的態勢。
六、中國鈦工業重大項目的實施
經過2007年、2008年兩年的努力,寶鈦集團、寶鋼特鋼和西北院分別再裝備了4臺10噸真空自耗電弧爐、4臺10噸真空自耗電弧爐和2臺8噸真空自耗電弧爐,各自形成了20000噸、10000噸和8000噸鈦錠的生產能力。
寶鈦集團電子束冷床爐熔煉TC4合金錠技術取得突破,已工業化投入生產。
寶鈦集團TC4鈦合金Φ940mm/8t、Φ1040mm/10t大錠熔煉技術獲得突破,實現了批量生產。
寶鋼特鋼引進的鈦及其合金棒材熱連軋生產線正式投產。該線採用計算機控制形變,具有流程穩定、棒材組織均勻的特點。
科學院金屬所引進奧地利SKK14精鍛機安裝調試成功,應用於科研和生產;24輥縱列式棒絲材軋機安裝成功,實現穩定生產。
寶鈦TC4鈦合金Φ200mm~Φ350mm大規格棒材生產技術獲得突破,產品質量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實現向國外宇航部門穩定出口。
寶鋼「TC17整體葉盤等溫鍛件研究」通過技術鑑定。
西北院正在建設由2800mm熱軋機組和1780mm冷軋機組為核心的板帶生產線,預計2009年6月投產。
科學院金屬所研製的Ti2448醫用鈦合金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註冊檢驗,已進入人體植入的臨床實驗。
第三節 2008年我國鈦工業發展中的問題分析
一、國內鈦工業技術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我國還是一個鈦工業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與國外先進加工裝備和技術還有較大的差距,這主要表現在:
1、我國海綿鈦生產企業的規模仍不大,經濟技術指標還落後於日本;
2、鈦的新冶煉方法的研究還未見成效;
3、在鈦帶、鈦合金型材、大型整體鈦合金精鑄件、高比強度鈦基複合材料的研製方面還是空白;
4、鈦合金的自主研製能力不強,產業化開發緩慢;
5、大型鈦合金的熔煉技術、冷床爐熔煉技術、鈦帶、鈦合金型材等加工技術尚需開發。
二、應警惕國內鈦工業的無序發展問題
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鈦應用領域的進一步拓寬,海綿鈦需求量逐步增長,尤其是2004年以來出現了世界鈦工業發展史上少有的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海綿鈦出現了罕見的有價無市現象,中國海綿鈦工業在這場資源短缺中發展壯大,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然而,由於海綿鈦產業的發展失控導致了發展的無序,導致了國內海綿鈦產業的惡性競爭。2004年底我國只有兩家海綿鈦生產企業,2006年底已有10家左右,每年海綿鈦產量增幅在90%左右,而同期國內鈦加工材增幅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因此,到2006年海綿鈦產量已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在這種形勢下,國內海綿鈦市場出現了「春秋戰國」的混亂狀況。如果這種現狀得不到改觀,惡性競爭將延續到鈦加工材領域,最終導致我國鈦工業產業受到嚴重傷害,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局面。
2007年 1月30日,遵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撫順鈦業有限公司、朝陽百盛鋯業有限公司、錦州華神鈦業有限公司等4家海綿鈦生產企業相聚遵義,探討我國海綿鈦工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這是我國海綿鈦工業企業邁入新世紀,謀求新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它對整合我國海綿鈦資源,合理有效利用鈦資源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4家企業在「遵義會議」上達成共識:為了維護、促進我國海綿鈦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避免前幾年電解鋁行業發展失控導致資源嚴重浪費的情況發生,特制定市場自律規則,規範市場行為。決定由4家企業共同出資籌建國內海綿鈦銷售股份公司,海綿鈦產品實行統一定價,統一銷售;維護市場穩定,根據市場供需關係變化,確定增產或減產計劃。針對當前海綿鈦嚴重供大於求,引發行業內無序競爭,導致我國海綿鈦資源浪費的狀況,4家企業做出了相應減產的計劃和承諾。
三、正確對待中國鈦礦工業發展所需的資源問題
中國鈦礦分布於10多個省區。我國鈦資源總儲量達8.7億噸,在世界上所佔比重較大。鈦礦主要為釩鈦磁鐵礦中的鈦礦、金紅石礦和鈦鐵礦砂礦等。釩鈦磁鐵礦中的鈦主要產於四川攀枝花地區。金紅石礦主要產於湖北、河南、山西等省,金紅石儲量很少巖礦金紅石只有0.07億噸。鈦鐵礦砂礦主要產於海南、雲南、廣東、廣西等省(區)。鈦鐵礦的TiO2保有儲量為3.57億噸,居世界首位。鈦礦礦床類型主要為巖漿型釩鈦磁鐵礦,其次為砂礦。從成礦時代來看,原生鈦礦主要形成於古生代,砂鈦礦則於新生代形成。我國缺乏天然金紅石資源,鈦鐵礦資源是以非鐵雜質含量較高的低品位礦為主,優質鈦鐵礦儲量較少。我國鈦資源的另一特點是其中雜質成分多,主要是有色金屬元素和高鈣、鎂含量,通過常規採選方法很難分離除盡。
攀西地區鈦磁鐵礦地處揚子地臺西緣、康滇地軸中段。自北向南分布著太和、白馬、攀枝花、紅格四個大礦區, 26 個礦床或礦段, 南北長250km , 東西寬20~50km。含釩鈦磁鐵礦巖體沿安寧河、攀枝花兩條深斷裂呈斷續帶狀分布。礦體多呈層狀、似層狀或透鏡狀賦
存在基性、超基性巖體的中、下部。礦石類型為釩鈦磁鐵礦, 礦石中除含有釩、鐵外, 還共生有Co、N i、Cr、Ga、Sc、Se、Te 等10 多種有益元素, 主要工業礦物為鈦磁鐵礦、鈦鐵礦、磁黃鐵礦、黃鐵礦等, 脈石礦物以普通輝石和斜長石為主。礦石中T iO 2 含量為5%~ 12%。T iO 2 主要賦存在鈦磁鐵礦和粒狀鈦鐵礦中, 其含量平均各約佔50%。與鹼性雜巖有關的礦床一般為含T i、N b、Zr、TR、P 等的綜合礦床, 主要含鈦礦物為鈣鈦礦、鈦鐵礦、銳鈦礦、磁鐵礦、板鈦礦、榍石、鈰鈣鈦礦等。
概括起來,我國鈦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 我國的鈦資源在世界佔據一定地位, 但不同的資源類型儲量分布極不平衡。鈦鐵礦佔國內鈦資源總量的98%,金紅石資源相對比較貧乏。
(2) 在空間分布上, 我國的鈦儲量相對趨於集中, 釩鈦磁鐵礦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兩省:鈦鐵砂礦主要分布在海南和廣東、廣西省:金紅石則主要集中在湖北、山西和河南省。
(3) 鈦礦的礦石類型以原生礦石為主。在鈦鐵礦資源中佔97% , 金紅石資源中原生礦石佔86% , 砂礦儲量相對較少。我國鈦礦石品位普遍偏低。
(4) 我國的釩鈦磁鐵礦主要為與基性2超基性巖有關的巖漿礦床, 原生金紅石礦床多產於前寒武紀古老變質巖系中, 砂礦床則以殘坡積風化殼類型為主。
第四節 2008年我國金屬鈦發展前景與趨勢預測分析
一、鈦和鈦合金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鈦及其合金由於具有其它金屬無法比擬的特殊性能已廣泛用於工業生產。在世界範圍內,航空航天工業是鈦的第一大應用領域, 其消費量已佔全部鈦材產量的80% , 其中軍用飛機佔40%以上。作為一種戰略金屬, 鈦合金已成為製造現代超高速飛機、火箭飛彈和太空梭的關鍵材料。化學工業是鈦的第二大應用領域, 鈦及其合金由於具有優異的防化學腐蝕性已成為理想的化工設備材料, 廣泛用於各種合成化學工業、鹽化工工業、石化工業以及純鹼、化肥、合成纖維、造紙等行業生產中。在能源工業中鈦材主要用於沿海發電站或核電站的蒸氣冷凝器材料和汽輪機葉片材料, 可有效地防止因海水腐蝕而發生的洩漏, 提高使用壽命4~ 6 倍, 並可保證發電機組的安全運轉。此外, 在醫藥衛生領域、汽車工業、環保工業以及日用品工業等方面鈦均有廣泛的應用。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物質消費的需求向高檔次發展,鈦及鈦合金這一「高價姑娘」開始由航天、航空、國防軍工領域逐漸進入到民用消費領域。諸如體育休閒業的鈦高爾夫球桿以及鈦眼鏡架、鈦手錶、鈦自行車等產品,對鈦的需求在不斷增大。僅製作高爾夫球頭及球桿所消耗的鈦已超過1000噸。2007年中國鈦及鈦合金加工材產品在不同領域的銷售量及所佔比例中,化工仍是中國用鈦第一大用戶,用鈦量佔全國用鈦總量的43.6%;航空航天是第二大用戶,用鈦量佔全國用鈦總量的17.2%,體育休閒領域的用鈦比例為16.0%,排行第三;再次為真空製鹽(5.9%)和電力行業(4.0%)。如果考慮到進口的1805噸鈦管基本上都是焊管並用在了電力行業,則電力領域用鈦的比例當在10%。投資熱繼續升溫產能大幅增長2007年,中國海綿鈦的生產能力達到58000噸/年,比2006年多出28000噸;鈦錠的生產能力達到48300噸/年,比2006年多出7700噸。產能的增長極為迅速。
圖表48:我國鈦材應用領域比重示意圖
資料來源:金安明邦調研中心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鈦和鈦合金材料逐漸進入了民用領域。由鈦及鈦合金板、管、帶、絲、箔、餅、環等加工材和多種金屬複合材製成的鈦產品,在醫療、體育及眼鏡、手錶、洗衣機等日用消費品領域得到應用,受到市場的青睞,未來的市場十分巨大。
二、未來中國鈦市場的前景展望
「十一五」期間,航空航天、艦船、電力、冶金、化工、海洋工程、建築、汽車、日用消費含體育用品 等領域對鈦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國防軍工對鈦材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世界經濟持續向好,特別是航空業正處在新舊換代的時期,對鈦材的需求旺盛。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健康發展,特別是中國的大飛機計劃拉動了對鈦加工材的需求。有色金屬如銅、鎳等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如銅的價格全年大部分時間維持在7萬元/噸之上,而海綿鈦的價格全年均低於10萬元/噸,並逐步下降到9萬元/噸左右,鈦材和銅材的重量價格比已基本相當,鈦加工材的性價比優勢開始凸顯。化工用鈦、日常生活中體育休閒業用鈦、鋼鐵用鈦、電力用鈦、製鹽用鈦需求旺盛;海洋開發用鈦、汽車業用鈦、生物工程用鈦不斷向我們展現美好的前景。正是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2007年中國有一個火熱的鈦市場,在今後幾年中中國仍會有一個興旺的鈦市場。
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鈦工業的全面擴張期,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產能擴張迅速。並且,由於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價格相對較低,鈦市場的擴容也很迅速。
2007年,按計劃推進的海綿鈦項目主要有:遵義鈦業15000噸/年、中國鋁業15000噸/年、金川公司15000噸/年、攀鋼集團15000噸/年、中信錦鐵10000噸/年、東方鉭業10000噸/年、雲南冶金集團10000噸/年、攀枝花恆為制鈦(原三羊制鈦)5000噸/年。2007年,寶鈦集團及其控股的寶鈦股份、寶鋼股份特殊鋼分公司和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這3家中國鈦加工材的骨幹企業均有重大的新項目建設,如寶鈦股份正在擴大鈦錠的生產能力,預計2008年將達到2萬噸/年;民營企業大約新增了30臺真空自耗電弧爐;攀長鋼正在進行萬噸/年鈦材生產項目建設;湖南今天集團也正在進行5000~10000噸/年鈦加工材項目的建設。
通過對新法煉鈦的研究、萬噸級海綿鈦現代生產技術優化及產業化研究、大卷重鈦帶的製備技術及產業化研究、鈦合金型材製備技術及裝備產業化研究、特種鈦合金研製和鈦及鈦合金特種熔煉及製備技術研究,使我國鈦工業達到國外21世紀初的水平,使我國成為世界鈦工業的強國,充分滿足國內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中國鈦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
鈦是戰略金屬,是有巨大發展前景的優質材料。中國要成為21世紀的世界經濟和軍事強國,就必須成為世界鈦工業大國和強國。海綿鈦生產要達到經濟規模和萬噸級生產規模,並優化生產技術,提高經濟技術指標,降低生產成本,開展新法冶煉鈦研究。大力支持國內急需的鈦加工材研製,開展為提高產品性能、降低生產成本的鈦合金熔煉及製備技術研究、特種鈦合金及產業化研究,以滿足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第十二章 鎳
第一節 2008-2009年國外鎳市場發展狀況分析分析
一、淺析國際鎳市場走勢的歷史軌跡
2008年是全球有色金屬行業大喜大悲大漲大落的一年,是全球有色金屬價格從巔峰走向谷底的一年,是西方經濟全面陷入衰退的一年,是全球商品市場泡沫破滅的一年。
LME鎳三月期貨價從2008年3月6日的高點34700美元/噸跌至10月份24日的低點8950美元/噸,跌幅74.2%。如果按2007年5月4日的高點51600美元/噸計算,僅一年半內跌幅高達82.65%
推動近幾年商品市場(包括LME鎳)暴漲的主要原因:第一: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球GDP年增長率為6%左右,中國GDP年增長更是高達10%以上。第二:全球有色金屬供不應求,供需關係有所改變,礦山投資和開採嚴重不足,消費快速增長(全球大宗有色金屬消費年增長率約8%左右)。第三:美元大幅貶值。從2002年到2008年上半年,美元兌西方主要貨幣貶值接近100%。由於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和商品市場的定價低位,使得以美元標價的全球主要商品期貨交易所的商品價格大幅飆升。第四:基金過度炒作。據國外分析機構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至2008年,全球各種基金(對衝基金、共同基金、CTA技術基金、退休基金等等)投入商品市場的資金增長了近500%。同期,有色金屬價格的平均漲幅也接近500%。第五:技術周期因素,從1996年以來一直到2002年底,銅鋁等主要有色金屬市場長期低迷徘徊,技術指標長期處於超賣,技術圖形長期受到抑制,急需調整。正所謂久跌必漲。
正是上述幾大因素導致了2008年下半年以來商品市場(包括鎳價)的暴跌。表面上看,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一場全球金融危機,而金融危機又導致了一場空前的全球經濟危機,從而導致了商品市場的泡沫破裂,價格暴跌。
需求決定價格,從歷史的長河看,供求關係決定價格。供應過剩,價格下跌,供不應求,價格上揚。但是自從人類創造了商品市場的期貨交易之後,供求關係經常被扭曲,投機之風盛行。尤其是近年來,投資需求遠遠大於人們的實際消費需求,全球有色金屬需求實際年均增長率基本維持在6%-8%之間,但價格的年均漲幅卻高達100%,累計平均漲幅高達500%,更有甚者高達1000%以上。根據國外投行的分析,最近幾年全球精煉鎳的年均消費增長大約5%左右,但LME鎳價格從2002年的低點3800美元/噸左右暴漲至2007年5月份的51600美元/噸,暴漲1357%。如此漲幅顯然難以用單純的供需因素來解釋。正是這種嚴重價格扭曲才導致了此次的價格回歸理性。
展望2009年國際鎳市場,上述五大因素仍然將主導價格走勢的主要力量。
據國際鎳業研究小組估計,2008年全球精煉鎳產量為141萬噸,同比下降1.4%,表觀消費為138萬噸,同比增長5.3%。預計2009年全球精煉鎳過剩11萬噸,產量為155萬噸,消費為144萬噸。澳大利亞投行Macquarie預測2009年全球精煉鎳產量133.1萬噸,需求為132.5萬噸,過剩約6000噸。
眾所周知,全球精煉鎳的消費領域主要是不鏽鋼行業,2007年全球不鏽鋼領域佔鎳消費的64%。不鏽鋼的景氣與否直接關係著鎳的需求。近年來全球不鏽鋼產量增速明顯,主要增長部分來自中國。2006年中國不鏽鋼產量同比增長60%,2007年增長41%。由於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外鎳價和不鏽鋼價格暴跌,不鏽鋼產量也急劇下滑。
澳大利亞投行Macquarie預測2009年全球不鏽鋼產量為2682.4萬噸,同比增長1.5%,其中奧氏體(200-300系列)不鏽鋼產量為1874.6萬噸,同比增長0.3%。從中,可以看出,2009年全球鎳消費量不可能大幅增長。
二、全球鎳市場供需與價格發展的階段
鎳供需與價格發展共分為下列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9年前
在1969年以前,全球鎳價主要控制在加拿大的兩家公司,加拿大國際鎳業公司與鷹橋(Fakconbridge),因為這兩家公司的產量就佔了約全球需求量的一半,但1969年加拿大發生的勞工罷工事件改變了這種由主要生產者決定價格的模式。由於罷工關係,加拿大當年的鎳產量比前一年減少了20%,而此時全球庫存水位又低,使得鎳的供需嚴重不平衡。在罷工事件後,包含澳洲、加拿大、多明尼加、新克裡多尼亞皆積極開採新礦床,使得加拿大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下降,也連帶影響了其在價格上的影響力。在1969年以前,鎳價幾乎都維持在2000美元噸上下。
第二階段:1969-1989年
1969年之後,鎳價開始有了變化。尤其是1979年鎳開始在倫敦金屬交易中心(LME)上流通買賣,從此之後鎳價就形成了由全球的供需來決定,而非生產成本。LME的交易價格也成為全球鎳價的最重要參考依據。由於價格不再由少數廠商掌控,所以價格波動的幅度更加劇烈。鎳價的歷史高點發生於1988年,那年的平均鎳價為13779美元噸,若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此價格現在仍是史上最高,會造成此高價的原因是西方國家不鏽鋼生產的急速成長(1987年的不鏽鋼需求量較前一年成長了15%)以及因政治、罷工、技術問題所導致的鎳生產量不足。加拿大國際鎳業公司的罷工事件,更使那年的鎳價達到了23000美元噸。
第三階段:1989-1998年
在19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促使俄羅斯大量釋放出鎳到國際市場,使得市場上鎳的供應顯著增加(包含原生鎳及再生鎳都增加)。再加上此時北美、西歐及日本的經濟適逢衰退期,所以對鎳的需求減少,此時供需的相對變化使得鎳價開始呈現長期緩慢下跌的情況。LME的年平均鎳價由1990年的8863美元噸跌到1993年的5291美元噸,跌幅高達40.3%,若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1998年的平均鎳價是歷史新低點。產生歷史新低點的原因在於1998年的亞洲經濟危機使得全球的鎳需求減少,再加上市場對澳洲的紅土礦因新技術開發而將大量供應低成本鎳抱有期待心理,才導致此低價格的結果。
第四階段:1998年以後
1998年後,隨著經濟的強勁復甦,不鏽鋼產量開始增加,在2000年達到1950萬噸年,鎳價也由1998年的谷底開始上揚,在2001年,雖然西方國家經歷經濟的衰退而使得鎳需求減少,但中國的鎳消費量也從2001年開始大幅增加,所以鎳的總需求量呈現微幅增加,供給量則由於澳洲礦床的產能大量釋放及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的產能開始投產而大幅增加,使得2001年的鎳價相對2000年下跌了31%。2001到2004年,由於中國經濟快速成長,所以對不鏽鋼的需求也急速增加。四年內的需求量呈倍數成長,再加上全球市場對鎳在非不鏽鋼的應用領域需求也增加,在鎳產量增加有限的情況下,連續數年的鎳市場均呈現供不應求的情形,再經由國際投機資金的炒作,所以鎳價從2001年的5945美元噸,一路攀升到2005年的14738美元噸,在2006年5月及9月兩次達到29950美元噸的歷史最高記錄。從國內市場來看,我們不難看出,鎳價的波動對於不鏽鋼整個行業的影響。
三、2008-2009年全球鎳金屬供需形勢概況
全球金屬統計局表示,2008年全球鎳市供應過剩54100噸。2008年礦山鎳產量較去年減少1.3%至154萬噸,而精煉鎳產量減少至137萬噸,因為中國和日本礦山產量減少。2008年精煉鎳產量為137萬噸,需求量為132萬噸。
圖表49:2008年全球鎳市場供需平衡表
資料來源:全球金屬統計局
預計2009年世界主要鎳生產商將繼續擴大鎳產量的削減幅度,其成本控制也將是未來礦產企業保持競爭力的明智舉措。同時,鑑於2009年鎳生產總量將下降,正在或計劃投建的新鎳項目是否會暫停或減少,將取決於鎳市場需求及供給現狀。
實際上,這種趨勢已在2008年顯現。2008年世界主要鎳生產商產量調查數據顯示,西方國家約佔87.7萬噸,東方國家53萬噸,總計140.7萬噸。該總產量低於2007年的144.47萬噸,同比減少2%-3%。主要原因是,2008年上半年國際鎳價仍持穩在鎳生產商可控成本線,從而礦產企業的報價仍相對較高。
2008年10月瑞典斯特拉塔鎳(Xstrata Nickel)率先宣布旗下位於多米尼加的Falcondo鎳精煉廠暫時停產,進行無限期維修計劃。隨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斯特拉塔(Xstrata)、埃赫曼(Eramet)等世界大型鎳生產商相繼宣布各自減產計劃。這些計劃成為2008年秋全球金融危機後的第二波消極攻勢,造成第四季度世界不鏽鋼產量大幅削減,鎳價持續下跌。
東方國家中,中國區也由原計劃的大幅增加鎳生鐵產量轉而實行減產計劃。據估計,2008年中國鎳生鐵年產量約6萬噸,低於2007年度的8.5萬噸。而2006-2007年業內人士曾預測,中國鎳生鐵產量規模將達10萬噸。不過鎳生鐵生產的所需原料鎳礦仍需要靠海外採購得以完成,同時國際礦石運費、電力價格的增加,焦炭價格急劇上升,已使中國鎳生產商的利潤縮減。預計2009年中國鎳生鐵產量將進一步減少,但部分企業為維持其生產,仍將從印度尼西亞等礦產資源國進口高品位等級的鎳礦。
據日本住友金屬礦業調查數據顯示,2008-2009年全球鎳產量的削減計劃中,2008年度減產基率在16萬噸,預計2009年在30萬噸左右。而此減產計劃將大大抵消或延緩正在投建的新鎳礦項目。
2008-2009年度世界新建的鎳項目包括:
1、2008年10月韓國浦項制鐵(POSCO)與新喀裡多尼亞SMSP公司合資投建的浦項光陽廠(Kwangyang),該項目鎳年產量約3萬噸。
2、2009年上半年加拿大淡水河谷英可(Vale-Inco)公司計劃經營新喀裡多尼亞的Goro鎳項目,年產能約6萬噸。
3、2009年日本住友金屬礦業(SMM)在菲律賓的珊瑚灣鎳二期項目(Coral Bay),年產量1萬噸。
上述新建的鎳礦項目,原計劃是2008-2009年竣工,因世界鎳產量將繼續削減而有可能停建。
即使新建鎳礦項目投產,企業實際盈利難度頗大,現有的鎳生產商銷售業績同比普遍下滑,預計2009年採取積極舉措後,鎳礦企業仍存在成本與收益的巨大壓力。為此,2008年日本鎳產量削減了4%。由於日本不鏽鋼廠所需原料鎳鐵與精鎳仍主要靠進口,此減產計劃普遍受到業界質疑。日本政府也大勢推行其「國家鎳項目」計劃,試圖維持其正常鎳生產。印尼Antam公司也宣布2009年鎳鋶(鎳冰銅)年產量將降至1.2萬噸,低於2008年的1.75萬噸,削減幅度32%。而此減產計劃與2009年古巴鎳產量將縮減有關。古巴Moa鎳礦項目,是由加拿大謝裡特(Sherritt)公司與古巴合資項目,計劃2009年鎳產量驟減至3.3萬噸,2008年古巴鎳產量約7萬噸。
預計2009年世界鎳供應仍有盈餘,供需仍失衡。
第二節 2008-2009年影響我國鎳市價格的因素分析
一、世界經濟總體形勢的影響
包括IMF、世行以及各大投行均預測2009年美國經濟將出現負增長,全球經濟增長在1%-2%之間。其他主要經濟體—歐洲和日本恐怕不會比美國好,目前的歐洲和日本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房地產市場以及製造業指數均已跌至多年來的低點。2009年的經濟恐難以有增長。全球金屬需求的主要引擎—中國經濟雖然明顯好於西方經濟,但就其經濟下滑速度顯然讓人擔憂。西方分析人士普遍認為,09年中國經濟增長難以達到8%。
分析師認為,2009年全球宏觀經濟難以大幅回升,增長率將明顯低於2008年,為1.5%。宏觀經濟並不支持LME鎳價有良好的表現。
二、市場供需變化是鎳價變化的指揮棒
圖表 50:現貨市場金川鎳價格走勢圖
資料來源:亞洲金屬網
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不鏽鋼行業需求低迷,導致鎳價的持續下跌,由此已經致使許多鎳生產企業減產或停產,但是從長期走勢來看,全球生產和消費量不會因為經濟的周期性低迷而停止前進的步伐。從目前的新建或擬建鎳項目看,2008奶奶投產的12.41萬噸,2009年投產的約21.44萬噸。許多鎳項目受投資成本劇增、鎳價下滑、當地居民或環保組織反對、法律障礙等眾多因素影響,已經推遲到2110年後。
2008年雖然鎳價大幅回落,生產企業紛紛減產或停產,但是多數企業認為投資鎳項目的總體思路不會變,只是項目的投產時間和設計思路將會作出相應調整,而且鎳價回落還有助於降低投資成本。因此預計2009年我國原生鎳的產量可能會小幅增加至21.2萬噸,但消費需求仍有可能繼續減少。由於中國國內鎳仍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面,因此2009年中國鎳將會繼續呈減少趨勢。
市場供需變化是鎳價變化的指揮棒,預計在今後相當長時間內,鎳價將會繼續弱勢運行。
三、其它行業的需求對鎳的影響
1、不鏽鋼:
在鎳的需求結構中,約70%的鎳被用於不鏽鋼工業,因此由於全球不鏽鋼產能與產量的增加,尤其是中國不鏽鋼生產對鎳的需求日益提高,鎳的緊張程度加劇。對不鏽鋼產量增長影響最大的當屬中國不鏽鋼的產量變化,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底,2006年我國不鏽鋼粗鋼產量達到530萬噸,比上年增長68%,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國不鏽鋼產量,達到650萬~700萬噸,預計到2010年我國不鏽鋼產量將超過1000萬噸。
2、電池:
鎳隔、鎳氫及鋰離子電池是各種可攜式電子儀器和數碼產品中應用最為廣泛地二次電池。二次電池中,鎳隔及鎳氫電池的生產需要大量的鎳作為原料。其中鎳隔電池中鎳的含量為20%,鎳氫電池中鎳的含量為27%。電子產品地普及大大地改善了人民地生活質量,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地商品,在如今這個信息化地時代中,電子產品正在以迅猛地速度飛速發展,而作為這些電子產品地必備配件二次電池也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增長。未來幾年,我們認為我國的二次電池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而其的高速增長比較拉動作為二次電池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鎳金屬的需求量。我麼粗略的估計,如果以上二次電池產量各佔三分之一計算的話,需要鎳金屬3.3萬噸。
四、鎳替代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推廣
中國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較上年增長18%,產銷率達到99%以上。其中不鏽鋼產量約為512萬噸。全年不鏽鋼消費水平達到615萬噸,進口量達到260萬噸。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不鏽鋼消費水平將逐年增加。2007年全年我國不鏽鋼產量在700萬噸左右。預計到2010年我國不鏽鋼產量將達1000萬噸。由於生產不鏽鋼所需金屬鎳的供不應求,世界純鎳價格大幅上漲,現行鎳價已高達31萬元/噸,較2年前幾乎翻了一番。開發生產新的鎳合金產品,部分代替金屬鎳用於不鏽鋼生產勢在必行。
根據測算,每取代1噸金屬鎳,需要Ni4Fe90鎳鐵合金25噸。而利用鎳鐵合金生產300系不鏽鋼,使該類不鏽鋼生產成本下降1500~2000元/噸,大大提高了不鏽鋼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國內寶鋼集團和張浦集團兩家不鏽鋼生產企業已開始大規模採用此項新技術。
我國鎳資源的70%集中於甘肅省,剩餘30%在全國19個省(區)分布,是世界上鎳資源貧乏國家。佔中國鎳產量80%以上的金川公司年產量僅18萬噸左右。因此國內企業需大量進口金屬鎳以保證不鏽鋼的生產。由於資源稀缺造成的利益驅動,過度或掠奪性開採鎳礦必將導致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因此,本項目提出採用進口氧化鎳礦結合我國焦炭資源得天獨厚的條件生產鎳鐵合金完全符合中國國情,並符合國家和當地產業政策。
五、期貨市場的性質及投機行為的影響
金屬交易的現貨升水是監測金屬供需緊張程度的最及時最可靠的指標。由於供需緊張,在實際交易中,買家必須付出比LME期貨價格更高的價格,這種現貨升水幅度大小反映了金屬供需的緊張程度。2007年12月份LME現貨平均價為25979美元/噸,比上月下降了15%,三個月期貨平均價為26251美元/噸,比上月下降了15%,這樣估計全年LME鎳現貨均價為36825美元/噸,同比上漲了56.2%, 三個月期貨鎳均價為35958美元/噸,同比上漲了55.4%。月/年末庫存為47946噸,比上年底增加了41346噸!
2007年12月20日,負責倫敦金屬交易所合約結算的倫敦清算公司已下調倫敦金屬交易所鎳、鉛及北美特殊鋁合金合約保證金,鎳的交易保證金從先前的每受21000美元下調至18786美元。此次調整自12月20日收盤時生效。為了抑制鎳的過度投機,2007年6月7日LME監管層出臺了鎳的強制「借出交易」的新規,但是此後鎳價一蹶不振,即使近期其他基本金屬價格逐漸走強,但鉛和鎳的價格相對疲軟,此次出臺這個政策,似乎是為了促進這兩個品種, 的交易活躍程度, 。
過去的2007年是鎳市場上不平凡的一年,無論是鎳的單日價(5月10日三個月期貨鎳價達到52000美元/噸),還是年均價均創下了歷史新高,在鎳的供應方面,儘管傳統的精煉鎳產品產量有所減少,但是中國的含鎳生鐵的供應著實給火熱的鎳市場潑了一盆冷水,但同時不小心自己也得了感冒,2007年下半年中國含鎳生鐵從鎳礦進口到國內貿易到鎳鐵銷售都乏善可陳。
六、我國鎳資源分布及近些年產量
中國鎳供給有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新產鎳精礦供應,這部分佔鎳總供給量的72.9%,另一部分來自再生鎳佔27.1%。我國鎳精礦產量05年產量為6萬噸(金屬量),其中金川集團鎳精礦產量佔全國鎳精礦產量的90%以上。06年我國鎳精礦產量達到7萬噸。近十年來我國的鎳礦儲量幾乎沒有增加,這幾年產量的增加主要靠金川、新疆喀拉通克和黃山。由於缺少未來可開發的新礦山,幾乎不可能大量增加國內原料的供應量。鎳的另外一個供給來源於廢鎳的回收,世界回收鎳產量將近總原生鎳產量的一半,而我國目前再生鎳產量只佔總鎳產量的的27.1%,因此,就廢鎳回收,我國尚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圖表51: 我國鎳資源分布圖
數據來源:金安明邦調研中心
近些年我國鎳產品量一直呈上升趨勢。2001年我國鎳產量接近5萬噸,而到2007年,我國鎳產量上升到11.58萬噸,6年中全國鎳產量增長了2.33倍。2008年我國鎳產量為13.26萬噸,同比增長11.4%。2009年1-4月鎳產量為6.55萬噸,同比增長17.08%。
圖表 52:2002-2009年我國鎳產量情況
產量
同比增長(%)
鎳(噸)
2002年1-12月
51,605.00
4.63
2003年1-12月
64,711.00
14.51
2004年1-12月
71,481.43
20.76
2005年1-12月
91,412.89
31.26
2006年1-12月
111,280.01
22.07
2007年1-12月
115,772.10
8.51
2008年1-12月
132,641.46
11.4
2009年1-4月
65,473.16
17.08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第三節 2008-2010年我國鎳工業發展前景與趨勢分析
一、2008年全球鎳供需面受替代品影響有限
高漲的鎳價帶動不鏽鋼成本與日俱升,生產商和消費商苦苦尋找替代品。然而,金安明邦調研中心分析師們認為,短期看,鎳和不鏽鋼產品需求依然強勁,替代品對市場衝擊非常有限。去年鎳價漲幅太高,許多不鏽鋼生產商開始減少鎳的用量,而加入更多的錳,全球鎳價受此影響下跌幅度超過25%。但今年以來,國際鎳價再度掀起上漲熱潮。不過,由於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等原因,替代品還無法大規模推廣,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其對鎳價影響顯得微不足道。
近兩年,針對鎳價較高和供不應求等局面,中國不鏽鋼協會鼓勵推廣在生產中增加錳、鉻的用量以替代鎳,日本和韓國也加大研究力度,尋找能夠有效代替鎳的新元素。日本JFE鋼鐵公司就曾經宣布,其研製的不鏽鋼產品-JFE443CT開始投放市場,此產品不含鎳、鉬及高碳鉻鐵。該公司稱,以鎳價7美元/鎊、鉬價30美元/鎊的價格計算,不鏽鋼新品的成本價較SUS304低20%左右。
在中國和印度市場上,因高昂的鎳價而增加了低鎳含量不鏽鋼產品,如200系列不鏽鋼的使用量。目前200系列不鏽鋼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已由3年前的5%提高到20%。但是,事實證明這些不鏽鋼新品的性能明顯有缺陷。於是,今年開始,不少生產商又開始再次使用鎳作為主要原料,後者價格也在7月份連續刷新歷史記錄。
生產商們總是儘可能地使用替代品。金安明邦調研中心分析師認為,金屬價格可能還需要漲得更高才會導致經濟實用的替代品出現。而近期,鎳礦勞資糾紛可能導致鎳價繼續走高,不排除再創新高的可能。不過,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鎳價長期維持在高位,最終將導致技術出現突破,經濟實惠的替代品也將隨之而問世。這種「替代效應」可能會使得市場發生本質變化,對金屬價格也會產生深遠影響。歷史上,塑料替代錫作為容器的製成材料,以矽製造的光纖維代替金屬導線都是明顯的例子。
2008年全球鎳消費可能增長10%,因中國和美國的不鏽鋼工廠需求上升。被用來製造不鏽鋼的鎳需求上升將令08年供應盈餘自07年的130,000噸降至100,000噸。鎳價受中國引領的需求支撐在5年內翻了4番,因中國在汽車、房屋和基礎設備上使用更多的不鏽鋼。在鎳價快速上漲後,鋼廠削減鎳採購且轉為更廉價的名為含鎳生鐵的替代品。目前銅市場的替代效應已開始顯現。過去3個月的研究表明,塑料管道等替代品的使用導致去年全球銅的消費量下降250,000噸,大約是全球消費總量的1%。雖然1%聽起來並不多,但足以對目前緊張的市場產生不小影響,這小小的1%完全有可能使銅市場從供不應求轉向供應過剩。
二、2008年鎳的消費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自1994年以來,全球鎳消費量一直在不斷增長,2004年全球鎳消費量將比2000年高出15%,2005年鎳消費量比2000年高18%,2008年將高出25%。但我們還要看到有消費下降的階段,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原因之一是美洲地區需求下降。美國對鎳的消費量在1995-1997年達到最高值,在未來幾年內都不會再達到這個高度。2003年美國鎳消費量比2000年下降20%。自2002年以來,西歐消費量比2000年高出10%左右,其中比利時增幅最大,2008年消費量將是2000年的近兩倍,其次是芬蘭,增幅為70%。2005年之前,法國鎳消費量將比2000年下降40%左右。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鎳和其他基本金屬的消費國。
鎳的消費正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在成熟的歐洲市場內部也發生過幾次顯著變化。隨著計劃經濟體制的衰落,90年代初期鎳的消費量曾大幅下跌80%,目前正在逐漸增長。2008年鎳的消費量最主要的增長動力來自中國,其消費量從1999年起開始增長。中國2008年對鎳的消費量為31.50萬噸,佔全球鎳消費總量的23.86%.
三、對中國鎳市場價格未來走勢的預測
2009年鎳市場不會重演2008年那樣「過山車」式的大幅震蕩、價格大漲大跌現象,而是在合理區域運行,且更趨向理性。
受全球性金融危機風暴的衝擊,各國不鏽鋼市場持續低迷,一些國家的不鏽鋼產量持續下降,如歐洲地區的不鏽鋼粗鋼產量繼續削減,全年總產量減至760萬噸,比原預測下降6%以上,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中國的不鏽鋼產量削減30%一40%,預計2008年世界不鏽鋼產量下降3%,因此,不鏽鋼產業對鎳合金的需求明顯減少。另外,由於在2008年上半年以前,鎳市場價格一直攀升,高位運行,使眾多不鏽鋼生產廠家難以承受,大力開發節鎳不鏽鋼和無鎳不鏽鋼,使鎳基不鏽鋼產量佔其總產量的比重也在不斷下降。如我國的鎳基不鏽鋼產量佔總量的比重已經猛降至50%。由此而來,對鎳的需求也受到很大影響。
目前,已經出現全球性的鎳資源供大於求的局面。最近幾年,國際市場鎳價大幅上漲,使一些國家和地區投資擴大鎳合金產能,一批含鎳生鐵和電解鎳生產線的投產,鎳的供需平衡狀況被打破。2008年全球原精煉鎳消費量預計增長13%,達到147萬噸,創歷史新高,比2007年的133萬噸高出14萬噸;而2008年的原精煉鎳產量將達到154萬噸,比上年增長7%左右,因此鎳資源過剩,供需矛盾凸現,這也是導致2008年下半年國內外鎳市場價格明顯下跌的一大原因。
根據目前的鎳市場運行態勢,2009年上半年鎳市場仍然不會有太大的起色,下半年隨著鋼鐵市場需求增加,整個市場將有所回暖。2009年上半年,世界鋼鐵業還不可能回暖,尤其是不鏽鋼、優特鋼等,產量繼續下降;傳統的鎳基不鏽鋼和無鎳不鏽鋼市場日趨萎縮,鎳基不鏽鋼產量佔不鏽鋼比重不斷下滑,國內部分大型鋼廠的鎳基不鏽鋼的產量佔其總產量的比重下降至50%,對鎳的需求不會增多,甚至還將繼續減少。
此外,鎳資源供給呈現出過剩的態勢。據分析師對未來幾年全球鎳供應預測,預計未來五年內全球鎳供應量有望增加50萬噸(包括鎳鐵),相當於2007年產量的35%。2008~2010年全球鎳價將處於低迷。未來三年中國鎳產量有望達到18萬噸,鎳鐵產量維持在6萬噸左右。另外,鎳的替代料也在增長。隨著不鏽鋼產量的增長,不鏽鋼廢碎料的進口也逐月增長。據了解,目前300系不鏽鋼生產中廢不鏽鋼比例在30%一40%。隨著中國不鏽鋼生產的增長,未來不鏽鋼廢鋼的供應量也會更多,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對鎳的需求。
前些年,由於鎳市場持續走紅,價格暴漲,國內外一些廠商加大鎳資源的開發,有的已經投產,還有一批鎳項目亦將陸續投產,鎳的供應量增長相當迅速。預計未來二三年內,全球鎳價將處於低位。隨著鎳產能的擴張,而下遊終端難以得到釋放,2009年鎳供應過剩的局面將繼續加強。鎳市場疲軟、低迷的運行態勢不會根本性的改變。
中國有色金屬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三)
中國有色金屬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四)
中國有色金屬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