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航天是我們人類脫離地球,飛向宇宙的一項重大工程,這無疑對人類的發展進程有著重大意義,但卻也充滿著危險。
當太空人乘坐宇宙飛船到達太空時,由於我們對宇宙的了解知之甚少,無知意味著很多的不確定,各種突發事件都可能發生,太空人可能隨時喪生。雖然在太空執行任務時,有昂貴的太空衣供氧和各種保護,但如果太空人的失去太空衣那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你不試圖屏住呼吸,暴露於太空半分鐘左右不太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屏住呼吸可能會損傷你的肺,另外如果耳咽管有嚴重堵塞,耳鼓也會出問題。但理論預測和動物試驗證實,除了這些之外,暴露於真空並不會造成即時的傷害。
十秒鐘之後,會有很多較輕微的問題出現,太陽輻射的曬傷,身體開始緩慢腫脹。然後你會因為缺氧失去知覺。傷害不斷累積,大概一兩分鐘後你將死去。
由於你的皮膚和循環系統的包容功能,你不會爆炸,血液不會沸騰。雖然太空中溫度達到零下兩百多度,但在真空環境下,熱量不會在很短時間內離開人體,所以你不會立即凍死。
之後,由於外太空的沒有氧氣,極度真空,並且沒有細菌之類的東西,太空人的屍體不會像在地球一樣腐爛,但是會迅速脫水,變成類似一具乾癟的木乃伊的乾屍一樣在宇宙中漂流下去,了。如果這具乾屍沒有收到外界影響的話,就會長時間的一直飄蕩下去,就像一顆行星或是隕石一樣,直到被其他巨大的天體捕獲撕碎或者與碰撞融為一體。
當然也有可能飄落到某個跟地球一樣,有著良好的水熱環境的星球,那麼這句浮屍很有可能成為這個星球生命的開始。
諾貝爾獎獲得者傑克·紹斯塔克認為,腐爛的太空人屍體釋放的分子是可以引發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的,誕生生命對行星的環境要求非常的苛刻,需要這顆行星正好缺少這些關鍵分子來形成生命。並且能夠讓生命很好的存活下來。
雖然現在暫且未有在外太空發生事故而犧牲的太空人,但是科學家們依然在未雨綢繆,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要怎麼樣讓這些英雄重回故土,而不四處飄零呢。
對此,NASA為在太空遇難的太空人預留了一套方案,這個方案被稱之為冷凍埋葬。
冷凍埋葬是瑞典生物學家蘇珊妮(Susanne)研究出一種新的埋葬方式,又稱為「冰葬 」:先將遺體放在特製的儀器中,利用液氮以零下200攝氏度左右低溫冷凍人體,晃動人體直到遺體被「震成骨灰」。
這樣的好處是能夠在一年之內讓骨灰與土壤完全融合,避免對土地的汙染和佔用,並且對土地還能有一定的增肥作用,並且對土地還能有一定的增肥作用,比傳統的入棺喪葬或是火化更有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那麼在太空要怎樣實現冷凍埋葬呢?實際上就是把屍體凍住,然後再分裂成幾百萬塊碎末。如果在地球上可以用液態氮來冷凍遺體,但是在宇宙中,機器手臂會讓遺體漂浮在艙外密封的大袋子裡,等幾個小時以後屍體被完全凍結了,機器手臂會強烈震動,裡面的遺體會變成碎末,一個100公斤重的太空人瞬間就會變成不到30公斤,並將這「骨灰」帶回地球。
此前,網絡上一直傳言太空人曾在太空拍到了浮屍,但是一直沒有照片或視頻流出,因此一直沒有定論。
站在宏觀的角度看,外太空出現了浮屍,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們的太空人在太空出事會變成浮屍漂到其他地方,那其他地方的太空人出事一樣也有可能飄到我們這裡。倘若有一天能有幸攔截下一句這樣的浮屍,將是人類對於宇宙文明研究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