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洋報導
幾年前,一部電影《中國合伙人》風靡大江南北。如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起雲湧的時代,每一個創業團隊的背後都有一個個鮮活的「中國合伙人」的故事。
廈門鉅瓷科技有限公司發起人管軍凱與技術總監秦明禮原本是大學時代睡在上下鋪的兄弟。中南大學畢業後, 性格內向的秦明禮選擇了繼續攻讀研究生,而後成為北京科技大學的教授;性格外向的管軍凱則早早地進入社會鍛鍊,先後經歷擇業、創業的起起伏伏,並在從事半導體電子電器銷售過程中,結識了同樣擁有小家電銷售經驗的石磊。
原本天各一方的三個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東風吹拂下,因一個叫做氮化鋁的項目連在了一起,變成了生意上的「合伙人」。
2017年11月24日,在燈光璀璨、高手雲集的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行業總決賽的舞臺上,年輕博士魯慧峰帶著導師秦明禮及整個創業團隊的囑託,登上國賽的最高舞臺。
「多年來,氮化鋁原材料一直被日本壟斷,尤其是國防軍工領域,外國更是加緊對中國限制供應。我們依託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秦明禮科研團隊,十年磨一劍,最終研製出了超越日本德山標準的高品質氮化鋁粉末和製品,打破外國對該領域的壟斷,實現所有氮化鋁不在從國外進口!」最終,廈門鉅瓷科技有限公司創業團隊以一種「敢為天下先」的企業家的情懷,深深感動了在場的評委,獲得了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行業總決賽初創組一等獎。
誓要打破日本的材料壟斷!
氮化鋁,理論熱導率是氧化鋁的7-10倍,與金屬銅和鋁相當;力學性能與Al2O3陶瓷相當;絕緣性能,大於15 kV/cm;與矽及碳化矽相匹配的熱膨脹係數。無毒、耐熱衝擊性好、耐等離子體侵蝕……基於以上種種特性,氮化鋁粉末一度被認為是國家戰略性關鍵材料。
可以說,從家用電器到汽車、高鐵的功率元器件,都必須使用氮化鋁陶瓷。但是,該項技術始終被日本壟斷。
「中國如果連這個都不能自主生產,怎麼能稱得上是經濟強國?總得有一個人站出來幹這行。」作為國內第一位以氮化鋁為研究課題畢業的博士,秦明禮帶領科研團隊自1992年以來一直致力於對氮化鋁粉末材料和陶瓷製品方面的研究,而高品級氮化鋁粉末製備技術和複雜形狀零部件成形技術兩項技術的取得,更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期間經歷了太多心酸的過程。曾經灰心過,也失望過,但每一次在購買日本氮化鋁粉末的時候又深深被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所刺激著、糾結著,同時被相關朋友、同行及國防院所等人殷切地盼望著。於是我們鼓起勇氣,繼續前行。」
成功總是留給有所準備和勤奮的人。經過不懈努力,產品在期盼中出來了。如今,兩項技術有效解決了由於氮化鋁硬度高、脆性大而造成的複雜形狀製品難加工的問題,實現了微型和複雜形狀高導熱氮化鋁製品的精密製造,成功應用於國防武器裝備關鍵部件的製備。
突破氮化鋁粉末產業化
「最後一公裡」
在得知秦明禮學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第一時間,擁有多年半導體電器從業經驗管軍凱敏銳地感覺到,中國氮化鋁的「春天」來了。
2012年的一天,兩兄弟在北京會面。管軍凱試探性地提出了做氮化鋁材料的想法。但是,卻得到了秦明禮技術「還不太成熟」的模糊回復。儘管如此,管軍凱還是決定找石磊商量相關事宜。
管軍凱沒想到,氮化鋁這種具有高熱傳導率、低介電常數,以及良好的電絕緣特性,極適合作為高亮度LED晶片和高功率電子元件的承載基板的基礎原材料,深深打動了多年從事小家電行業的石磊。
之後經過兩人多次與秦明禮探討創業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國家鼓勵高校教師攜成果創業的政策鼓勵下,秦明禮終於鼓起了攜技術成果合夥創業的勇氣。
2016 年的一天,秦明禮主動約管軍凱和石磊見面,共同商討氮化鋁產業化相關事宜。經過探討,三人一致認為,這種「人無我有」的技術,一定會有著光明的市場前景。「總的來看,國內市場對氮化鋁的總需求為每年5000噸左右。而氮化鋁粉末原料產值接近50億元,氮化鋁陶瓷製品300億元。前期的職業生涯告訴我,做企業要麼做品牌,要麼做基礎原材料。只有這樣,企業的命運才不會受制於人。」石磊說。
隨後,三人決定,無論是為打破日本對中國氮化鋁原材料的壟斷,還是為了實現氮化鋁產業化,這個項目都值得背水一戰。
2016年12月,管軍凱和石磊自籌資金500萬元,秦明禮出技術,三人合夥成立了廈門鉅瓷科技有限公司。秦明禮任技術總監,管軍凱任公司董事長,石磊任公司總經理。
儘管最初的資金,還不足以支撐氮化鋁粉末的整個生產,但是擁有多年九陽股份有限公司開水煲和電磁爐事業部高層管理經驗的石磊堅信,企業家缺的不是錢,而是使命感。
責任繫於實幹
做有使命感的企業
廈門鉅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後,三個公司「元老」帶著核心團隊到一線親自抓生產。一來是為了節約成本;二來是可以直接掌握項目的進程。
由於混料車間不透風,也不能安裝空調,經常熱得人汗流浹背。即便如此,為了得到一手的數據,確保產品能有更好的品質,石磊還是堅持通宵達旦地在車間裡工作,看燒結爐、調試設備,甚至還要到戶外爬高監控水塔。
「特別是冬天,巨大的溫差經常讓人有冰火兩重天的感受。尤其是半夜三更,伸手不見五指,我們還是要堅持到戶外爬高監控水塔,非常危險。」石磊說。
眼看在這種三更眠五更起的日子熬出了起色,分歧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最大的分歧在於產品線規劃和銷售規劃方面,秦明禮的想法是一個一個做,力爭把產品做到完美,達到競爭對手的品質還不行,最好能超越;而我和管軍凱的想法是越快越好,只要達到競爭對手的質量就上市,要搶佔市場,而且要多個產品一起發力。」石磊回憶道。
三位合伙人,一位來自高校,嚴謹的學術態度告訴他做技術要腳踏實地;兩位來自市場,十多年的市場經驗告訴他們,市場很可能稍縱即逝。
最後經過協商和分析,三個人最終達成一致:產品只要達到競爭對手相同的品質就先上市,在使用過程再完善;不能一起上多個系列產品,要一個一個系列產品上市,確保產品的質量。
在不斷磨合中,廈門鉅瓷公司也逐漸長大起來。目前,該公司已與北京科技大學籤訂2項技術轉讓(專利權)合同,引進氮化鋁粉末與陶瓷生產技術專利,與日本德山相比,價格、種類、成本上均佔有絕對優勢,國內還沒有類似的競爭對手。
如今在廈門鉅瓷科技,氮化鋁加工效率由單臺機器每天不到10件提高到1萬餘件,實現了氮化鋁粉末的批量、穩定生產,粒度可控,純度高,成本低。實現了高純納米氮化鋁粉末的製備,為低溫燒結製備高強度、高熱導率氮化鋁陶瓷提供了可能。
「智匯錢塘共贏未來」錢塘之星·2017(第二屆)創新創業大賽初賽上,該項目首次站在創新創業大賽的舞臺上。也正是這一次,廈門科創基金拋出了「橄欖枝」,追加投資500萬元。在資本的運作下,目前,該公司已經建成年產30噸氮化鋁粉末的生產線設備,預計3年內氮化鋁粉末產能可擴大到80—100 噸,並初步建立年產10噸的高導熱複雜形狀氮化鋁精密器件生產線設備。
在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期間,前前後後多家風投機構主動商談,表示願意投入大筆資金幫助氮化鋁項目做市場產業化。「這真是令我想不到,公司成立時,我們原本考慮的是利用自己手裡的資金,滾雪球式的發展。沒想到,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為我們『吹』來了這麼多的社會資本!」對於此次大賽期間的各種「想不到」,石磊喜出望外。
「接下來,我們也將會帶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及社會各界的厚愛,反饋社會。我們相信,當企業能夠真正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時候,企業的業績會不請自來。」石磊說。
(責任編輯:韓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