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關注科研學術的小夥伴們,可能會經常看到某某人發表了多少篇SCI、EI、核心什麼的,那這些代表著什麼含義呢?為什麼大家都想發表SCI而不是中文核心呢?下面作者就來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我們要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是被發表在期刊雜誌上的,而不是發表在SCI上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檢索工具,有一些專門的人經過某些特定的評價標準,去決定哪些期刊雜誌可以被這個檢索工具檢索到,也就是只要你的文章可以被這個檢索工具檢索到,那麼恭喜你,你就可以說你發表了一篇SCI文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期刊扎堆的地方也就要分個三六九等,雖然大家都是SCI文章,但總也有個水平高低之別。
所以有專門的機構就又對這些SCI期刊做了一番調查(主要是期刊文章的引用量),依據某些標準對這些期刊分了區,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區、二區、三區、四區。現在主流分區有國外的JCR和國內的中科院分區,JCR分區為均等分區,每一個分區佔比都為25%,也就是排名前25%為一區,25%-50%的為二區,50%-75%為三區,剩下就為四區。中科院分區,只有一區為前5%;二區為6%~20%,三區:21%~50%,四區:後50%,可以看出中科院分區下,一區的標準更高一點,對於國內高校,對文章的認可及獎勵主要是依據中科院分區,如果大家對文章分區有興趣,可以給我留言,查詢感興趣的期刊對應的中科院分區。
對應的EI( Engineering Index)就是工程索引,文章發表在被其收錄的期刊上,就可以算是EI文章了,ei文章不分區統稱為EI。
同理中文核心,也是如此。
知網提供了國內期刊相應的檢索信息。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文章發表在期刊上,期刊被什麼檢索庫檢索了,那麼這篇文章就是什麼類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