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總:7大類大學專業發展前景和排名前10高校榜單

2020-11-26 騰訊網

專業能影響著一個人未來,專業選得好意味著以後就業更容易、發展潛力更大。因此,考生和家長們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選擇應該特別關注,但是面對眾多高校上千個不同的專業,考生到底怎樣挑選專業呢?

本文以學科大類作為劃分,對各大專業就業方向前景進行揭秘,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一、文學類專業

1、中國語言文學類:

到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學、中學和宣傳出版部門從事文秘、宣傳和編輯等工作。

2、外國語言文學類:

到外事、各大企事業單位、教育、文化、對外貿易等部門從事翻譯、管理和經營等工作。

3、藝術類:

到各種文化、電視、電影、廣播、宣傳、文藝團體和部門等從事專業工作。

4、新聞傳播學類:

到新聞、宣傳出版單位(報社、雜誌社、廣電等)從事新聞報導、編輯、教學和科研等。

二、歷史學類專業

到學校研究機構和宣傳、出版、新聞、文化部等有關單位。

三、教育學類專業

1、教育學類:

到學校及教育部門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

教育學類指的是專業類,在專業類之下劃分為教育學、科學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術學、藝術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特殊教育幾個專業。有的院校將幾個專業整合在一起,按大類進行招生,招生時專業名稱為「教育學類」。

教育學類裡的學前教育是近年來志願填報的熱門,是很多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

2、體育學類:

到各級體委、體育研究機構及學校從事運動訓練、裁判、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四、理學類專業

1、數學類:

在科研部門、高等院校、生產部門、管理部門工作。

2、物理學類:

到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科研部門、學校、工礦企業中從事基礎或應用研究及教學工作。

3、化學類專業:

到研究單位、學校以及生產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的技術開發工作。

4、生物科學類專業:

可在教學、科研部門,也可在農、林、漁、牧、副、醫、藥以及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或其他有關技術工作。

5、地質學類專業:

適宜在地質、地震、冶金、石油、煤炭、建材、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和工業建設等有關研究單位、高等院校從事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教學和生產實際工作。

6、地理科學類:

適宜在地理、環保、國土、綜考、水利、測繪等有關研究單位、高等院校從事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教學和技術工作。

7、大氣科學類:

到氣象、環保、海洋、農、林、水利、交通、航天、通信等有關研究單位、學校和生產實際部門工作。

8、海洋科學類:

適宜在與海洋科學有關的研究、技術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技術工作。

9、力學類:

適宜從事力學方面的科研、教學工作及其他力學方面的實際工作。

10、電子信息科學類:

到郵電、電子等單位從事技術開發和業務經營,也可到高校、科研機構工作。

11、心理學類:

到學校、科研部門從事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以及到國防、管理、體育運動等部門從事有關的各種研究。

五、工學類專業

1、地礦類:

在地質部門、有關礦業部門和工程建設部門的企業、研究院工作。

2、材料類:

到冶金、化工等部門的材料研究、設計、生產單位工作。

3、機械類:

機械行業的研究、設計、製造工作,以及在其各行各業的機械設計、製造、使用部門工作。

4、儀器儀表類:

服務於儀器儀表的研究、設計、製造部門,從事有關儀器儀表的使用、維修和改進等工作。

5、電氣信息類:

適合到電力、機電、鐵道等部門從事科研、新技術開發和應用等工作。

6、電子信息工程類:

適合到電子行業、廣播電視等部門從事設備製造及原材料的開發研製、生產管理等工作。

7、通信工程類:

適合到各郵電管理局及公司從事科研、技術開發、經營及管理工作,也可到軍隊、鐵路、電力等部門從事相應的工作。

8、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

適合到各系統或行業的相關部門從事軟體開發、經營和維護。

9、土建類:

適合到建築部門或鐵道、交通、工礦、國防和房地產開發公司及建築設計院、規劃局等部門從事研究、設計、施工、管理和經營等工作。

10、水利類:

去水利規劃、水利工程建設部門工作。也可以到建築、鐵路、交通等部門從事相應的工作。

11、測繪類:

到專業測繪部門和工農業規劃、城市規劃、國防建設等部門從事測繪工作。

12、化工與製藥類:

到化學、製藥工業的生產、設計、科研等部門從事化學和製藥工程、工藝及產品的製造、開發和設計等工作。

13、交通運輸類:

到鐵路、公路、水運等單位從事各類運輸及其設備研究、生產及管理工作。

14、農業工程類:

到農牧漁業部門及鄉鎮企業,從事生產管理及現代化農業中各種工程措施的開發設計、管理等。

15、林業工程類:

到林業部門設計、研究機構中的生產組織管理、工程設計、新技術的開發和經營等。

六、農學類專業

1、植物生產類:

到農業、園林及植物所等科研、生產及管理等工作。

2、動物生產類:

到農業、園林及植物所等部門從事科研、技術開發、生產及管理等工作。

3、水產類:

到水產部門工作,也可到海洋、海運、輕工、外貿、環保等部門從事科研工作。

4、動物醫學類:

到各級獸醫防治、科研、教育、生產和行政管理部門及動物檢疫站、商品檢驗局、生物藥品製造及動物食品加工單位工作。

5、森林資源保護與環保類:

從事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園林、野生動物及自然保護區等方面的工作。

七、醫學類專業

1、基礎醫藥類:

到高等院校和醫學科研機構,從事教學、醫學實驗研究等工作。

2、預防醫學類:

到醫療防預部門和衛生檢驗部門從事疾病預防、食品衛生檢驗和管理等工作。

3、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到各級醫院從事診治和研究等工作。

4、中醫學類:

到各級醫院和康復醫院從事中醫診治和科研工作。

5、法醫學類:

到各級公安、檢察機關從事法醫學鑑定等工作。

6、藥學類:

到製藥廠和醫藥研究所從事各類藥物開發、研究和合理用藥等方面的工作。

合適的專業對考生非常重要,專業決定考生的職業,也決定考生的發展。近年來,優秀學生因為專業問題導致退學、就業難等問題的新聞屢見不鮮,大學專業必須謹慎選擇。選專業,一要看考生興趣,二看考生性格。兩者結合選出來的才是最適合同學們的!

七大類專業排名前10高校榜單

下圖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根據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數據中心製作出的各專業排名前十的高校,供大家參考。

圖文來自網絡,小編整理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專業排名前30的高校是哪些?發展前景又面臨哪些難題?
    文|冷絲欄目|大學排名我國共有215所高校獲批設置人工智慧本科專業,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三所高校獲批設置人工智慧交叉學科。可以這麼說,我國一大批高校正在建立人工智慧本科和研究生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按照人工智慧專業綜合實力來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依次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這些都是老牌子名校,也是我國一流高校,人工智慧專業建設水平自然要高一些。
  • 全國排名前10的高校中,南京大學是最「低調」的,但實力雄厚
    導語:南京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的排名一直是前5的位置,也是全國前10高校中最「低調」的大學。在全國的百強高校中,南京大學一直是全國高校前5強的存在,但很少見南京大學有什麼宣傳,相比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這兩所大學是比較低調的。在每年的志願填報中,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每一次的信息都是引起考生的關注,而南京大學像是這個班級中默默無聞的一個。
  • 畢業生薪酬最高的10所高校,「兩財一貿」表現搶眼,浙大僅排第7
    除此之外,大家還選擇像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人工智慧等這些電子信息類專業,很符合現今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趨勢,薪資水平普遍很高。緊跟其後的學校,是清華多年以來的老對手——北京大學,這兩所高校綜合實力不分上下,學科優勢各有千秋。北大的學科發展相對全面,文理醫法樣樣精通,像是學校的經濟學、法學、基礎醫學等專業報考熱度都非常高,不僅如此還是現今薪資水平最高的幾大領域。
  • 我國醫藥類大學排名,南醫大位居前3甲,中國醫大表現亮眼
    再加上年初的那場疫情,讓更多的學生打心底裡崇拜著醫護人員,所以也更加的堅定了他們想要學醫的心,那讀者們知道哪所醫藥類高校實力強嗎?由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的我國醫藥類高校排名,該排名是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大學排名之一,排名公平公正,具有很大的權威性,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醫藥類大學排名,看有你的母校嗎?
  • 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天文學專業大學排名
    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天文學專業大學排名 2020-10-16 16:22 來源:軟科 作者:
  • 法律專業排名靠前的幾所大學,就業前景一片光明
    原來一些比較受到社會認可的大學專業醫學、教育、法律等,如今的熱度也是依舊沒有退散。像醫學、教育這樣的專業就不必說了,畢業之後可以選擇成為醫生或者教師,這些職業都是比較穩定而且待遇也比較不錯的,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依法律這一專業,它未來的就業前景以及有哪些可以選擇的高校。
  • 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法學專業大學排名
    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法學專業大學排名 :法學專業大學排名,2020年10月15日高等教育評價專業機構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 。
  • 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出爐,上海交通大學躋身前10強
    2020中國各類型最好大學排名等榜單。 報告顯示,北京大學雄居2020中國大學排名榜首,連續13年問鼎中國第一;清華大學第2,復旦大學第3,浙江大學第4,南京大學第5;華中科技大學上升至第7名,創10年來最高排名,天津大學首次躋身全國10強。
  • 兩岸四地高校排名公布,上交大排名第7名,南開大學躋身前十
    近日,中國大學排行榜官網(CNUR.COM),發布了一則《2021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本次排名的標準,主要是依據兩岸四地高校的師資力量、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三大主指標為評判標準。以下,筆者主要提及排名前列的幾所高校,文章末尾會放出學校的具體排名情況,以供大家參考。
  • 首個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公布,香港大學第10,內地3所高校上榜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拿下了本次排名的第一,加拿大三所大學分別囊括了第二名、第三名和第七名,其中,麥克瑪斯特大學和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表現突出,拿下了榜眼和探花的位置。歐洲大學在這次排名中斬獲頗豐,在榜單前十名中佔據了一半的名額。中國高校在這份榜單中也有不俗表現,中國香港大學躋身進入前10。香港大學是一所採用西方教育模式的高校,在亞洲擁有很高的人氣,被人們稱為亞洲「常春藤高校」。
  • 最新廣東高校四大權威排行和投檔分排名,南方科技大學都在前四
    四大權威排名,就是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和軟科大學排名。 很多人更關注各高校的高考錄取分,這裡也整理了。
  • 「舌尖上的專業」,這7所大學實力強勁,就業前景看好
    食品科學與工程這個可以稱得上「舌尖上的專業」,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雖然不算是「熱門」專業,但就業前景非常看好,一起來了解。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顯示,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得A類等次的大學共7所,其中A+等次2所,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A等次21所,南昌大學;A-等次4所,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 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僅有6所中國高校上榜,復旦大學墊底!
    由於科軟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全球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大學排名之一,在世界各地都被廣泛應用和報導,許多的國家政府和大學都以它為標準,制定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採取各種舉措來提升大學的國際競爭力,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僅有6所中國高校上榜,復旦大學墊底!
  • 2019年ESI工科排名我國59所高校進入前500名,北京大學不在前10名
    工科是指如材料科學、計算機、電氣、建築、水利、汽車、儀器等研究應用技術和工藝的學問。工程學或工學即應用科學和技術的原理,來解決問題。工科是解決實際問題、工程實際應用的學科,我國比較重視工科的發展,使得我國工科類院校水平在國際上有著較高的水準。
  • 我國政法類大學排名出爐,西法大表現亮眼,中國政法雄踞榜首
    每年的高考熱門高校,基本都會有政法類高校,雖然就業市場趨於飽和,但是對於人才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學生和家長也很青睞這類高校。 而讀者們知道哪所政法類大學的實力最強嗎?由軟科排名公布的我國政法類大學排名出爐,該榜單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 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大學首次登頂 大灣區10所高校入圍前100名
    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大學首次登頂 大灣區10所高校入圍前100名金羊網  作者:趙鵬  2019-05-03 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揭曉,清華大學首次登頂
  • 2020年度自然指數國內高校排名TOP100,中科大逆襲成榜首!
    由於評估數據只包含化學、生命科學、物理學和地球與環境科學等4類學科,因此各位同學也可以將這份榜單理解為各大高校「自然科學」類學科的指數排名。那麼,各大高校在自然科學類學科的實力都如何呢?請看下面的榜單:以上是2020年排名前50位的高校榜單,上圖中同時還有和2019年的自然指數排名數據進的對比結果。
  • 三種排名告訴你中國最頂尖的十所大學,前三名變化大
    本次排名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位居該榜單的前三名。本次排名中前三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位列國內第4和第5名。9月10日,更新頻率很高的科睿唯安公布的最新一期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排名,該榜單每兩個月公布一次,是各大高校廣泛關注的一種排名,本榜單前三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不同於其他榜單本次排名的第一名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將北大和清華狠狠地甩在背後。
  • 2020年湖北省高校排名,華農第3,地大第7,湖北大學第10
    今天塔尖給大家介紹的是2020年湖北省高校排名,數據來自校友會。省內排第一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全國第七名。省內第二是武漢大學,全國第十名。這兩所大學是全國知名高校,這個排名也是比較客觀的。
  • 世界大學排名:值得關注的其他榜單
    按照研究資金,提供課程的多樣性及提供博士課程的廣泛性等因素,榜單把學校歸納為三類,分別是基礎大學類(主要側重於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不作重點);綜合性大學類(主要側重於在本科和研究生層次上從事研究活動花費的金額,課程數量的廣泛性等方面並包括職業課程學位);醫學博士類(側重於是否提供廣闊的博士課程和研究,是否設有醫學院及醫學院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