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在擔任青島晚報小記者期間,女兒和幾位小記者在書城與鞠萍姐姐來了個親密接觸,實現了多年的夢想。
那是2003年8月21日,女兒組織同學趕往書城,因為她們都要乘車去,又都從不同的地點出發,所以她們都提前出發,早早趕到了目的地。
見到鞠萍,她們順利進行了採訪活動,並參與了鞠萍創作的《萍聚》籤名售書活動。
《萍聚》是鞠萍對自己生活的成長經歷和18年事業生涯中的一次回顧。鞠萍說,早在1995年,就有出版社找她出書,但那時《大風車》欄目剛剛啟動,她無暇顧及出書之事。現在8年過去了,在事業和生活上都有了經驗積累,現在可以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新書取名《萍聚》,寓含雙關之意:一是嵌入自己的名字,就是鞠萍與讀者們相聚;另一層意思是套用歌曲《萍聚》裡的一句歌詞: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只要我們曾經相聚過。
採訪結束之後,女兒寫出了《與鞠萍姐姐親密接觸》這篇新聞稿,很快就發表在青島晚報上。
【啟示】
魔方三階:
1.與名人接觸,成就自己。
2003年,女兒年僅12歲,可謂人小志高,積極爭取機會走近鞠萍,走近名人。這不但練習了她自己的文筆,更重要的是讓名人的氣質精神濡染影響了自己。誰都想成為名人,關鍵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名人——是地位高、權力大、賺錢多的名人?還是事業強、品德好、價值大的名人?小學生不是不懂這一些,而是心知肚明宛若洞裡觀火。
女兒採訪過程中,一定是見證了人山人海,見證了人情世故,見證了市場經濟,所以她回來後開始了更加積極的拓展:單槍匹馬去採訪企業管理者,遭受冷遇毫不氣餒,練就了一點名人的氣概。這算不算成就了自己?我看,算。
2.膽魄需要從小練習。
女兒天性喜靜,膽小如鼠,如我。可是,歷經此事練習後,她的膽魄明顯飄紅,水銀汞柱直線上升。她敢於第一個提問題了,敢於在眾人面前慷慨陳詞了,敢於像個記者樣的採訪了。沒人勇於接稿,她接了,寫了,發了。這就是進步,一個孩子的進步,我看勝過月球上的那一大步。
誰說膽量是遺傳的?我的膽量如兔,許多事都謹小慎微,戰戰兢兢,可是我也有賊膽包天之時,也敢把瞻馬首的傢伙拉下馬。女兒呢,這一代人更需要鍛鍊,在戰場般的生活圈裡,父母要讓孩子天天操練,喝退哼哈二將。
3.最大的安全是孩子自己的闖蕩。
許多父母總是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孩子,如母雞護雛,似大棚育花,給孩子的儘是溫室和和諧,孩子呢,自然就漠視了老鷹的存在,忽視了冰雹的肆虐,何況還有龍捲風還有黃鼠狼。
最大最好的安全措施是讓孩子自己去闖蕩,去奔跑,去撒歡,去承受。是風,她們自己去躲避,是雨,她們自己去沐浴,是泥濘,她們自己去踩踏,是沼澤,她們自己去穿越。誰也不能代替誰,路總是靠自己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