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文的小編,喜歡我的文章的小夥伴,記得點讚加關注哦~樹袋熊是澳洲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之一。它外表獨特,滾圓的身體,厚實的灰褐色短毛,圓乎乎毛茸茸的耳朵,以及勺狀的大鼻子。它們平均長六十到八十六釐米,重4.5到13.5公斤,南方樹袋熊通常比北方熊要大得多。不過它們屬於同一個物種,雖說名字中有熊,但是除了外表,樹袋熊與熊科並沒有相似之處。它們與袋熊科的親緣關係最近,樹袋熊分布於澳洲東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區,兩地均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甚至半乾旱氣候。
它們通常生活在沿海林地和森林裡,桉樹葉是樹袋熊主要的食物,因此它們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樹上。樹袋熊一生很少到樹下來活動,它們尖銳而彎曲的長爪,輕輕鬆鬆就能抓住樹幹和樹枝,前掌上的手指還可以對握,它們有敏銳的嗅覺找出葉子最纖細的那根樹枝。它們的聽覺同樣靈敏,能幫它們避開捕食者和危險。發達的中耳提供了完美的平衡感,它們的視力欠佳,眼睛小的似乎只在臉上劃了兩條縫。
因為飲食的緣故,樹袋熊進化出了幾樣特化的器官,以適應低營養、高纖維、毒性大的桉樹葉。形狀獨特的牙齒和大大的頰囊可以在咀嚼過程中儲存多餘的食物,樹袋熊有時也會反出半消化的食物,進行第二次咀嚼。它們的盲腸非常獨特,長達兩米,可以進行後長發酵。桉樹葉在盲腸內發酵一段時間,被大量的有益菌分解成樹袋熊可以吸收的營養。桉樹葉富含水分,因此樹袋熊不喝水,就能存活很長時間。體型稍小的雌性更是完全不喝水,因為從食物中獲取的能量太少,樹袋熊不愛活動,一天有二十個小時都在睡覺。
清醒的時候,大部分時間用來進食,它們一天只消耗不到四百克桉樹葉。由於食物的緣故,樹袋熊是體重與大腦比最大的動物之一。它們的大腦只佔顱腔的百分之六十,大量的腦脊髓液包圍著大腦,在它們從高處跌落時提供保護。因此樹袋熊很難做出複雜的行為,除了覓食和尋找配偶這類本能的活動。樹袋熊是獨居動物,只有母親和孩子會生活在一起,它們平均每天只用十五分鐘進行社交,而且是在領地重疊的情況下。南方樹袋熊的領地較小,並且大面積重疊。澳洲東北部樹袋熊的領地要大得多,但是很少重疊。
樹袋熊社會有常住民和過客組成,常住民包括成年雌性和具有領地的年長的雄性。過客主要是基於建立領地的年輕雄性,常住雄性會在領地四周留下氣味標誌宣誓統治權。它們用熊皮癬摩擦樹木,留下化學分泌物。這種分泌物會隨季節和個體的年齡而變化。它們還會發出低頻的吼聲,包括呼嚕聲,尖叫和咆哮。聲音由位於軟顎而不是喉部的唯一發聲器官發出,可傳出幾公裡。在繁殖季節,雄性還會用同樣的叫聲來吸引配偶,而雌性在危急時刻,會發出相對柔和的咆哮和嚎叫。年輕樹袋熊遇險時會吱吱叫。
樹袋熊視力不好,但仍會用各種表情來表達憤怒,恐懼,防備和服從等情緒,尤其是雄性和懷孕後哺乳的雌性,更容易捲入戰鬥和領土性爭端。它們通過撕咬、扭打和追逐等行為,將入侵的樹袋熊逼到樹上的死角。樹袋熊每年在固定的時間繁殖,通常是九月至來年四月,如果叫聲得不到回應,雄性會主動去找附近的雌性。雌性的尖叫也許會引來附近的其他雄性,從而導致兩隻雌性展開一場交配權爭奪戰,最後雌性會選擇更強壯的雄性心甘情願屈服於它。
許多雄性的鼻子和眼瞼上因此留下了傷疤。樹袋熊交配短暫,但頻率很高,事後雄性離開,另覓佳人,對雌性和未來的孩子毫不關心。而雌性會儘量尊重,為懷孕做準備。樹袋熊的妊娠期為三十三到三十五天,隔一兩年才能再次懷孕。雌性每胎只產一崽,雙胎很少見,剛出生的樹袋熊不足三釐米,體重僅五克。它們的上半身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還算發達,它爬上育兒袋,在裡面呆上一年,從兩個乳頭中的一個吮吸母乳。
當幼仔長到六個月,開始到育兒袋外面探險時,母親會預先消化桉樹葉,然後排出半流質的食物餵給幼崽。九個月時,幼崽超過一公斤重,長出了父母那樣的體毛。它開始爬到媽媽背上,離開育兒袋的時間愈來愈長,直到一歲時斷奶。媽媽再次懷孕後,會切斷與上一個孩子的所有聯繫,並兇狠地把它趕走,讓它自建領地。雌性在三歲時達到性成熟,雄性則是到了四歲才開始有標誌領地等性成熟行為。
樹袋熊天生不愛動。不過天敵很少,野狗和大蟒是成年個體的主要危險,幼崽有時會受到鷹和貓頭鷹等大型猛禽的攻擊。野生樹袋熊的壽命在十三到十八歲之間,雌性的壽命更常。因為雄性長在打鬥中受傷。六歲左右樹袋熊的臼齒開始磨損,咀嚼效率逐漸下降。十來歲時,許多樹袋熊失去了所有牙齒,只能活活餓死。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點讚加關注,有什麼疑問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