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來歷之謎,自古以來人們就在關注地球的夥伴月球的來歷,科學家們也在努力探索月球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變成地球衛星,這個問題至今是個迷,阿波羅11號飛船帶回的月面土壤標本,它的歷史大約有46億年與太陽系的年齡大致相仿,當以前曾流行三種月球起源假設。
首先,同源理論認為,月球和地球在大約46億年前就已經有了相同的塵埃雲,形成了太陽雲層,並通過凝結在一起形成了原始地球,而這些氣體就是形成了月球,並在引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各自的軌道。
另一種假設稱為分裂理論,認為月球和地球曾經是同一個星球,當像農民一樣的地球自轉速度很快時,月球就被拋出,獨立成月球。
還有一種假設是月球是在遙遠的宇宙中形成的,後來由於靠近地球而被地球引力俘獲。
科學家多數認為第一種假設,但阿波羅集團實施之後,這三個假設都有致命的缺陷,從天體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站不住腳,從月球上發現六種地球上沒有的礦物來看,分裂說就不能自圓其說,甚至還否定了同源說,因為月球的歷史有可能比地球還長,科學家對月球的衛星資格也提出了許多疑問,簡言之,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太大了,月球的直徑只有木星的1/2七月球體的直徑,這麼巨大的直徑比值在我們所見到的宇宙中,還是絕無僅有的,如果這比較大小,木星衛星比月球大,但與太陽系中最大的木星相比,最大的木衛三直徑只有木星的1/27月球離地球不遠了,從那些角度來講,月球不應當在地球周圍沿一條圓形軌道運行,而且也不應當始終待在那裡。
假如地球與太陽相比,太陽的影響應該比地球大的多,那它就應該被太陽吸引過去才是,我們要承認它是地球俘獲的可月球的個頭顯然大了些,但專家們認為,月球要接近地球,又不至於地球迎頭碰上,而且還要在當前軌道上運行,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日月看起來相若太過奇特,從地球看過去,太陽和月亮的大小几乎一樣,發生日食時,月亮和太陽的精確重合,實在是令人驚訝的巧合,因此有科學家提出一個問題,即月球是否是地球衛星無法斷定的太陽系天體?
有關月球來歷的假說越來越多,月球的起源也越來越撲朔迷離,有人認為,月球是由太陽系外的行星被地球捕獲,變成地球的衛星;有人認為原始地球形成之後就與鄰近的原始形狀發生碰撞,結果許多物質被撞散,一些物質形成了圍繞地球的氣體塵埃雲,並進而凝聚成月球,有兩位蘇聯的科學家甚至大膽假設,認為月球是外表經過改裝後外星人的宇宙飛船,才能圓滿地解答月球留給人類的種種現象,傑出的科學家對月球起源和歷史做了詳盡的研究,但他仍然是個謎。
作者:初識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