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屬雞形目,雉科。又名越鳥、南客。被視為「百鳥之王」,是最美麗的觀賞鳥,是吉祥、善良、美麗、華貴的象徵。世上共有孔雀四種:綠孔雀、藍孔雀、白孔雀、黑孔雀。我們知道,能夠自然開屏的只能是雄孔雀。雄孔雀展開尾屏,還不停地做出各種各樣優美的舞蹈動作,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麗,以此吸引雌孔雀。待到它求偶成功之後,便與雌孔雀一起產卵育雛。
藍孔雀的體羽主要是有金屬光澤的藍綠色。綠孔雀的長尾與藍孔雀 剪紙孔雀照片集錦相似,體羽綠色和銅色相間。兩個種的雌鳥的體羽呈綠和褐色相間,體大小几如雄鳥,但無長尾屏,也無冠羽。孔雀棲息於開闊低地的森林中,白天結群,夜間棲於高樹上。在生殖季節每隻雄孔雀擁有2~5隻雌孔雀。每隻雌鳥產4~8枚微白色卵,產於地面窪處。
孔雀作為觀賞鳥類,是世界上許多動物園的主要展出動物,在舊大陸早已名聲四播。藍孔雀雖原產溼熱地區,但也能在北方冬季生存;綠孔雀則經受不了太冷的氣候。
藍孔雀也是養殖最多的孔雀種類,在經國家批准養殖孔雀後,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孔雀苗的養殖,有效的減少了對孔雀惡意虐殺,同時還滿足了人們對珍禽野味的需求。孔雀全身都是寶,人工養殖的孔雀可供食用,觀賞,還可以作為各種工藝品或標本。
綠孔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中皇后
因其能開屏而聞名於世。雄孔雀羽毛翠綠,下背閃耀紫銅色光澤。尾上覆羽特別發達,平時收攏在身後,伸展開來長約 1米左右, 就是所謂的「孔雀開屏」。
這些羽毛絢麗多彩,羽支細長,猶如金綠色絲絨,其末端還具有眾多由紫、藍、黃、紅等色構成的大型眼狀斑,開屏時反射著光彩,好像無數面小鏡子,真鮮豔奪目。它們身體粗壯,雄鳥長約 1.4米,雌鳥全長約 1.1米。頭頂上那簇 高高聳立著的羽冠,也別具風度。雌孔雀無尾屏,背面濃褐色,並泛著綠光,不過沒有雄孔雀美麗。
因綠孔雀具攻擊性,故必須與其他鳥類分開飼養。
黑孔雀
黑孔雀主要產於巴基斯坦、印度和斯裡蘭卡等地,棲息於2000米以下的開闊稀疏草原或有灌木叢、竹叢的開闊地帶,屬於留鳥,壽命25年左右,多配偶。黑孔雀是野生藍孔雀的變異品種,數量極其稀少,是極為珍貴的觀賞鳥。印度動物園已經培育出了具有繁殖能力的黑孔雀,2000年在中國雲南的一個藍孔雀養殖場中曾經孵化出一隻黑孔雀,不幸的是這隻黑孔雀沒能存活到成年。
黑孔雀屬於孔雀家族中極為珍貴的變異品種。變異率低於1/1000。造成黑孔雀數量稀少的原因主要有3個:第一,基因突變本身具有低頻性。第二,根據科學研究,黑孔雀的產生有可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雌雄孔雀近親交配的產物,本身具有致死基因,因此抵抗疾病等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均很弱,尤其在幼鳥時期,死亡率極高。第三,黑孔雀全身羽毛主要為黑色,顏色單調,對於雌鳥來說缺乏吸引力,難以吸引異性交配,導致其留下後代的機會較少。當前印度的一些動物園中已經培育出了能夠繁育的黑孔雀,而中國尚未成功培育成年黑孔雀。
白孔雀
白孔雀:脊椎動物,鳥綱,雉科。其全身潔白無瑕,羽毛無雜色,眼睛呈淡紅色。開屏時,白孔雀就像一位美麗端莊的少女,穿著一件雪白高貴的婚紗,左右擺動,翩翩起舞,非常美麗。
世界已定名的孔雀僅有兩種:亦稱藍孔雀、綠孔雀。而有些學者將白孔雀也列為另一種孔雀,其實白孔雀是印度孔雀的變異。所以說白孔雀的祖籍是印度和斯裡蘭卡; 孔雀作為顏色多變的鳥類,白色並無特別,也非白化病的表現。
孔雀的習性即白孔雀的習性;那麼為什麼白孔雀較為罕見呢?原來在雌孔雀眼裡,雄白孔雀的單調色彩不會有藍孔雀和綠孔雀的斑斕更具有吸引力。
平均一千隻藍孔雀中才能變異出一隻白孔雀。黑孔雀低於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