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有著HIFI基因的工程師品牌聲武士推出新品C4,一款主打低延時和高音質的半入耳真無線耳機。京東目前預售259元。
在點開C4在京東的描述頁前,我順便看了下幾年前我主推的有線入耳C3,現在都3.4萬銷量了(斷貨還沒斷乾淨),不禁心生怨念,C3售出的每一單都應該給我提成。但,算了。
當年評C3時,因某些原因我帶著憤怒寫完評測。出稿一周內,從文章帶過去大約2000條成交,並遭遇兩到三次斷貨,創造了中國耳機導購史上單兵作戰最高速戰績,而且消費者總體評價也符合我預期,這讓我滿意。
再往後,我還想給聲武士再操作一波,但這可遇不可求。產品力和文章力如果不能同時燃爆,就不會實現消費者、作者、廠商的三贏。
C3後的新品聲武士HD5,由幾位國際頂級品牌聲學工程師參與,意在以500元內的價格實現畢竟千元級的高樂感和高質感聲音。
雖說調音、穩定性、便捷感都很好,但因成本高昂,競品又多,以及聲武士品牌力不足以支撐這個價位的TWS,該型號不出意外的……慢慢滑了下去,即便林SIR在我後面二次發力,也沒能拯救這個國內幾乎是最早走高聲價比路線的TWS
我對HD5的感情很複雜,它外觀不是我的菜,太過剛猛質樸,可調音好。低音濃鬱的TWS極少有「背景黑」的,它做到了,而且人聲有肉感,嘹亮又有激情,太稀有。
但HD5還是失敗的。且清貨期也提前而至。
再後來的C3PRO(百元級TWS)直接撲街。而我最初對它的評測也非常平靜,就像是靜靜的等著它死。
是啊,面對不夠好的產品,作者的字也失去力量。
很快,據悉C3PRO停產。
最新的這個C4怎樣呢?
這次我覺得聲武士可以稍微驕傲一下,喘一下,因為我暫時感覺它的競爭力「較強」。
不敢說「很」強,是因為目前150到350元價位,高手太多。
C4的一個賣點是「遊戲」體驗。
我不是專業遊戲玩家,但「和平精英」卻沒少打。早前有粉絲(蔬菜是DJ)反應「person」不睡覺在那吃雞,我還很尷尬的。
我吃雞從未使用過無線耳機,要麼SIVGA M009,要麼IER-Z1R,對雙眼雙耳來說,有線耳機是沒有絲毫延遲的,而且無需顧慮給耳機充電,你大可盡情玩到設備「熄火」。
但現在的00後們可能更喜歡用TWS吃雞,於是,聲武士C4的定位也跟著這個市場走了。官方35毫秒零感延遲,我是不知咋測的。不過實際體驗確實優秀。
比如在默認的音樂模式下,你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察覺延遲感,如果切換到「遊戲模式」(三壓觸控按鈕),感官實際上已經難以察覺,無限接近有線耳機。
鑑於價格較低,還有這麼令人安心的遊戲體驗,遊戲玩家大可購入。
此外,7.1虛擬環繞和200米遊戲定位也比較好,不過,這需要更深入的體會或是對比競品才可說清。
藍牙版本5.1、支持AAC、靈敏度101dB
ipx4級防水,這個不知真假。
實物(充電倉)賊小,外出巨便攜。可能比我退貨的airpods還小點。
品質感中規中矩,只是比100元左右的,比如小米airdots、QCY某型號好點
表面類似鋼琴漆,這意味著指紋收集器。可能白色好些,黑色的,把玩時會略感油膩,尤其是手汗粘上。
真正算點睛,有美感的地方是背面鉸鏈處的「金條」裝飾,如若沒這個,那就太樸實了,對不住200多的身價。
對了,它底部的Type-C充電口也有金邊修飾,檔次提升不小。
耳塞如圖。肉眼看很小,1.5cm的「柄」。小的不得了。
這次的半入耳式設計,在佩戴穩定性和舒適度上,要明顯好於失敗了的C3pro
幾乎完美。
但萬一掉落,也就無聲無息的就沒了。
當然,絕大多數TWS都存在這一問題,和有線耳機比「心理安全感」,還差的遠。
對比蘋果airpods pro
想便攜?聲武士C4更極致。
論佩戴舒適度,倆差不多。論音質,末尾談
觸控感應區的設計目測像airpods pro,都是輕微凹進去一點
但實際操控時,並不和airpods pro一樣是雙指捏動的物理按壓式(聽到反饋響聲),而是同樣手型的觸控。
暫時還不知用它這個按鈕咋激活siri,但大體的功能都很容易學會:
觸摸1次對應播放\暫停\接聽\掛斷,左耳觸摸兩次上一曲,右耳觸摸兩次下一曲,不支持音量調節。
需要留意的是,因觸摸一次就會激發相應的功能,所以日常在摘、卸耳機時,手指還是要謹慎「觸碰的位置」。
然後,沒有佩戴感應功能,這可能算是小遺憾。
除了上述兩個操作上的小遺憾,總體穩定性、易用性都很好。
音質:
初聽一分鐘內,聽感略乏味,被我認定是百元級TWS調音,但第二天認真感受了下,發現是和蘋果airpods近似的風格,和手裡這臺新買的airpods pro也有點像。
最終在不斷的感受和對比之下,確定了它的音色是「柔和,中正,有凝聚力,自然,紮實」的。
這在類似造型的TWS裡,很可能是音質水準最高的之一。
和airpods pro對比,低量感相對略少,但仍是足量且耐聽的合理。
中音、高音自然耐聽,無明顯齒音,但高音細節相對少,不如airpods pro豐富。
在一些特定音樂下,會感到比airpods少了些「信息量」。但全頻夠平衡、清晰,結像較紮實,聲音鮮活突出,有很好的人聲呈現,這些又是略勝airpods pro的地方,也是我認為的它在這個價位上,以如此造型實現的「音質」勝出項。
總之,音質符合價位,且在耐聽的基礎上,還比較好聽,雖說有類似airpdos白開水的嫌疑,但多少還是有一點味精,也因此讓它更比airpods更易「悅耳」。
其實,它也是我聽過的類似結構的耳機中,聲音最好聽的了,和索尼那個STH32(印象中是這型號)有線帶麥耳機近乎並駕齊驅。
(PS:看到官方描述頁C4因生物振膜而致敬索尼MDR-E888的文案,一時心生感慨,又逗又情懷)
除了優秀的低延遲和足夠高的音質。C4另一個優點是開蓋即連,實測從開蓋到回連iphone xr成功,約4秒,若日常使用,從開蓋到取出耳機再塞入雙耳,4秒差不多剛剛好。這部分的「便利性」「從容感」可謂完美。
另外,單雙耳無縫切換,實測也是6的飛起,不累心。
充電盒能支持幾次額外充電,以及充電盒本身電量剩餘怎麼查看,這些我暫時沒摸清,只知道C4單次續航3.5小時大約,屬於普通成績。
總之,259元的售價,極高的低延遲水準,深度優化的遊戲聲效,高聲價比和較動人的音色,還有各種方便的切換和舒適佩戴,這些都讓C4變得很有競爭力。但要對比當下100到300元各路神仙TWS,它還能否更能打,更有吸引力,目前我也不好說。只是覺得C4值得入。
以上。致敬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