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去世。他曾說,「天眼」如果有一點瑕疵,我們對不起國家,對不起貴州人民。風雨22載,他為「中國天眼」燃盡生命,成就國之驕傲。
南仁東在平塘縣大窩凼中國天眼施工現場(2013年12月31日攝)
建造一個屬於中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是他,也是所有中國天文學界人士長久以來的夢想。廣闊的視野與崇高的使命感,讓他咬定大型射電望遠鏡不放鬆。四處遊說,直至國家立項。
可以說,為了建造一個中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南仁東琢磨了大半輩子,奉獻了自己所有的聰明才智。而讓人震撼的是,他的夢想並不是自己的功成名就,而是甘願做奠基石……
南仁東(左二)在中國天眼施工現場指導反射面單元拼裝工作(2015年11月25日攝)
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為了追尋這份夢想,1994年起,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裡,走遍了貴州大山裡的上百個窩凼,有的荒山野嶺連條小路也沒有,當地農民走著都費勁。在考察窪地時,他差點被山洪衝下山,又跌下懸崖,幸虧被小樹擋住了身體。這樣的艱險,在12年的選址中時刻伴隨著南仁東。當身邊人都聽得目瞪口呆、嚇出一身冷汗時,南仁東卻對這些艱難一笑而過。
選址最終確定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後,南仁東又帶領團隊克服了無數技術難關。FAST所克服的索網疲勞關鍵技術,成就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網結構,還成功應用到港珠澳大橋和平塘特大橋等重大工程之中。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平塘落成啟用,南仁東也因此在2017年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頒獎禮上,罹患肺癌、在手術中傷及聲帶的南仁東先生,用撕啞的聲音,描繪著最偉大的事業。
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一個國家的驕傲,它有著超高的靈敏度和巡天速度。與美國尋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鳳凰」計劃相比,中國天眼可將類太陽星巡視目標擴大至少5倍。隨著中國天眼落成,中國射電天文學「黃金期」正在開啟,越來越多國際天文學專家加入中國主導的科研項目。國內外天文愛好者也聞名紛至沓來,平塘知名度也因此提升。中國天眼的落成啟用,掀起平塘天文研學熱潮,廣大百姓受益於此,對平塘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南仁東先生作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無疑是我們最該銘記的人。
南仁東先生說過:「人類之所以脫穎而出,就是因為有一種對未知的探索精神」,他矢志不渝築造大國重器,克服重重困難,其中的艱辛豈是三言兩語描述得出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種工匠精神是我們後輩的必修課。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深切緬懷!追憶悼念!南仁東先生!
來源: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中國天眼科普基地等
平塘縣融媒體中心綜合整理
編輯:江 利
校審:吳貴梅
審核:扶 曼
監審: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