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了,擺在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面前,有一道難題:住進來的動物越來越多,籠舍快不夠用了。
「有的動物住進來了,可要想放歸可就難了。特別是被棄養的寵物猴。」
截至目前,救護中心共收容了35隻猴,除了三分之一是執法人員收繳送到這裡,剩下20多隻都是被市民棄養的寵物猴,其中獼猴佔了絕大多數。
在靠近救護中心門區的隔離籠舍區,就入住了16隻獼猴。有的兩隻一個籠舍,有的三隻一個籠舍,為了防止彼此間打架鬥毆,工作人員把體型相近的猴子安排在同一個籠舍裡。唯獨一隻成年公猴被單獨安排在一個籠舍裡。這隻獼猴6到7歲的樣子,體格健壯,性情也相當兇猛。當記者靠近時,它使勁撞擊籠舍圍欄,發出低沉的吼聲。
「這隻獼猴是兩個多月前送過來的,主人是住在通州的一名畫家。他說實在是養不了了,太兇了。」飼養員說。
住在這裡的獼猴,基本上都是被棄養的寵物猴。為收容這些落難的小猴,救護中心一共騰出了三處區域的籠舍,除了獼猴,在這裡落腳的還有食蟹猴、平頂猴、藏酋猴。其中一隻名叫「壯壯」的藏酋猴已在救護中心呆了15年,鬍子都熬白了。
「這些猴小的時候特別可愛,捧在手裡真是萌化了,所以才會被人當作寵物養。可長大了就沒那麼可愛了。精力旺盛,會破壞家具,人還沒法管束,所以養著養著主人就沒興趣了,而且也實在養不住了。」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飼養繁育科科長高峰說。
讓工作人員更為苦惱的是,被丟棄在野外的獼猴,頻頻擾亂市民生活,抓捕起來卻十分困難,「這些傢伙太聰明了,一旦對你有了戒心,你連個影兒都逮不著!」
今年,救護中心接到市民「身邊猴出沒」的舉報有6次之多,涉及門頭溝、昌平、朝陽、順義、大興多個區。救護中心出動6次,成功抓捕的只有4次。
而被「孫大聖」們騷擾的市民也苦不堪言。
今年9月份,在朝陽區香江花園居住區,一隻被主人丟棄的寵物猴,上演了「大鬧天宮」的戲碼。撕扯業主晾曬的衣服、拉窗簾、扔花盆,抓撓年幼不懂事的孩子,把家長們嚇得夠嗆。
這堆麻煩,歸根結底是少數玩家不當養寵物造成的。
「把獼猴當作寵物養,這個本身就是不合法的。」高峰介紹,獼猴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獼猴是絕對不可以養的,即便是人工繁育的獼猴,也需要園林部門審批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方可養殖。「北京市從未向個人頒發過此證。個人養獼猴是不被法律許可的。」
而從目前大量獼猴被棄養的情況來看,把獼猴當萌寵,結局並不美妙。
一方面,獼猴本身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如果是人工繁育,需要為它提供一定規模的籠舍空間、科學的營養供給,還要日常的疫病防禦,這些條件個人家庭很難達到,最後反而造成困擾。
另一方面,獼猴攜帶著的寄生蟲,很容易在人際間傳播疾病。被放歸野外的獼猴,因為頻頻到人類居住區覓食、搗亂,還成為了治安不穩定因素。
「不管從動物福利,還是人類健康角度來講,都不是件好事。」高峰說。
除了獼猴,救護中心還「收容」了100多隻非法飼養的陸龜、15隻蜥蜴、1隻浣熊。
「救護中心的本職是救助野生動物,現在倒用相當大的精力去照顧這些被棄養的動物。」對此,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們十分無奈。他們呼籲廣大市民,請從個人安全健康和動物福利角度出發,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寵物,還野生動物一個自由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