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如其來,讓2020年蒙上了陰影,經濟受到很大衝擊。好在國內疫情控制得力,下半年經濟開始恢復,資本市場也給力。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4150家,總市值77.56萬億元,同比增加18.36萬億;新上市公司累計397家,A股IPO融資規模達到4616.84億,同比增長超8成,創下10年以來的新高。其中科創板與創業板市場改革實施後,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提升。
公募基金也大跨步躍升,2020年整體規模邁上18萬億大關,今年增長了4萬億,同比增長26.54%,新增基金規模刷新歷史新高。
伴隨著資本市場的改革以及巨量機構資金的入市,2020年,滬指累漲13.87%,深成指累漲38.73%,創業板指累漲64.96%。其中滬指突破前期高點3465.73點,創2018年2月依賴的新高;創業板指數創2015年依賴最大年度漲幅;從指數上來看,A股儼然已經邁入牛市,並且在全球主要股票指數中漲幅居前。
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坐上農曆「牛年」悄然而來。對於新的一年,A股將走向何方?
《每日財報》統計了A股20家綜合性券商的觀點,發現「牛」字已成為券商2021年A股投資策略中最高頻的字,券商整體偏樂觀。
其中,華泰證券、興業證券、華西證券、中銀證券、西南證券和東興證券的預期也偏樂觀,紛紛拋出了牛背上交易、中國資本市場享受長牛、循環牛、中國牛、科技牛等各種牛市觀點。
但在眾機構紛紛看好2021年A股市場,以及對牛市的預期中,也有招商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等多家券商保持冷靜,看法相對謹慎,認為2021年需要降低預期收益率。
中信證券:跨年慢漲行情至少延續到春節
2021慢漲「三部曲」的第一階段預計至少延續到春節前後,歲末年初的多重擾動預計會導致市場局部投機性抱團瓦解,配置上,在堅守順周期主線的同時圍繞「五個安全」戰略布局高性價比品種。
首先,短期因疫情帶來的潛在經濟擾動會促使政策邊際上繼續放鬆,地產投資和出口將推動經濟基本面向好,基本面不斷抬升加之政策邊際寬鬆將推動潛在增量觀望資金持續入場,推動跨年慢漲行情至少延續到春節前後。其次,局部散發性病例將壓制「疫情受損股」的修復行情,反壟斷舉措的升溫將導致市場對平臺型企業短期情緒承壓,加之跨年後資金博弈行為趨於緩和,多重擾動共振預計會導致市場局部投機性抱團瓦解。最後,建議配置上堅守順周期主線,重點關注工業板塊的基本金屬和能源金屬,可選消費板塊的家電、汽車、家居等品種;跨年後建議布局十四五「五個安全」戰略背景前期相對滯漲、具備長期空間的高性價比品種,主要包括軍工、半導體、消費電子、種植鏈和種子等;局部抱團瓦解後,借調整繼續配置前期快速輪動的新能源、醫藥和食品飲料中的龍頭。
中信建投:從總量到結構,把握戰略科技
在2021年年度策略報告《風物長宜》中指出,2021年伴隨著經濟復甦和利率上行,股票市場整體沒有明顯的趨勢性機會。在經濟增長下臺階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從總量到結構是2021年策略研究工作的重點。中信建投證券建議投資者沿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投資方向,重點是新能源(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工業機器人等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
海通證券:春季行情已在路上
2021年不像2018年:當時貨幣政策明顯收緊、企業盈利回落,明年政策略緊、盈利回升,16-17年是結構市,19年來是牛市。明年更像迷你版07年:宏觀流動性收緊+企業盈利加速回升,牛市進入第三階段,居民資金加速入市。春季行情重視低估滯漲的大金融,明年全年主線仍是代表轉型升級的科技和內需。
國泰君安:堅定信心,跨年行情遠未結束
堅定信心,跨年行情遠未結束。國泰君安證券從11月起反覆強調跨年行情開啟,當前仍是窗口期。並且,由於經濟弱復甦、貨幣政策維持中性,本輪跨年行情斜率更緩、時間更持久,各板塊輪番向上推動下,級別也將大超預期。
建議沿著三條主線積極布局。1、景氣確定的方向:隨著疫情衝擊平復,無論是經濟基本面、還是市場流動性均將回歸到宏觀向微觀下沉的趨勢。建議從細分行業景氣度出發自下而上挖掘市場機會。2、「十四五」規劃相關投資機會:明年是「十四五」規劃元年,且本次「十四五」肩負重要歷史使命,有望為市場提供強有力的催化。同時,參考過去歷次「五年規劃」,相關政策受益行業超額收益明顯。3、周期核心資產:早在2020年度策略中,我們便已提出周期核心資產將在經濟復甦拉動下迎來歷史性的價值重估。然而,由於疫情的衝擊,國內經濟復甦的節奏被打斷。當前,伴隨全球經濟開啟共振復甦進程,周期核心資產的重估將繼續展開。
華泰證券:成長型順周期優於再通脹+傳統低估值
「不急轉彎」基調後滬指年內第10次衝擊3400點,中遊製造為代表的成長型順周期再度佔優,大金融偏弱,再通脹漲價主線分化。對比年內前9次滬指衝擊3400,考慮內外信貸環境(內「不急轉彎」、外美聯儲穩定QE+二輪財政刺激規模有望擴大)與疫情(歐洲三輪疫情發酵)的邊際變化,成長型順周期的細分風格仍佔優;短期亦可關注冷冬/出口/事件催化下的煤炭/燃氣/紡服/家電/通信/PCB;中線繼續以大宗為盾,以製造為矛。
中金公司:A股年末效應繼續,關注結構性機會
當前,歐美疫情仍在繼續演繹,更多國家開始限制交流(如日本等),但疫苗布置也在加快;中國近期局部疫情也有所反覆,不過總體上,增長可能仍在繼續復甦,強化反壟斷正在逐步落地,判斷市場重在結構性機會。如下幾條主線值得關注:
1)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上遊及新能源臨近年底股價可能有所波動;2)消費在2021年在低基數上可能繼續復甦。3)當前全球增長復甦仍是主線,部分原材料相關板塊可能繼續表現,包括部分金屬等。
興業證券:關注復甦行情的三條主線
海外經濟復甦一波三折,中國經濟回升一枝獨秀,企業盈利基本面繼續向上,特別是中上遊企業疊加漲價、補庫存因素。流動性最緊張階段已過,A股違法欺騙獎懲力度加大,加速權益時代和美股化,市場主要回歸基本面邏輯。
展望2021年,圍繞主線:1、製造業高端化,十年一夢,中國製造業高端化進程在政策和行業的雙重催化下,加速開啟新一輪資本開支,機械、軍工、光伏、新能源車等方向。2、復甦主線,上遊周期原材料漲價品種,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和供給側改革後的龍頭市佔率提升的雙重好邏輯,如化工、有色(工業金屬)等。3、服務業。2020年受損,2021年受益的服務業,疊加需求側改革可能推動服務業加速,演藝酒店、餐飲旅遊、航空航運、金融方向。
安信證券:蓄勢待新年,迎接年初躁動行情
在當前A股市場,國內基本面和流動性不再是影響市場的主要波動因素。中國疫情控制得力,經濟持續復甦,政策「不急轉彎」的表態、央行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年底的流動性出現了明顯的邊際改善。在這種情況下,短期風險偏好,中期海外的經濟復甦與流動性環境成為影響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
從短期看A股正蓄勢待新年,準備迎接年初躁動行情。當前環境下,海外疫情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成長股行情可能率先演繹,周期股行情需要等待一些催化,例如海外疫苗、疫情與刺激政策等影響下,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走強,可能將帶動A股周期股出現一波機會。行業上重點關注:軍工、光伏、電子(半導體、蘋果鏈)、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白電、化工、有色、機械、券商等;主題重點關注:碳中和、生物育種、高端製造等。
天風證券:2021年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
天風證券發布策略觀點稱,2021年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當前對春季行情最大擔憂來自資金面。但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的表態出發,下一階段宏觀政策難以出現大開大合,「盈利擴張+資金面中性不差」的組合有望帶來不差的春季行情。新的財報披露規則不再要求所有創業板公司披露年報預告,業績兌現邏輯順暢的有望提前被布局。滬深300業績階段性佔優的情況下,2021春季躁動風格或更加均衡。
開源證券:前路已明,積極布局「新核心資產」
回歸長期視角看,A股中高ROE中的低PB資產仍是長期佔優的選擇,將成為「新核心資產」的集中窪地。截至2020Q3,無論是否考慮市值因素,高 ROE 中的低 PB 組合中主要為金融周期板塊。
當下高 ROE 中的低 PB 組合更有可能成為相對佔優的選擇,建議投資者調整結構進入以下領域進行資產挖掘:(1)通脹和信用收縮前期,商品價格上漲帶來業績彈性的品種:銅、鋁、油(煉化、油服)、焦煤、鋼鐵(板材);(2)海外需求與製造業復甦:集運,鈦白粉,照明;(3)隨經濟修復,資產端質量改善的銀行以及在經濟復甦中資產負債端均改善的保險,同樣的,配置房地產。
東北證券:順周期進入下半場
東北策略指出,近期順周期行業出現分化,煤炭電力以及有色金屬表現較好,黑色系則出現調整;主要是動力煤需求上行帶動商品現貨價格以及煤電相關股票價格上行、鈷鋰鎳等新能源車相關的小金屬價格強勢帶動股票上行,而監管趨嚴及需求偏弱引發鋼價及相關股票調整。後續來看,我們認為順周期行情已經進入下半場。反壟斷對涉嫌公司影響偏短期,中長期股價仍由盈利推動。經濟修復持續,慢牛趨勢延續,年底創新高可期。行業配置短期繼續偏均衡,新能源、軍工、種業、有色、煤炭、券商等板塊值得關注。
中原證券:市場或延續反彈態勢
歲末年初,居民和市場對資金需求比較旺盛,從歷史經驗來看管理層一般都會安排較充裕的流動性,應對季節性波動。央行有可能繼續安排較多流動性應對市場需求。企業盈利加速改善。2020年前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11月份,國有企業稅後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47.2%。這種態勢有望延續到2021年一季度,整體有利於市場估值繼續抬升。12月中旬以來,海外疫情出現二次反覆,總體衝擊風險處於可控範圍。投資建議方面,企業盈利加速改善,歲末年初央行一般會釋放較多流動性,目前二次疫情衝擊風險可控,市場或延續反彈態勢。建議短期超配銀行、家電、國防軍工;中長期依然看好消費藍籌和科技成長。建議維持6成倉位,謹防央行流動性釋放不及預期。
廣發證券:2021年A股要降低預期收益率
2020年「金融供給側慢牛」延續,2021年A股核心矛盾切換至 「盈利修復 VS 信用緊縮」,金融條件收斂使A股連續兩年擴張的估值大概率轉向收縮,降低預期收益率。結構上,順周期板塊將延續「相對業績」優勢,「出口鏈」順周期有望開啟新一輪結構性「擴產」。
招商證券:A股2021上半年仍處典型復甦期
2021年中國信貸周期將會進入下行周期,利率將會上行至高位,構成偏緊的金融環境;經濟、通脹和企業盈利加速上行至二季度出現拐點;股票市場進入後政策紅利期,股票市場供求關係存在不確定性。A股整體呈現前高后低的局面,預期回報率將會明顯低於2020年。
預計A股自2020年四季度到2021年上半年處在典型的復甦期,體現為基本面驅動的特徵,上半年布局盈利驅動三條主線,風格擴散並均衡化,個股關注從龍頭向著更多的績優標的擴散;以二季度作為分水嶺,將會進入轉折期,可能會面臨較大的估值下行壓力。風格方面,2021年會顯著均衡,機構關注從「抱團300」到「挖票800」。業績改善的行業、板塊和個股在明顯增多,由於此前機構主要關注核心300,伴隨企業盈利全面改善,值得挖掘的個股機會將會明顯增多。但註冊制全面加速,剩下3000多隻股票仍缺乏關注和機會。
申萬宏源:A股核心思路「業績消化估值」
2021年是A股市場的小年,2021Q2-Q3大部分時間裡市場可能處於弱勢。2021年總量機會需要精確擇時,歲末年初是第一個可能有效反彈的窗口。另外,改革關鍵窗口的反彈也值得積極參與。
具體來看,他們認為,第一、製造業投資的強勢可能延續到2021Q2之後,是最重要的內生動力。第二、庫存周期2021Q1前強勢,之後以震蕩磨底為主。第三、地產鏈可選消費的復甦可能同步於房地產銷售的復甦,這部分後續超預期需要依賴於居民邊際儲蓄意願的回落。通脹約束方面,在歷史平均環比季節性假設下,中國CPI同比和美國核心CPI同比都將在2021Q2進入高位震蕩區間。所以,2021Q1是復甦期投資,歲末年初反彈要只爭朝夕;2021Q2-Q3是過熱期投資,Q3還需警惕滯脹風險,該階段A股投資應「進退有度」,適當收縮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