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不少人用無線耳機打遊戲的,不過我相信總有人會覺得現在的無線遊戲耳機要麼是藍牙要麼是2.4G的,藍牙耳機除了接手機,還能加無線接收器在PC主機上,但是藍牙耳機肯定沒2.4G無線穩定,而2.4G無線網又在手機上使不上。
說到這裡,各位可以關注一下賽睿新款寒冰1無線遊戲耳機,這一次實現了2.4G跨平臺使用了。
▲包裝盒展示,一成不變的寒冰系列風格,不過好像從寒冰3開始,賽睿的入門級遊戲耳機在視覺衝擊上沒那麼用心了。這款寒冰1無線版的最大特色就是跨平臺使用2.4G連接,同時配有有線連接方式,包裝即所見。
▲內襯展示,麥克風依舊是可拆卸的;
▲全家福展示,除了機身、麥克風、說明書以及無線接收器,還有三根線,一根3.5音頻線,一根MICRO USB頭子的線,還有一根TYPEC頭子的線。
▲這個無線接收器和大家常見的不大相同,塊頭較大,因為它不僅適用於PC端,同時適用於手機以及PS4和SWITCH,即插即用,無需配對和驅動。
▲麥克風則是賽睿寒冰系列常見的;
▲賽睿寒冰系列的遊戲耳機個人基本都玩過,外觀一直是我不大喜歡的,和之前的西伯利亞系列比起來略遜一籌,不過所有系列都保持著相當高度的一致性也是很厲害了。
▲機身接口展示,上圖右側(其實是左側)從上到下分別是麥克風插孔、充電孔、3.5音頻孔、音量調節和麥克風開關,無線音頻開關機鍵則在另一側。
▲開關機鍵展示,同時配有一枚指示燈;
▲這款是沒有燈效的,耳罩外殼表層有舒適的類膚塗層,不用擔心留下指紋;
▲頭梁轉軸細節展示,機身為保持輕量感,塑料較多,不過做工還挺不錯;
▲耳罩內側展示,耳墊並不算特別厚,不過很透氣;相比最初的寒冰3/5/7系列,賽睿就在追求更舒適的佩戴感,改善的細節無非就是頭梁開合、耳罩;
▲可拆卸的耳罩墊展示,很輕,紡紗纖維包裹海綿,我相信應該沒人戴著耳機滿頭大汗時還繼續「戰鬥」的吧?
▲發聲單元依舊是賽睿寒冰系列通用的,也是賽睿之前在西比利亞S系列上用的高端貨。其實這一點從營銷的角度上我並不喜歡,貴至三千低至三百都是一樣的發聲單元,其中的誤會也是不可避免的。
▲伸縮軸裡面還是有金屬條的,略有阻尼,刻度感明顯;
▲內側細節做工展示;
▲頭梁內側展示,因為是單軸頭梁,此頭梁除了加內襯就沒啥講究,本身保持著較大的開合度,頭大的兄弟應該不是問題,眼鏡兄就不好說了,因為我不戴眼鏡。
▲實際體驗部分
佩戴:前文說過寒冰系列在第一次出完寒冰3/5/7後的型號就在改善佩戴,其它款的沒特別印象了,這款佩戴相對友好多了,個人帶遊戲耳機一般玩兩個小時就會休息,因為耳朵會酸脹,這副耳機就在昨晚直接玩了三個半小時。
操作:其實沒啥操作要說的,開機就配對了,就剩下調音量,滾輪阻尼輕,容易調;然後還有個麥克風開關,我直接拔麥克風!
續航:不詳,個人玩了三天,八九個小時的樣子,還沒充過電,說到這裡有一個小問題,連手機看不到續航情況,因為它不像藍牙產品一樣可以看續航,連手機啥提示都沒有,直接連上。
遊戲體驗:延遲就不說了,肯定比藍牙的好。聲音方面,賽睿的風格就是不過度強化低頻,不會有那麼濃鬱的氛圍感,它是以解析均衡為特色,爆炸聲不會那麼轟頭,腳步聲相對一些刻意做低頻的遊戲耳機要乾脆利落,聽聲辨位和聲場的輻射圈相對小一些但是個人(玩匪)在中門箱子那蹲點可以清晰聽到背後的人是從B洞還是A大門或者A小道出來。PC吃雞個人已經卸載了,就玩CSGO,綽綽有餘。
▲整體總結部分
據我所知雖然現在電競市場火熱, 但是外設大廠們的日子並沒那麼滋潤,賽睿的情況個人沒求證,從不斷的發力入門級市場也能一窺端倪。
不過值得一說的,在遊戲耳機市場既能做到市場細分定位又能別具一格的,除了賽睿也就HyperX了。
這款寒冰1無線耳機的特點是全平臺無線兼容,同時可有線,雙模,對的!瑕疵也是有的,就是外觀只有黑色還是缺點個性。
799元的價格真不算貴,手機、PC、PS4以及SWITCH都能無線,還是2.4G的無線,也是界內首款兼容全平臺的雙模遊戲耳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