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第2顆衛星?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它究竟是什麼?
當夜晚天色暗淡之後,會看到天空當中的星星點點,月亮就顯得有些突兀。在太陽系當中月亮並不算體積比較大的一顆星球,之所以會在地球上清晰可見,是因為它是所有星球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再加上太陽光線的反射讓月球看起來格外的明亮。自從我們開始觀測宇宙星體開始,就認為月亮是太陽唯一的衛星,但是在前段時間有來自國外的研究團隊卻發現,月亮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夥伴,它極有可能會成為地球的第2顆衛星,這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目前的生活數據先測,發現這顆小行星在被發現之後,一直在圍繞著太陽做公轉運動。按照目前的飛行回家的路來看,它在未來極有可能會進入地球的軌道,向月球一樣,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成為地球的又一顆衛星。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這個天體的身份一直備受質疑,在被發現之後,來自於美國夏威夷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則認為,這極有可能是一顆小行星。NASA對這一天體的發現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這不明天體是小行星的機率是非常小的,也有可能是一個太空垃圾,因為它不像是自然形成的,那麼它有沒有可能會成為地球的第2顆衛星呢?
根據目前的觀測來看,它是一個小行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因為從體積上來看它比普通的小行星要小很多,飛行速度也會更慢。第2個它的運行軌道也大不相同。在歷年來所發現的衛星當中,還從來沒有一個首先對恆星圍繞著進行活動,然後圍繞著行星運轉,這很明顯並不符合星體運轉的規律。
如果不是小行星,有沒有可能會是一顆隕石呢?為何會猜測它是一塊太空垃圾呢?根據目前的圖像模擬來看,這是一個長條狀的物體,大約有26英尺左右。很明顯並不符合隕石的規格,這極有可能是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宇航局所發射的勘測者2號的一塊碎片,在這次發射任務當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運載火箭在飛往月球的過程當中發生了意外,所以探測器並沒有直接的到達月球表面,在地月軌道之間自然解體,所以這一身份不明的飛行物有可能是解體之後的勘測者2號的碎片。
解體之後受到了太陽引力的影響,圍繞著太陽公轉了50多年的時間,最近因為質量的逐漸消簡而擺脫了太陽的束縛,慢慢的向地球軌道上靠近。未來它會距離地球變得越來越近,相信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揭開它的真實身份。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