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日等國要求入常:不同意就取消一票否決權,中方打開天窗說亮話

2020-12-05 原子之城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883字,閱讀約需2分鐘

每到聯合國大會開始之際,總有一些國家提出同一個建議,那就是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像是印度、日本、德國、巴西等幾個國家,數十年如一日,不斷在聯合國提出"入常"的要求。但聯合國之所以形成今天的結構框架,是有其歷史原因和現實意義的,不能說改就改。近日,印日等國再次要求入常,不同意就取消一票否決權,各國紛紛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安理會被要求改革

聯合國大會上,多個國家都要求對安理會的現行結構進行改革,印度、日本、德國、巴西、南非等都在其列。這並不是第一次這些國家希望"入常"了,幾個國家甚至還建立了組織,專門互相支持,爭取進入常任理事國。說來說去的理由也都大致相同,比如國際形勢不斷變化,需要有新的安理會架構才能更好的應對國際問題云云。但安理會之所以是今天的模樣,是因為當初中美俄英法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了他國難以比擬的貢獻,維護了世界和平,這才讓世界進入穩定發展的局面,因此他們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

另一個方案

印日等要求入常的國家眼見多次提出要求也得不到結果,於是提出了另一個方案,那就是削減5常國家的一票否決權,這同樣是不合理的要求。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就表示,正是由於有一票否決權的存在,才讓世界避免陷入危險的境地。其實,這就是一個制衡的方法,5常國家都有一票否決權,使得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大,在符合總體利益時,聯合國議案才會得到通過。

中國的看法

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表示,"中方支持安理會與時俱進、革故鼎新,進行合理、必要改革,確保改革成果為人人共享。如何實現人人共享的改革,關鍵要把握正確方向。"

這其實就表明中國不是不同意改革,而是要讓改革符合更多國家的利益,而不是讓聯合國,讓安理會成為部分國家的謀取利益的工具。發達國家總是利用自己優勢壓榨弱小國家,這並不符合當今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比如非洲國家就應當獲得更多的權利,讓聯合國增加對非洲等落後國家的支持,人類是緊密聯繫的命運共同體,需要大家攜手共進,人類文明才會有更好地發展。

(本文為原子之城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印日等國要求入常:不同意就取消一票否決權,中方火速把話挑明
    作者/編輯:尋陽全文963字,閱讀約需2分鐘今年,在聯合國上,要求推進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呼聲在日本、印度、德國、巴西等堅持要求"入常"的國家的推動下越來越高不過,考慮噹噹前的世界局勢以及五大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在聯合國中發揮的作用,這些國家的"入常"請求很明顯依然無法實現。於是,在聯合國大會上,這些國家提出了第二個方案,即要求取消五大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事務上的"一票否決權",從而模糊常任理事國與非常任理事國的界限。
  • 安理會改革提上日程,印日等國要求入常:不同意就取消一票否決權
    儘管印度、日本等國將安理會改革提上了日程,但礙於諸多現實因素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要求一直未能獲得正式討論,部分傾向於安理會改革的國家眼見「入常」無望,於是提出了第二種改革方案,即取消或者有條件的限制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使得安理會不再有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的區別。
  • 107國同意也沒用,中方直接一票否決,該國至今進不了聯合國
    ,因此,對於該項權利的使用我國一直秉承著謹慎的態度,不會輕易的使用,每次施行一票否決權都是在做過充分的考慮之後才使用的,並不像美國和法國一般濫用。近日,在安理會有一項提議,那就是科索沃想要進入聯合國,這項議獲得了107票的贊成,90票的反對,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本應該通過該項提議,但中國在此施行一票否決權,因此,科索沃無法成功加入聯合國,即使107國同意也沒用,中方直接一票否決,該國至今進不了聯合國。
  • 想取消五常一票否決權,俄羅斯第一個不答應:太冒險了
    比如印度日本德國巴西都曾多次呼籲取消五常國的一票否權。今年受疫情衝擊,世界博弈更加激烈,印日兩國呼籲改革安理會的呼聲最高。其中,印度方面稱希望取消五常一票否決權,讓印度成為常任國之一。對於此,五常之一的俄羅斯可是不答應的。
  • 不同意就取消一票否決權,俄羅斯:門都沒有
    印度更是提出希望聯合國取消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同時,印度還要求加入五常。據環球網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曾在聯合國發表可一則長達20分鐘的講話,其主題就是向聯合國推銷印度,以期加入聯合國五常。莫迪在聯合國講話中表示,全體印度人民對聯合國充滿了信心和尊重,並且全印度人民都在殷切等待著聯合國的改革。
  • 印度狂了,曾帶領128國「鬧事」,揚言稱要廢除一票否決權
    五大常任理事國可以說是很多國家眼紅的存在,因為這五個國家都擁有別人沒有的「一票否決權」,一票否決權的用處是非常大的,不僅可以維護世界的利益,更可以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也因此這幾年印度和日本,韓國,巴西等國家沒少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國。
  • 聯合國五常到底有多牛,某國提出廢除「一票否決權」,被一票否決
    1945年10月24日,多個國家在舊金山籤署《聯合國憲章》,這標誌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迄今為止,聯合國總共193個成員國,其中非洲國家54個,亞洲國家39個,拉丁美洲33個,大洋洲16個。此外,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以及英國為五大常任理事國。聯合國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世界局勢的穩定。
  • 打開天窗說亮話 參觀雪鐵龍C6天窗供應商|c6|偉巴斯特|東風雪鐵龍|...
    網易汽車5月26日報導 「在中國,每生產三輛車就有一輛車裝配了傳統的內藏式天窗或全景天窗,這種趨勢仍在增長。」偉巴斯特(Webasto)汽車天窗系統中國區總裁兼執行長Freddy Geeraerds先生說。
  • 就是不讓你入常!印度人終於回過神,憤怒表態:五常已形成默契!
    據海外網報導,印度近年來已經愈發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了,尤其是莫迪還多次提出對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進行改革,甚至還希望能夠申請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不過每次現任的五常國家中總是會出現一個「就是不讓你入常」的聲音,這使得該國的這一目標遲遲未得到實現。
  • 那些提出要廢除一票否決權的國家,現在過得怎麼樣?
    那些提出要廢除一票否決權的國家,現在過得怎麼樣?桌子上坐著五個大哥,指揮著剩一百多個小弟,讓你往東你就不敢往西。這種情況已經在聯合國持續了七十多年了。但總有一些不怕死的小弟出來作死。想要取消他們的「特權」。而他們這些國家對準的就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的「一票否決權」。
  • 五次申請入常都被一票否決,莫迪回過味了:這根本就是條不歸路
    不過印度的入常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每次都能得到大國的支持,但連續五次申請入常都被一票否決,失敗多次之後莫迪終於回過味了,這根本就是條不歸路。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申請入常的議案每次都能得到美俄法等大國的支持,但一到投票表決階段印度鐵定會被一票否決,其實細細想來印度能得到大國支持並不意外。
  • 中國打開天窗說亮話,NASA回應並不意外
    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中國打開天窗說亮話,而美國NASA給出的回應也同樣並不意外。 這樣的消息很明顯不單單是對於中國,對於全世界而言都帶來了莫大的震撼。因為成功登上月球取壤。這是44年的時間內繼美國以及蘇聯之後,世界再次取得的一次成功,而這次成功,來源於中國的創造。在這樣的前提下,多國向中國送來祝賀! 多國航天局向中國送來祝賀,說起來,中國其實也沒指望美國真的能夠向中國送上真心的祝賀,但是如此反應的NASA,倒是有那麼點意思。
  • 馬哈迪批評美國制裁伊朗,提出廢除『一票否決權』!還對歐盟不滿
    另外他指出,馬來西亞是一個貿易國,但人口不多,沒有足夠的市場,因此需要世界市場。但美國引起的全球貿易問題遏制了大家致富的機會,「富國希望我們平衡貿易,購買更多他們的商品……我們不得已要買我們不需要的產品或減少出口,這造成我們的經濟增長受阻,而富國卻變得更富裕。
  • 被提醒入常困難後,德國代表又開始「搞么蛾子」,要求中國釋放康明凱
    然而就是有人不合時宜,總想著跳出來「找不自在」。環球時報12月23日消息,在當地時間12月22日,此前被中國「提醒」入常困難的德國又在安理會上搞么蛾子,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霍伊斯根公然宣稱自己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前加拿大駐京外交官康明凱是朋友,並稱康明凱被中國依法逮捕是對康明凱的「不公平待遇」,要求中方立刻放人。
  • 印度申請入常,被五常輪流否決,印媒憤慨:他們是商量好的
    根據英國媒體11月20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在跟拜登進行通話之後,獲得了拜登的口出承諾,拜登允許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該消息發出來後,印度媒體也爭先報導,認為印度很快就可以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 聯合國五常有哪些權利,其它國家為了入常擠破了頭
    1945 年6月26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籤署,第23條規定中、美、英、蘇、法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五常有哪些權利五常最重要的權力就是一票否決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是由15個理事國家組成,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非常任理事國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兩年。
  • 長徵火箭設計總師打開天窗說亮話
    而對於這番質疑,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設計總師龍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中國火箭技術並不輸美國多少。打開天窗說亮話真是給我們鼓舞不少士氣。這跟載人航天發展步伐很不匹配。所以需要加強。類似的短板還有很多。所以總的來說中國航天技術是,部分OK,但短板還有很多。據院士專家介紹,重型運載火箭的代表是美國和蘇聯在上個世紀研製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和「能源號」運載火箭,這兩款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均超過了100噸,可以完全滿足兩國在航天領域的任何運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