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洋浦灣海底泥砂臨時用海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2021-01-15 儋州市人民政府

 

 

儋州市洋浦灣海底泥砂臨時用海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建設單位:儋州祥雷投資有限公司

環評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2016年1月

 

 



(一)工程概況與工程分析1. 項目建設背景及建設地點

為了促進白馬井鎮河海生態通廊的形成,促進白馬井鎮生活居住、濱海休閒度假功能的完善,促進儋州市旅遊、房地產、商貿、海洋文化等產業的發展,儋州市政府在白馬井海域規劃建設儋州市白馬井海花島旅遊綜合體項目。項目位於海南省儋州市白馬井鎮濱海新區,北望洋浦經濟開發區,東臨白馬井鎮沿海海岸。規劃用海面積792.6347公頃,填海面積783.0032公頃,由3個離岸式人工島組成三個人工島串聯而成,評價離岸距離約600米。其中一號島(381公頃)、二號島(248 公頃)、三號島(154公頃)。規劃範圍東西長約6.8km,南北寬約2.3km,人工島新增岸線30餘公裡。

海花島項目是恆大集團未來5-10年重點開發的項目,項目定位高端,將打造世界頂級人工島、世紀級旅遊項目。海花島項目於2013 年取得所用783.0032公頃海域使用權證,目前,正在進行圍填海施工,且一號島(中心島)已基本完成圍填,二、三號島已於2015 年5月份全部圍堰合攏,目前正在進行填海施工。

為了滿足海花島項目的海砂用料需求,儋州祥雷投資有限公司擬從儋州市洋浦灣海底泥砂臨時用海區域進行海砂開採。本海底泥砂用海區位於儋州市白馬井鎮海花島2 號島西北側外海,面積為79.7998公頃。儋州市位於海南省西北部,地處北緯19°38′~19°41′,東經109°8′~109°12′。

2.主要建設內容、建設規模、建設周期和投資

1)建設內容、規模

本項目擬申請採砂所在區域面積約為160hm2,礦體總厚度約8~10m,海砂礦體總儲量約1280×104m3,本項目擬開採面積約80公頃,開採量約為580×104m3。

2)工期

總工期14個月。

3)工程投資

本工程總投資估算     萬元,其中工程費用   萬元,其他費用    萬元,資金來源為恆大集團自有資金。

3.海砂開採方案概述

待海花島圍堰進行分區段形成封閉區域後,分塊分區進行吹填,直接採用大型絞吸船到指定採砂區取料進行吹填。擬投入吸砂效率為4500m3/h的絞吸船1艘,配備錨艇和交通艇各1艘。

(1)絞吸

絞吸挖泥船從海上調遣至施工現場,經技術交底後即可進點指定區域(擬定採砂區)進行開工展開作業,開工展布絞吸挖泥船施工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定船位、拋錨、架接水上及岸上排泥管線等。根據本工程施工安排,絞吸船開到採砂作業區域後,固定牢固,在吹填過程中絞吸船保持不動。

(2)吹填

挖泥船拋錨定位後應進行管線架設。水上管線架設採用浮筒浮託方法敷設,管線通過水上浮筒架設至岸邊,陸上主管直接敷設在圍堰上,採用砂袋堆墊方法支設,吹填區內的支管用泡沫加木板或支架輔墊。

4.工程分析

(1)生產工藝與過程分析

按照施工進度安排,待圍堰進行分區段形成封閉區域後,分塊分區進行吹填,可直接採用大型絞吸船到業主指定採砂區取料進行吹填。

(2)工程汙染環節與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施工期間主要汙染環境影響因素分析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採砂及吹填施工產生懸浮泥沙,對水質、海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②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汙水、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若不加強管理,直接排入海洋,將會對海水水質環境和海域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③施工船舶在機械衝洗和維修時所產生的含油廢水和船舶垃圾若排海將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與規劃、區劃的符合性

本項目位於《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 「旅遊休閒娛樂區」,項目用海可以滿足該海洋功能區的海域使用和海洋環境保護管理要求,其用海符合海洋功能區劃。

項目建設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正)》,與《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11-2020年)》、《儋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儋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海南省儋州市濱海新區(白馬井鎮)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關係相協調。

(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級、評價範圍及環境保護目標1.評價等級

項目位于洋浦灣內,在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中此岸段為旅遊休閒娛樂區。本項目為海花島旅遊綜合體項目配套工程,工程類型為「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及其附屬工程」中的「海砂勘探開採」,海域使用類型為「工業用海」中的「固體礦產開採用海」,用海方式為「其他方式」中的「海砂等礦產開採」。項目用海總面積79.7998hm2。根據《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GB/T19485-2014),確定水文動力環境、水質環境、沉積物環境、生態和生物資源環境和海洋地形地貌與衝淤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均為1級。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本工程在施工期存在船舶碰撞溢油等事故風險,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等級為一級。

2.評價範圍

評價範圍:以本工程為中心,向海延伸15km,順岸延伸30km的範圍。評價範圍面積約500 km2。

3.環境敏感區與環境保護目標

根據本採砂工程所在海域的環境特徵、採砂範圍,以及所在海域開發利用現狀,確定工程涉及的主要敏感保護目標主要有:(1)大鏟礁及周邊海域的珊瑚,保護目標為海洋水質和生態環境;(2)洋浦港區、白馬井漁港、洋浦灣大橋、洋浦港航道、洋浦港5號錨地、洋浦港8號錨地、洋浦港9號錨地、洋浦港10號錨地、排浦漁港、新英灣等,保護目標是通航環境、水深和地形地貌與衝淤環境;(3)人工島護岸,保護的內容主要是護岸穩定性。

(四)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1.海洋水文動力環境現狀與評價

洋浦灣海域的潮汐屬於以全日潮為主的性質,平均潮差為1.8m~2.0m 左右,漲潮歷時大於落潮歷時。該海區以風浪為主,約佔74.3%,出現誦浪的頻率為26.6%。年平均波高為0.8m。一般,冬半年多偏北向浪(NW~NE向),夏半年多偏南向浪(S~W)。 

該海域潮流性質是以不正規日潮流為主的混合型潮流。潮流具有往複流性質,漲潮流方向與落潮流方向基本相反;洋浦灣深槽內漲、落潮流以NE~SW 或E~W 向為主;海花島附近、大鏟礁與陸域之間水域漲、落流向為NE~SW 向。洋浦灣海花島海域漲、落潮平均流速在0.1~0.4m/s,洋浦灣內水域,漲落潮均有沿深槽向外減小的趨勢,白馬井峽口流速最大,2010 年3 月位於白馬井窄口的10#點大潮漲、落潮平均流速為0.34m/s、0.40m/s,而位于洋浦深槽出海口的9#點大潮漲、落潮平均流速為0.15m/s、0.19m/s;海花島附近、大鏟礁與陸域之間水域漲、落潮最大平均流速一般在0.3~0.5m/s。

2.海域地形地貌與衝淤環境現狀與評價

(1)洋浦海域岸線變化

根據1955 年、1963 年、1996 年、2003 年、2007 年和2011 年的海岸線位置分析,上世紀90 年代以前洋浦灣海域岸線基本為自然狀態,人為影響較小,受到海洋動力影響不同岸段呈現出一定的衝淤狀態,衝淤幅度不大,上世紀90 年代以後,人為建造港口和圍填海工程逐漸增多,其中洋浦灣北側岸線和小鏟礁嘴附近表現較為突出;白馬井南側岸線基本處於自然狀態,工程所在岸段屬於侵蝕岸線,自1955 年以來工程區附近的岸線有所侵蝕後退,但是幅度不大,1955年到2011年,局部岸線最大後退約110m,平均每年約後退2m,其它位置的後退速率略小。

(2)工程附近海域衝淤變化情況

根據1955 年、1963(1:25000 航保部)、1975 年(1:10000 航保部)、1996 年(1:25000 航保部)、2003 年(1:25000 航保部)海圖、2007-2008年(1:35000 中國海事局)海圖資料,分析了工程附近海域不同年代等深線的變化情況。從等深線形狀以及移動距離來看,整個洋浦灣海域除了早期(1955~1963 年),1963 年以後洋浦灣深槽和南沙灘變化情況都不大,說明了多年來洋浦灣深槽和南淺灘形態一直比較穩定。

1955~1963 年,0m、-2m 有微小的衝淤變化,洋浦深槽東西-5m等深線與南北-5m 等深線處於相對獨立狀態;1963~1975 年,0m、-2m向外有所淤漲,洋浦深槽-5m 等深線東西基本貫通,到1996 年可以看出,-5m 等深線東西徹底貫通,在此過程中-10m 等深線一直保持較好的穩定性。1996~2008 年白馬井附近的0m 淺灘基本穩定,變化較小,南側的淺灘普遍存在衝刷;-2m 線變化基本和0m 線變化一致;-5m 線變化也不大,而且南側存在衝刷,-10m 等深線仍一直保持較好的穩定性。

工程區位于洋浦南沙灘南側,在理論基面下,岸灘附近為裸露的礁盤,0m 等深線以下,-2m、-5m 距離較近,坡度較陡,再向下至-10m等深線坡度變緩,從等深線變化和斷面水深來看,工程區附近水深都是保持相對穩定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岸為礁石岸灘難以侵蝕;二是工程附近海域泥沙來源少,水動力較弱,不存在大量的泥沙搬運或輸移。

(3)海花島周圍近期水深變化及內海開挖情況分析

海花島1#島圍填和2#、3#島圍堰基本完成後,海花島周圍水深主要微衝微淤為主,衝淤幅度在0.5m左右;海花島外側的海域衝刷幅度較大,一般都在1m以上,1#、 2#之間的外側海域衝刷達到了3m以上,根據該海域多年來海床衝淤性質來看,該衝刷程度應該不是自然動力條件下的衝刷,應該是人為挖沙所造成的。

3.海水水質環境現狀與評價

中國海洋大學分別於2014年12月和2015年4月對海南洋浦海域進行了海域水質環境現狀調查。兩次調查分別共設20個和25個水質調查站位。調查結果表明:調查海域大潮期無機氮、活性磷酸鹽、COD、硫化物的含量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小潮期各層次COD、硫化物、石油烴含量均符合國家一類海水水質標準;小潮底層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含量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表層含量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準。調查區域重金屬Cu、Pb、Zn、Cd、Cr、As、Hg均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準。調查水域水質環境良好。

4.海洋沉積物質量現狀與評價

中國海洋大學分別於2014年12月對海南洋浦海域進行了海域沉積物環境現狀調查。共設10個沉積物調查站位。調查海域沉積物質量良好。全部站位中硫化物、有機碳、汞、鉛、鎘、砷、鋅、鉻含量均符合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該調查海域個別站銅含量超一類沉積物質量標準、符合類二類沉積物質量標準。

5.海洋生物質量現狀與評價

中國海洋大學分別於2014年12月和2015年4月對海南洋浦海域進行了海洋生物生物體質量的調查。調查類群主要有貝類、魚類、蝦蟹類和海藻。檢測指標包含生物體重金屬Cu、Pb、Zn、Cd、Cr、Hg、As、石油烴。調查結果表明,海洋生物質量均符合海洋生物質量一類標準。

6.生態環境現狀與評價

中國海洋大學分別於2014年12月和2015年4月對海南洋浦海域進行了海域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兩次調查分別共設12個水質調查站位。

(1)葉綠素a

2014年12月調查海域表層海水葉綠素a濃度在0.28~1.52mg/m3之間,均值為0.55mg/m3;中層葉綠素a濃度在0.0.21~1.33mg/m3,均值為0.52mg/m3;底層葉綠素a濃度在0.08~1.26mg/m3,均值為0.0.41mg/m3;葉綠素總的分布趨勢是呈斑塊狀,調查海域南側大於北側,中層和表層葉綠素濃度明顯高於底層。調查海域初級生產力在34~177mgC/m2.d,均值66mgC/m2.d。同南海其他海域相比調查海域葉綠素和初級生產力處於中等水平,遠低於春季。

(2)浮遊植物

調查共鑑定浮遊植物3門45種。其中硅藻34種,甲藻10種,藍藻1種。硅藻是主要優勢類群。調查海域細胞豐度為0.04~0.57×105個/m3,均值0.19×105個/m3,浮遊植物豐度總的分布趨勢是從南往北逐漸降低。調查海域主要優勢種有派格棍形藻、星臍圓篩藻、海洋原多甲藻,其優勢度分別在0.022~0.756之間。浮遊植物多樣性(H')指數在0.63~3.72,均值2.00;均勻度(J')在0.16~0.84,均值0.54;豐富度(d)在0.89~3.17,均值2.03。

(3)浮遊動物

調查共檢出浮遊動物58種(含浮遊幼蟲(體)和仔魚),其中節肢動物32種、毛顎動物3種、水母類8種,軟體動物2種,主要優勢動物是橈足類。浮遊動物優勢種主要是針刺真浮螢、亞強真哲水蚤、錐形寬水蚤、丹氏紡錘水蚤。浮遊動物豐度在2~126個/m3,均值44個/m3,生物量在5.8~53.1mg/m3,均值19.9mg/m3。浮遊動物生物多樣性指數(H')均值3.02,種類豐富度指數(d)均值2.82,均勻度指數(J')均值0.71。該海域浮遊動物種類較為豐富,生物多樣性指數較高。

(4)底棲生物

調查共檢出底棲生物36種。其中以環節動物門多毛類佔優勢,共23種,軟體動物門6種;節肢動物共2種,棘皮動物3種,星蟲、紐蟲、扁形動物各1種。優勢種主要寡鰓齒吻沙蠶Nephtys oligobranchia、奇異稚齒蟲Paraprionospio pinata、中蚓蟲Mediomastus calliforniensis。底棲生物的生物量在0.03~9.19g/m2,均值0.91g/m2。底棲生物的棲息密度在20~95個/m2,均值55個/m2。底棲生物生物多樣性指數(H´)均值為2.45,均勻度指數J'均值為0.93,物種豐富度指數d均值為1.66。

 (5)潮間帶生物

調查共鑑定出潮間帶生物69種,其中環節動物22種,軟體動物18種,節肢動物21種,脊索動物3種,棘皮動物1種,扁形動物1種,腔腸動物1種,螠蟲1種,星蟲1種。主要優勢種有叉毛矛毛蟲Phylo ornatus和光明活額寄居蟹Diogener aff.nitidimanus。調查海域潮間帶生物棲息密度在32~496個/m2,平均143個/m2。生物量在0.02~361.07g/m2,平均75.13g/m2。潮間帶底棲生物生物多樣性指數(H´)均值為2.18,均勻度指數J'均值為0.88,物種豐富度指數d均值為1.44。潮間帶底棲生物的分布較為均勻,但是種類數量中等,多樣性水平較低,說明該海域潮間帶生物群落受填海等人為影響,生物種類和數量均有明顯的下降。

7.漁業資源現狀

中國海洋大學於2014年6月和2014年12月規劃所在的海域進行了漁業資源現狀調查。兩次調查魚卵和仔稚魚共設15個拖網站位,每個站位分別進行水平和垂直拖網調查,其中調查期間4個站位沒有出現仔魚。漁業資源共設15個拖網站位。

兩次調查結果顯示,該海域漁業生態環境質量良好,反映出漁業資源生物物種豐富,資源密度高,優勢種優勢度低,種間分布均勻,群落結構穩定,適合漁業資源生物生長、繁育。本調查期間沒有發現珍稀或瀕危生物物種。

按照施工進度安排,待圍堰進行分區段形成封閉區域後,分塊分區進行吹填,可直接採用大型絞吸船到業主指定採砂區取料進行吹填。因此,本工程的環境影響預測分析包括採砂和吹填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

1.水動力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1)現狀潮流場數值模擬

流場的數值計算結果表明:

(1) 本項目所在海域,漲潮時,流向主要為NE向,漲潮流主要經過大鏟礁和海花島北側海域匯入新英灣方向,漲急流速最大出現在新英灣口門處,最大漲急流速是91cm/s。落潮時,流向主要為SW向,水流從新英灣口門呈射流狀流出,從大鏟礁和海花島北側海域往西南方向流動,落急流速最大出現在新英灣口門處,最大落急流速是97cm/s,落急流速大於漲急流速。

(2) 在海花島各島之間,潮流流速較大區域主要是各島之間的水道,漲潮時,海花島與陸域之間的區域,潮流主要是向東北沿岸流動,1#島與2#島、3#島之間的水道潮流是由外海向陸域方向流動,海花島附近海域最大漲急流速是45cm/s;落潮時,海花島與陸域之間的區域,潮流主要是向西南沿岸流動,1#島與2#島、3#島之間的水道潮流是由陸域向外海方向流動,海花島附近海域最大落急流速是53cm/s,落急流速大於漲急流速。

(3)海花島3#島與陸域之間的水道,漲潮時,潮流是向西南流動,最大漲急流速是17cm/s;落潮時,潮流是向東北流動,最大落急流速是22cm/s,落急流速大於漲急流速。

(4)採砂區潮流呈NE-SW嚮往複流動,最大落急流速在55cm/s左右,最大漲急流速在45cm/s左右,落急流速大於漲急流速。

 

 

圖 5-1工程附近海域現狀潮流場(漲急時)

 

 

圖 5-2  工程附近海域現狀潮流場(落急時)

 

 

(2)工程實施後潮流場數值模擬

本項目實施後大潮期間工程附近海域潮流場現狀分別見圖5-3~圖5-4。

預測結果顯示,採砂後沒有影響大範圍海域的潮流性質和形態,洋浦灣深槽內的潮流主流向仍為呈NE~SW向的往複流。工程前和工程後的流場改變最大的區域在於採砂坑的周圍和採砂坑內部。由圖表可以看出,擬申請採砂區的西南、東北兩側流速略微略增,增加幅度在5cm/s以下,採砂坑內的流速減幅略大,減小了8cm/s左右。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在於採砂坑處水深在浚深後形成一個大的水坑,位於坑內的水體流速較小,在二維垂直平均流速上就表現出較小的流速。從採砂區及周邊海域的流速變化情況來看,流速增加的範圍遠小於流速減小的範圍。

 

 

圖 5-3  工程附近海域預測潮流場(漲急時)

 

                                                                                                                      

                                                                                                                        圖 5-4  工程附近海域預測潮流場(落急時)

 

 

2.地形地貌與衝淤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由圖6-57可以看出,採砂完成以後,採砂區在一般天氣下的計算結果都是淤積趨勢,幅度在0.05~0.35m,平均淤積強度大約在0.15m/a左右,最大值出現在採砂坑的東北側,工程後的淤積強度約為0.30m/a,採砂坑周圍海區的淤積強度在0.10m/a以下。由於在此只考慮到懸沙的淤積強度,未考慮到海底推移質泥沙的淤積,因此,採砂坑內的實際淤積強度要大於圖5-5所示的淤積強度。

 

 

圖5-5  工程後項目附近海區衝淤圖

3.水質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本工程的水質環境影響預測分析包括採砂和吹填對環境產生的懸浮泥沙影響。預測結果見圖5-6~圖5-8和表5-1。

由圖可見:受海流動力控制,採砂區懸沙以NE-SW向擴散為主,其中尤以向東北向擴散影響面積較大。這反應了在擬申請海砂開採區內以漲潮流佔優勢,餘流方向為由西南向東北。採砂懸浮泥沙增量>10mg/L(超一、二類海水水質)、>20mg/L、>50mg/L、>100mg/L(超三類海水水質)、>150mg/L(超四類海水水質)的最大包絡線面積分別是7.846km2、3.663km2、1.212km2、0.349km2、0.103km2。

吹填溢流產生的懸浮泥沙增量>10mg/L(超一、二類海水水質)、>20mg/L、>50mg/L、>100mg/L(超三類海水水質)、>150mg/L(超四類海水水質)的最大包絡線面積分別是0.237km2、0.086km2、0.022km2、0.011km2、0.008km2。

採砂與吹填溢流疊加產生的懸浮泥沙增量>10mg/L(超一、二類海水水質)、>20mg/L、>50mg/L、>100mg/L(超三類海水水質)、>150mg/L(超四類海水水質)的最大包絡線面積分別是8.083km2、3.749km2、1.234km2、0.36km2、0.111km2。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計算結果是在未採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得出的,如在施工過程中採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可視懸浮物擴散情況,在海砂開採區周圍的混水區投放設置防汙簾,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SS擴散範圍,縮短影響時間。此外,採砂施工過程懸浮泥沙對海水水質的影響,時間是短暫的,這種影響一旦施工完畢,在較短的時間內(6個小時以內)也就結束。

 

 

圖5-6  大中小潮8天內採砂過程中懸浮泥沙增量包絡線

 

 

圖5-7  大中小潮8天內吹填溢流過程中懸浮泥沙增量包絡線

 

 

圖5-8  大中小潮8天內採砂和溢流疊加懸浮泥沙增量包絡線

 

 4.沉積物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本工程採砂和吹填等施工過程中會使海域內懸浮泥沙含量增大,懸浮泥沙粒徑小、粘度大,沉降到海底後使海底表層沉積物粒徑變小,粘性變大。工程攪動海底沉積物在2天內沉積海底,除對海底沉積物產生部分分選、位移、重組和鬆動外,沒有其它汙染物混入,對海底沉積物質量影響不大,仍將基本保持現有水平。根據沉積物現狀調查結果可知,工程周圍海域的沉積物環境狀況良好,除個別站位Cu含量超一類沉積物標準、符合類二類沉積物質量標準外,其他指標均能滿足一類沉積物標準,重金屬等汙染物的濃度含量低,可見,施工期採砂底質擾動後沉積物中擴散出來的重金屬等汙染物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本項目施工船舶汙水不外排,對海域水質的影響不大,對沉積物環境基本上沒有影響。此外,施工中將船舶生活垃圾統一收集處理,避免直接排入海域,工程海域沉積物的質量基本不受影響。

5.生態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1)採砂對底棲生物的影響分析

採砂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底棲生物和浮遊生物的影響。在採砂過程中,底內生物和底上生物因施工海域底部的底泥開挖、搬運,將全部損失,部分遊泳能力差的底棲遊泳生物如底棲魚類、蝦類也將因躲避不及而被損傷或掩埋。

(2)採砂對漁業生產的影響

採砂和吹填工程對漁業生產的影響主要是對水產養殖區的影響。採砂和吹填造成水中懸浮物質含量過高,使魚類的鰓腺積聚泥沙微粒,嚴重損害鰓部的濾水和呼吸功能,甚至導致魚類窒息死亡。不同的魚類對懸浮物質含量高低的耐受範圍有所區別。魚類等水生生物都比較容易適應水環境的緩慢變化,但對驟變的環境,它們的反應則是敏感的。本工程作業引起懸浮物質含量變化,並由此造成水體混濁度的變化,其過程呈跳躍式和脈衝狀,這必然引起魚類等其它遊泳生物行動的改變,魚類將避開這一點源混濁區,產生「驅散效應」。 此外,水體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還將通過影響海洋微藻生長,對人工養殖生態系統和養殖魚類的棲息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3)懸浮物擴散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懸浮泥沙對浮遊生物的影響主要為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懸浮泥沙將導致水體的混濁度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於浮遊植物的繁殖生長。此外還表現在對浮遊動物的生長率、攝食率的影響等。

6.環境風險評價與分析

根據預測,不同組合情況下油膜漂移軌跡和掃海面積變化情況都不同。以事故發生在落潮段、東北風作用時,油膜先向西南方向擴散,然後伴隨漲、落潮略有往復運動。溢油24小時後油膜基本分布在海上,擴散面積較廣。事故發生在漲潮段、西南風作用時,油膜直接向西北向洋浦港深槽處及新英灣內擴散,然後在灣口往復射流作用下伴隨落、漲潮來回運動,同時由於風向作用,油膜在新英灣內擴散面積較大,多處岸線有油汙登陸。溢油事故對漁業資源以及周圍的環境敏感目標的存在災難性影響,而控制溢油事故最合理的時段是在溢油發生後3小時內。

(六)汙染防治措施及技術、經濟可行性1. 採砂作業汙染防治措施

(1)對本項目進行廣泛的宣傳,使群眾對此項目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出可行的、系統的環境保護方案,消除部分群眾的擔憂與疑慮。

(2)在進行採砂過程中,採砂單位應合理安排採砂船舶位置,以儘量減少抽砂作業流失的懸浮物。

(3)為減少懸浮泥沙擴散產生的汙染對海砂開採海域的影響,建議採砂單位在採砂過程中加強對溢流環保措施,建議採用溢流管,使管口產生懸浮泥沙汙染物海底排放,以減少產生的懸浮泥沙的擴散。

(4)避開底棲生物、魚類的產卵期、浮遊動物的快速生長期及魚卵、仔魚、幼魚的高密度季節進行作業,主要原因是幼體生物對採砂造成的懸浮物汙染抗幹擾能力較差。

(5)在採砂過程中做好採砂設備的日常維修檢查工作,保持抽砂設備的良好運行和密閉性,發生故障後應及時予以修復,檢修後的含油廢料禁止隨意向海拋棄,應統一收集後運至陸地後處理。

(6)採砂作業應在氣象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進行,在颱風發生時應暫停作業。

(7)委託相關的環保機構檢測採砂作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對發現的具體問題採取加強環保的措施。

(8)裝砂過程應嚴格按照作業規程進行,不得超載,防止在風浪作用下或因裝砂重心傾斜導致運砂船發生傾覆或海砂外溢。

2. 採砂船舶汙染防治措施

(1)採砂船機要防止嚴重漏油,禁止在運轉過程中產生的油汙未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採砂船舶的含油汙水禁止排海,應按相關要求實行鉛封管理,集中收集後委託洋浦海德港口服務有限公司統一處理。

(2)船舶生活汙水和生活垃圾收集後送海口鑫海納港航技術服務中心洋浦分部統一處理。

3. 採砂期海洋生態保護對策措施

(1)施工期間,應嚴格執行施工工序,儘量避免發生施工事故,減輕施工汙染影響。

(2)船舶作業時,船舶工作人員應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防止事故發生,禁止向港池和海域傾倒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等。

(3)配備專用垃圾運輸車輛,接收船舶垃圾,交給有資質的單位接收處理。

(4)建設方應強化環境保護意識,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由專人負責環境保護工作,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管理,保障環保工作的正常運行。

(5)儘量避開在多數海洋生物繁殖生長期間大規模施工,保證施工區邊緣大多數海洋生物都能正常生長。

(6)加強施工期環境監測工作。

(7)工程建設不可避免的會對漁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實踐證明增殖放流是修復漁業資源的重要舉措之一,建設單位應積極配合海洋主管部門開展生態恢復工程,制定具體的生態補償計劃。

(七)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本工程的實施將對該工程區海域的生態環境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損害,為有效恢復生態環境,應採用增殖放流的方法,對底棲生物、魚卵和仔稚魚的損失進行恢復和補償,應與當地漁業部門協商確定投放站位、物種、數量和時間。本項目施工期間汙染防治措施的設置及運行、環保人員工資等投入,從財務角度看利潤是負值。但環保投入的間接經濟效益是顯著的,可以減少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汙染,防範、減小事故對海域的汙染,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約了水資源、能源。環保設施的實施對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此外工程選址不涉及養殖賠償、不涉及居民區拆遷,社會風險較小。因此,本項目的建設達成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八)環境監測與管理

為了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減輕本項目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程度,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應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成立專門機構進行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根據有關法規並結合本項目建設特點制定相應的水質、沉積物、海洋生態監測計劃,確定了各環境要素的監測點位、監測頻次和採樣分析方法,通過環境監測及時掌握工程施工期汙染物排放情況及對施工現場周圍區域環境質量的影響程度,並反映和掌握營運期防治汙染措施的有效程度和治理汙染設施的運行治理效果,為環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九)公眾參與

   本項目公眾參與調查採取了網上公示和定式調查兩種方式進行。建設單位在委託評價單位進行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後,於2015年11月進行本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的第一次網上公示,公開徵求公眾的意見。第一次網上公示的內容主要包括:建設項目的名稱及概要、項目單位的名稱和聯繫方式、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名稱和聯繫方式、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徵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公告說明這七部分內容。公示期間未受到群眾反饋意見。

(十)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

擬建項目位於《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中的 「旅遊休閒娛樂區」,工程選址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功能要求。項目建設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修正)》,與有關的區劃、規劃相協調。評價海域的海水水質、沉積物質量和生態現狀基本良好。工程採砂和吹填所產生的懸浮泥沙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屬於短期且可恢復,在採取生態補償措施的前提下可緩解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項目建設存在船舶碰撞可能造成燃油洩漏入海的風險,須採取嚴格有效的防範措施。在建設單位切實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汙染防治對策、生態保護與補償措施,提高風險事故應急處理能力的前提下,從海洋環境保護角度考慮,工程建設可行。

(十一)聯繫方式1.項目單位的名稱和聯繫方式

建設單位:儋州祥雷投資有限公司

聯 系 人:王詩媛

聯繫電話:18117778800

地    址:海南省儋州市中興大道花園小區A29、30號

e-mail:zw_rhi@126.com

2.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名稱和聯繫方式

環評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聯繫人:餘老師

聯繫方式:0532-66782117

地址: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238號

e-mail:by6801@ouc.edu.cn

相關焦點

  • ...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物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江蘇傑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物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北極星固廢網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有關規定,建設單位委託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對該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 葫蘆島市連山海洋生態修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拆除圍海施工便道434m(由原建設單位自行拆除),清理其根部的遺留土堆及廢棄物約0.96萬m3(本次生態修復工程進行清理),堤壩拆除後恢復濱海溼地區域50萬m2。 工程施工期約為6個月,總投資約2091.60萬元,其中工程費用1579.97萬元。
  • 4000t/d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二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的相關規定,我公司現將「湖南理意城市固體廢棄物綠色循環利用產業有限公司4000t/d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
  • 常熟三愛富四氟丙烯副產水氫氟酸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生意社4月6日訊 常熟三愛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6000t/a四氟丙烯副產6000t/a有水氫氟酸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江蘇南大戈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受中昊公司委託,承擔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江蘇南大戈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將在接受委託後,對項目所在地進行實地踏勘、調研,並收集有關材料。
  • 貴州思南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首次信息公示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貴州銅仁思南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於思南縣邵家橋鎮石板灘村,目前已開始開展環評工作,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管理辦法(生態環境部2018〔4號〕)中的相關規定和貴州省相關要求,現對本項目建設有關環境保護的情況進行公示,以便廣泛了解社會公眾對本項目建設的態度以及環保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 ...噸六水三氯化鋁等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
    南通新納希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400噸光引發劑雙(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副產505噸六水三氯化鋁等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 來源: 南通市行政審批局 發布時間:2016-03-21 字體:[ 大 中 小 ] (一)建設項目的名稱及概要   南通新納希新材料有限公司
  • ...15噸梯度折射率透鏡用的基質光學玻璃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等法律法規,現向社會公眾進行公告。公示信息如下:(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四川羿訊高純電子材料有限公司項目選址: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經濟開發區百業路20號建設內容:建設梯度折射率透鏡用的基質光學玻璃生產線,應用於5G通信的光耦合器、光隔離器等。
  • 吉安市螺湖灣溼地公園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吉安市螺湖灣溼地公園建設項目由吉安市綠廬陵林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環境影響評價單位是吉安市科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國家環保總局環發2006[28號])等有關規定,現對該項目進行公告。
  • 環境保護部關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申請審查情況的公示(2015...
    擬批准資質延續,延續的評價範圍為:採掘、社會區域類環境影響報告書;一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擬批准乙級資質,評價範圍為:化工石化醫藥、社會區域類環境影響報告書;一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 中衛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公示
    北極星固廢網訊: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有關要求,歡迎社會各界有關團體、人士對「中衛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結論」來信、來電,提出具體意見。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垃圾焚燒廢氣、貯存惡臭氣體及灰渣貯存、破碎系統粉塵等對大氣環境的影響;生活及生產廢水、垃圾滲濾液對水環境的影響;生產過程中設備噪聲及垃圾運輸車輛對聲環境的影響;灰渣、飛灰、汙水處理汙泥、廠內生活垃圾等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 關於公開儋州市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擬獲補助名單公示表(第四批...
    根據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辦公室《關於印發海南省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實施方案》要求,儋州市第四批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項目已完成材料審核、漁船拆解、證書註銷等前期工作,共32艘漁船,總功率2,160.1千瓦,其中大中型漁船6艘,功率1145.1千瓦,小型漁船26艘,功率1015千瓦,擬申報資金1080.05萬元,現予以公示。
  •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三九)年產10萬隻濾清器項目(送審).doc關於蚌埠市三九濾清器有限公司年產10萬隻濾清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公示  最近,我局受理了《蚌埠市三九濾清器有限公司年產10萬隻濾清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現在進行公示,請相關公眾在10日內(2020年12月01日—2020年12月10日,生態環境局
  • ...責任公司年綜合利用2.5萬噸廢舊鋰電池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2020年11月15日,蚌埠市越誠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委託安徽力孚建設有限公司承擔《年綜合利用2.5萬噸廢舊鋰電池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目前,安徽力孚建設有限公司編制完成了《年綜合利用2.5萬噸廢舊鋰電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
  • 內蒙古包鋼慶華煤化工有限公司水綜合利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等文件的要求,現將內蒙古包鋼慶華煤化工有限公司水綜合利用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有關信息予以公告。
  • 洛陽百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萬噸/年金屬鈉節能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示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的相關要求,現將洛陽百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萬噸/年金屬鈉節能項目的環評工作情況進行公示。一、項目概況    洛陽百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萬噸/年金屬鈉節能項目位於洛陽市孟津縣華陽產業集聚區神華路105號。
  • ...生物質鍋爐及百威(佳木斯)蒸汽供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公示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2020年8月20日我局擬對黑龍江奧科瑞豐新能源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新建生物質鍋爐及百威(佳木斯)蒸汽供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8月20日-2020年8月26日(5個工作日)。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 釩鈦磁鐵礦(高效清潔)直接提釩工業示範項目(一期)環境影響評價...
    釩鈦磁鐵礦(高效清潔)直接提釩工業示範項目(一期)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二次公示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9-08-21     來源:四川大裂谷釩業有限公司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關於儋州市那大鎮四個變電站出口路段電纜管溝工程項目中標公示
    儋州市那大鎮四個變電站出口路段電纜管溝工程項目(項目編號:dzzw20191126001),標段名稱:儋州市那大鎮四個變電站出口路段電纜管溝工程,於2019年12月17
  • 永新縣楓渡水電站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擬批准的公示 - 吉安市人民...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對永新縣楓渡水電站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批覆決定。為保證此次審議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建設項目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對上述擬作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覆決定要求聽證。
  • 關於《浙江海發鞋服有限公司年產480萬雙橡塑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
    關於《浙江海發鞋服有限公司年產480萬雙橡塑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公告 2011/11/04 03:03 來源:溫州都市報 瀏覽: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