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南風古灶裡,南風古灶國際藝術家創作營的作品立在鋪著紅地毯的枕木道兩旁如彬彬有禮的迎賓小姐般迎接著大批的嘉賓以及遊客;一位位胸前別著襟花的嘉賓在一塊塊陶泥板上用力按上自己的手印,並用竹籤籤上自己的姓名……以「藝術與生活」為主題的「2009首屆中國(佛山)陶瓷節」在佛山市禪城區盛大啟幕。
本屆陶瓷節由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聯合主辦。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劉曉峰、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會長葉向陽、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傅維傑、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楊自鵬、佛山市市委常、宣傳部長葉志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榮華等約42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出席了盛大的開幕儀式。
泥漿大戰、萬人玩陶、免費拉坯體驗……南風古灶裡安排的一系列活動使首屆陶瓷節突破專業的界限,讓普通市民也能參與到其中來,體驗制陶、玩陶的樂趣。更有「馬桶瀑布」、「泡女郎」、昆蟲「森林音樂會」等讓市民玩好、看好、聽好。
據悉,陶瓷節開幕首日就有約15萬觀眾湧入南風古灶。記者18日上午在南風古灶各個出口看到,由於入園區的人數太多,園區不得不採取分批入園的措施,每隔15分鐘才放一批觀眾進去。在公仔街盡頭,記者看到不少攜老帶幼的觀眾撐起陽傘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候入園。在場維護秩序的安保人員在扯著已喊得沙啞的嗓子讓排隊等候的觀眾稍安勿躁。18日晚上8點半,記者仍然看到園區門口有不少市民帶著小孩等候分批入園,當得知篝火晚會已經散場時露出了失望的表情,直嘆「白跑了一趟」。
此外,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位工藝美術大師攜其共計60件得意作品雲集佛山聯誼聯展,除了石灣公仔外,還有德化白瓷、龍泉青瓷、宜興紫砂等各地獨具特色的陶藝聚首一堂,劉澤棉大師的原作《兵聖孫子》、廖洪標大師的原作《濟公》、鍾汝榮大師的原作《蒲松齡》等不少作品都是首次展出,可以說是鎮宅、鎮廠、鎮市之寶都匯聚一展。陶瓷和文化藝術相交融,使得陶藝成為本屆陶瓷節的另一大亮點。
花絮
看:開幕當天《羊城晚報》售罄
18日傍晚,記者在石灣一間報亭準備買一份當天的《羊城晚報》,結果檔主告訴記者已經賣完。記者無奈,只得走到另一間報亭購買,結果依然一樣。記者好奇,又問了第三間報亭,結果還是沒有買到。記者問檔主為什麼當天的報紙熱賣,檔主說:「看今天的陶瓷節吧。」
第二天下午,記者在石灣再次到準備購買19日的某些報紙,結果《南方都市報》已經賣完,《廣州日報》、《佛山日報》還剩下少量。檔主告訴記者,當天的報紙銷量比平時要大。
聞:牆內奇石牆外美食香
在首屆陶瓷節開幕當天早上,記者留意到在石灣公仔街盡頭,與石灣公園交界處,蒙羊大串、天津狗不理包子、潮汕手捶牛肉丸、德國啤酒花園等一系列地道特色小食的攤位已悄然搶灘,儼然成了一個小型美食街,不時散發出各種食物的香味,引誘著路人掏腰包。而與這小小美食街僅一牆之隔的1506創意城裡正是中國精品陶瓷展銷會中奇石展的片區。奇石與美食在這一牆之間兩相交匯。
聽:排了兩三個小時的隊只為做個志願者
在1506創意城裡,不難看見身穿紅色T恤衫的志願者的身影。記者19日下午在南風古灶附近的小店裡吃飯時,無意中聽見旁邊有兩名女性市民在閒聊:「我隔壁家那戶人的親戚在就來做志願者。聽說,他們排了兩三個小時的隊去面試呢。」「在哪的呢?」「在獅山大學城裡,好像讀大二吧。」(記者 李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