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科學的靈魂,大抵終會相聚。
2018 年 3 月 14 日,霍金離世,享年 76 歲。當時有媒體稱,他只是「飛向了群星」。
最近,霍金的骨灰落葬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又稱西敏寺)。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將跟達爾文和牛頓作伴長眠。
據 CNN 報導,英國時間 6 月 15 日,霍金的追悼會在西敏寺舉行。出席現場的有科學家、政要名流和 1000 名幸運公眾。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在現場致辭。他曾經在 2004 年的電影《霍金傳》中飾演霍金。
▲ 圖自 ITV
英國太空人 Tim Peake 和霍金的兩位好朋友,宇宙學家 Martin Rees 和物理學家 Kip Thorne 等都表示了對霍金的懷念。
追悼會結束後,是霍金骨灰的下葬儀式。
▲ 圖自 ITV
在英國人眼裡,西敏寺是英國王室成員和各領域偉大人物的安息地,能在這裡佔據一席之地是一種榮耀。
霍金被安葬在科學家區域。跟他做鄰居的是一些同樣對人類文明有深遠影響的科學家,比如達爾文和牛頓。
而霍金的紀念碑上,刻著他最著名的黑洞熵公式,他一生醉心的事業。
▲ 圖自 ITV
當天的儀式結束後,現場播放起一首由希臘作曲家 Vangelis 創作的音樂。
這首歌曲長達 6 分半鐘,中間還加入了霍金的生前錄音。
同一時間,歐洲航天局在西班牙的地面站也在向太空廣播,將這特別的旋律送往黑洞 1A 0620-00。那是宇宙中最著名的黑洞之一,距離地球 3500 光年。
▲ 這首音樂還做成了 CD,作為當天追悼會賓客的紀念品。暫時還未向公眾發布。
霍金的女兒 Lucy Hawking 評價說,這首音樂傳達的是和平與希望的信息。希望人類團結起來,在這顆星球上和睦地生活下去。這是一個極美的象徵。
它將父親在地球上的存在、進入太空的願望,以及他在腦海中對宇宙的探索都聯繫起來了。
▲ 圖自 Perimeter Institute
歐洲航天局高級顧問 Mark McCaughrean 表示,就像霍金生前對宇宙的專注一樣,他的聲音也將會一直圍繞黑洞 1A 0620-00。
但黑洞並不會永遠存在。
數十億年的時間裡,黑洞放出的輻射會縮小它的質量和能量,最終完全蒸發消失。這個過程被稱為「霍金輻射」,正是霍金在 1975 年提出的理論。
▲ 圖自 gyfcat.com
無論如何,生前困於輪椅的霍金,終於以這樣的方式歸於群星。對科學迷來說,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歸宿。
題圖來自 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