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國內五機編隊嗨翻全場
國內單機飛行大師傾獻絕技
......
今天上午
2020南昌飛行大會在
南昌高新區瑤湖機場驚豔登場。
就在剛剛,
萬眾期待的飛行表演正式拉開帷幕
現場觀眾可謂大飽眼福
還沒能前往的小夥伴也先別遺憾
跟著晨晨一起看看現場實況吧~
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南昌天空
這也是C919
全球首次公開的動態飛行展示!
C919是我國自行研發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單通道幹線客機。
C919也是舉全國之力,聚全球之智,完全商業模式下研發的產品,其機身的1/4部分來自「江西製造」。看,C919正振翅高飛!
除了特技飛行,
本次大會還有
跳傘、動力傘展演,
並邀請到國內優秀航空體育表演隊,
為現場觀眾表演動力傘編隊飛行和跳傘表演
展現航空精彩。
阿若拉表演隊為中國第一支民間飛行表演隊,
其中飛行員有
中國空軍八一表演隊退役的飛行員。
阿若拉表演隊採用自主研製的
單發雙座SA60輕型運動飛機,
其飛行性能、安全性均達國際先進水平,
是我國第一款通過中國民航適航認證的
民族品牌輕型運動飛機。
AC311直升機是由航空工業生產製造的
一款2噸級輕型單發民用直升機。
整機大量採用複合材料,
最大起飛重量2.2噸,最多可乘坐6人,
搭乘全副武裝執法人員4名。
加裝任務設備後可執行噴灑作業、
醫療應急救援、吊掛作業、警用執法、
電力巡線、航拍攝影等。
動力三角翼也稱動力懸掛滑翔機,
是航空運動領域中最受歡迎的
一種輕型動力的飛行器,
70年代在歐洲興起至今歷久彌新。
靜態展示按照國際國內民機、固定翼、旋翼
三大系列飛機進行。
展示飛機達70餘架,
大部分為重量級的新產品,
包括國產大飛機C919、ARJ21等等。
10月31日下午至11月1日為普通觀眾日。
普通觀眾可通過微信、
搜索「大麥」進入大麥網購票小程序。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此次飛行大會採用線上實名預約制,購票人憑身份證和手機號購票,一人一票。 單日預約人員達到上限後關閉預約通道(10月31日下午預約上限6萬人,11月1日預約上限6萬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網上預約成功後,防疫昌通碼將在截止售票(10月30日)後對購票人員進行軌跡查詢,對紅碼、黃碼遊客不予出票,預付金額將原路退回。
市民購票成功後,憑身份證入場。
已經迫不及待想達到現場一睹為快吧!
別急,
晨晨已經為您們找來了這幾天的節目單!
當然,最最重要的就是出行指南
晨晨也為大家整理好了
選擇最合適的路線
別堵在路上了
一、部分道路實施交通管制措施
交通管制時間
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每天7:30——17:30
交通管制道路
1、航空城大道的天祥大道口至翔鷹路口段禁止機動車輛通行,沿線所有支路禁止機動車輛駛入航空城大道(「大會」公交接駁車輛除外);
2、瑤湖西六路、瑤湖西七路的天祥北大道口至沿江快速路口段、龍翔一路的瑤湖大道口至規劃路口段、龍翔二路禁止機動車輛向沿江北快速路通行(「大會」公交接駁車輛除外);
3、航空城大道的綠地大道口至翔鷹路口段只允許機動車輛由北向南單向通行(「大會」公交接駁車輛除外);
4、創新大道的水利廳防汛器材廠門口至沿江北快速路口段只允許機動車輛由北向南單向通行;
5、瑤湖西七路的瑤湖大道口至天祥北大道口段只允許機動車輛由東向西單向通行(「大會」公交接駁車輛除外);
6、翔鷹路只允許機動車輛由西向東單向通行(「大會」公交接駁車輛除外)。
二、市民前往參觀交通方式
鑑於瑤湖機場周邊沒有大型停車場地,為保障大會期間交通暢通,對觀眾觀展將採取地鐵公交免費接駁、停車場公交免費接駁兩種方式,具體如下:
地鐵公交接駁
觀眾乘坐地鐵1號線至瑤湖西站2-1號出口,至出口旁公交接駁站,乘坐公交接駁車直達商飛大道的公交停車場(至觀展現場入口500米),將配置250輛公交車循環接駁。
同時觀眾也可乘坐220路轉226路公交車、178路公交車、838路公交車、243路公交車到達瑤湖西地鐵站,乘坐公交接駁車往返觀展現場。
停車場公交接駁
共設置了4個社會停車區域,分別採取公交接駁方式往返觀展現場。
1號停車場:位於翔鷹路與瑤湖大道交叉口東南角,提供約1750個停車泊位,配置30輛公交車循環接駁至商飛大道公交停車場。
2號停車場:位於瑤湖西七路與瑤湖大道交叉口東北角,提供約3850個停車泊位,配置100輛公交車循環接駁至商飛大道公交停車場。
3號停車場:位於沿江快速路的瑤湖西五路至下穿橋路段,提供約2000個停車泊位,配置80輛公交車循環接駁至商飛大道公交停車場。
4號停車場:封閉瑤湖大道半幅道路用於道路線性停放,提供約3520個停車泊位,配置160輛公交車循環接駁至商飛大道公交停車場。
特別注意
根據大會票務的安排,10月31日上午只開放地鐵接駁、1號停車場、2號停車場和公交接駁;10月31日下午、11月1日全天開放地鐵接駁及4個停車場和公交接駁。
2020南昌飛行大會!
約起來!
來源:晨報首席記者劉良昌、記者熊子易、胡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