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2月4日訊(記者國倩 通訊員沈麗莎)「火神山醫院的布局形似『魚骨』,大家猜一猜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近日,在武漢市江岸區瀋陽路小學的雲端科技節上,中信設計院科普講師萬珺怡給孩子們上了一節「科普+建築+思政」的線上課程——「智造火神山」,給大家揭開了火神山醫院的神秘面紗。
「火神山醫院形似魚骨,每一根『魚刺』為單獨的護理單元,中軸的『魚骨』則是醫護工作區。患者從『魚刺』的外圍通道通過直達病房,醫護人員則從中軸的『魚骨』進入病區,經過層層防護後,再進入病房。巧妙的設計,使醫護人員和患者擁有各自獨立的進出流線,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交叉感染。」從醫院外形設計、板房構建,到施工模式,萬珺怡將火神山醫院建造過程中的科技創新設計和其快速建造的「秘密」娓娓道來。
「原來科技在疫情中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聽完萬珺怡深入淺出地介紹,四(3)班的張珏嫿同學說她更直觀地感受到了中國速度和中國效率。四(3)班的管一韓同學則表示,聽完講述他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在這次學校科技節上,他和小組成員們一起為設計了一輛救護車為醫護人員們助力,「我們把救護車的後部擴大了許多,可以容納更多的患者,也能讓醫護工作者工作更加自如。」
據了解,自2004年開始,瀋陽路小學堅持開展每年一度的科技節活動,「每一項科技活動,孩子們都滿懷激情地共同參與、設計、製作,養成了探究科學、動手動腦的習慣,也真切地體驗到創造帶來的歡樂。」該校相關負責人說,科技節已成為孩子們自主參與,個性飛揚的大舞臺。
創意設計「2030年的學校」;了解口罩的防護原理,結合口罩的正確佩戴方式,進行創意口罩設計;了解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方法,製作可亮可動的防疫溫馨提示卡、運輸防疫車……今年雖遇疫情,但沈小的雲端科技節依舊精彩紛呈。圍繞「疫情生命自然」開展「科學防疫,科技啟智」主題,同學們通過團結協作,設計出不少有意思的「小發明」。
「希望科技、創意的種子能在沈小的學生的心裡紮根,發芽。」據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瀋陽路小學自2018年開始,便在部分年級實行科技拓展課程的走班選修,設置了STEAM創想活動、CM、神經元、VEX、3D列印筆、雷射暢想家、掌控版、一米陽光動漫、麥昆小車等20多個社團活動,「學生可在學校微信平臺上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和享受學習和創新,養成精益求精、持續改進、追求卓越的工匠態度。」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