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想親身體驗《死神來了》,否則度假時千萬不要作死挑戰這12個景點:
2016年6月7日,23歲的斯科特在妹妹的陪伴下參觀黃石公園,膽大包天的他竟然離開了木柵道,然後不小心滑入200米開外的一處溫泉中,從此不見蹤影。公園守衛只找到了他的一雙人字拖。這處水溫高達100℃的強酸性溫泉,不僅奪去了這個倒黴的年輕人的性命,而且屍骨無存。
去卡雷姆火山遠足,毒煙、巖漿,以及灼熱的火山灰會讓你有去無回。卡雷姆火山是堪察加半島火山群中最活躍也是最兇險的一座。堪察加半島位於俄羅斯最東面,擁有不少於300座火山,其中30來座是活火山!太平洋的洋底正是在此處沉入亞歐大陸之下,洋底下沉的強大推力使地殼斷裂,巖漿上湧,一座座火山沿著斷層誕生。
樹林中隱藏著數千條致命毒蛇,喚作海島矛頭蝮,為大凱馬達島特有。人一旦被其咬傷,一小時內就會死亡!「島上那些適宜蛇類生存的地方,差不多每平方米就盤踞著一條。」巴西生物學家馬赫瑟羅・度艾特說。在這座長1.5千米,寬650米的孤島上,海島矛頭蝮的數量居然有2500多條。大凱馬達島因此成為遊客的禁地,島上唯一可停靠小艇的地方豎立著一塊「嚴禁上島」的警示牌。除軍方能以更換燈塔電池的名義登陸外,就只有研製抗蛇毒血清的科學家能獲批上島。
珠峰海拔8848米(含雪蓋),其海拔8000米以上區域極其危險,被登山者稱作「死亡地帶」。自1920年以來,約有220名登山者在此殞命。這些事故的元兇是人所共知的低溫、疾風、滑墜、疲勞,但作為幫兇的高原反應也難辭其咎。高海拔地區的低含氧量無法維持大腦和其他身體器官的正常運作,往往表現為噁心胸悶、步履不穩、頭暈眼花,甚至語無倫次、出現幻覺,最終陷入癲狂:曾經有一些人錯亂到脫光衣服在雪地裡裸奔!
美國中部的俄城地處北美大平原的「龍捲風走廊」。每年春季,三股勢力分明的氣團都會如約而至,彼此相撞形成超級單體,一種可以催生龍捲風的雷暴(知道為什麼NBA有俄克拉荷馬雷霆隊了吧)。每年這裡要遭遇60多場龍捲風,其首府俄克拉荷馬城更是首當其衝,龍捲風所到之處,屋頂被掀翻,籬笆被捲走,汽車被帶到半空,束手無策的居民只能躲到地下避難。
瓦伊加奇島位於距離北極點約2200千米的北冰洋沿岸。這座比盧森堡面積還要大的島嶼是北極熊的領地之一,它們往往會在春天到來時(因為浮冰開始融化)移居至此。2015年夏天,島上的一個氣象站就迎來過一群不速之客。「好幾頭北極熊扎堆圍著屋子,為了覓食或出於好奇。」北極熊專家維克多說道。站內的工作人員不得不閉門不出,直到這些訪客自行離開。
「10分鐘內,你就會陷入昏迷並可能永遠醒不過來。」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醫生保爾・拉佛雷提醒道。常年受冰風眷顧的這座俄羅斯科學考察站所在的巨大冰架距離南極點1250千米,且位處海拔3500米之高。如此「高冷」的條件,令該地區就算在大夏天也難以越過-30℃,更遑論冬季平均溫度只有-65℃!該站在冬季有13位科學家留守,他們每天除了外出記錄氣溫、風速和磁場變化外,其餘時間基本都待在室內取暖。
這裡是地球上最近似火星環境的區域,300多千米/小時的颶風過境是這兒的常態。由於海拔超過3000米,地表的空氣會迅速被厚實的冰層冷卻收縮。所以,儘管山谷周圍冰雪皚皚,這裡卻成了全球最乾燥的地方之一,只有些許微生物、苔蘚和小型蠕蟲可以存活。滑翔翼就如同龍捲風中打轉的小螞蟻!
澳大利亞北部生活著約15萬兇猛的灣鱷。與尼羅鱷相比,灣鱷對鹹水的耐受度更高,因此它們常常出現在海灣,甚至會下海攻擊鯊魚。灣鱷能藏身在約一米深的水中幾個小時一動不動,守株待兔,一旦獵物上門就將其直接拽到水中淹死,而後大快朵頤。
照片上這些覆蓋著藍色宮殿般穹頂的冰穴看似美輪美奐,實則異常兇險,洞穴內充斥著各種有毒氣體:二氧化硫、硫化氫……數秒內便能讓人窒息而死。它們都是洞穴內自發散逸的,而整個冰穴都位於瑞尼爾山內部。這座美國西北部的火山最後一次有記錄的噴發是在1894年,但其內部的火山活動從未停止。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預測下次火山噴發的時間,因為這座火山距離西雅圖實在太近了(僅隔87千米),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這座湖泊被稱之為閃電之都。據NASA的衛星觀測,每年都有若干個月,這裡在夜間會成為雷暴的獵場,每分鐘雷擊次數高達28次,一晚上放電總計17000次!敢在那兒放風箏?隨時遭雷劈。
該湖坐落在一處火山口,而火山遠離地表的巖漿庫始終不停地釋放著大量的二氧化碳,從巖縫上升後溶在湖水中,沉積在湖底——水的重量讓它們無法重新氣化。當這種精妙的平衡偶爾被打破,比如1986年的一場山崩,攪渾了水層,液態的二氧化碳就像蘇打水被搖晃後產生的氣泡那樣,恢復氣態並逃離湖水的囚禁。這團巨大的二氧化碳氣泡,驅散了山谷中的空氣,讓方圓30公裡內的1700多人就此喪命。至今,這個地區依然人煙稀薄。■
來源:《新發現》轉自:琴棋書畫詩酒花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訪問 紅色邊疆荒友家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