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花了整整一季苦追安迪幫她打開緊鎖的心門,卻在第二季被「小包總」包奕凡輕鬆KO而強行下線……隨著《歡樂頌2》的熱播,智商超群的「高冷」海歸安迪撲朔迷離的情感線越發明晰。
在《歡樂頌1》的尾聲,安迪以「家族遺傳精神疾病」 給自己貼上「不宜結婚生子禍害後代」的標籤而給奇點發了「好人卡」。每次奇點要有進一步靠近,安迪總是驚恐地往後退,這一「親密恐懼症」卻被「行走的荷爾蒙」小包總輕鬆治癒。
專家指出,劇中安迪給出的「精神病直系親屬的遺傳機率高達46.3%」的說法並不靠譜,而「親密恐懼症」被治癒的背後,其實是一場荷爾蒙戰勝多巴胺的好戲。
《歡樂頌2》劇照:安迪和小包總《歡樂頌》裡,安迪的外婆、母親、同母異父的弟弟都患有精神病,因為奇點的調查讓不堪的身世之謎殘酷地展露在安迪面前,讓她活在有家族精神病遺傳史的巨大陰霾中。
在血淋淋地剖開真相後,奇點非但沒有放棄安迪,還拿出自己的戶口本、房產證、公司資產證明等身家向安迪求婚,並且去外地探望安迪患有精神病的弟弟並和他同吃同住,以此來融入。但最終安迪還是冷酷拒絕奇點:「精神病直系親屬的遺傳機率高達46.3%,不能心存僥倖,不能結婚,不能禍害下一代,反正我這輩子從頭到腳就不會幸福了」。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精神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馮威稱,劇中的精神疾病被「妖魔化」了,「從劇中的細節可以看出,安迪口中的家族性精神疾病很大可能性是精神分裂症,遺傳學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一級親屬發病風險為5%,是一般人群(0.2%~0.6%)的數倍。綜合文獻報導一級親屬的患病率是正常對照的16.7倍;男女雙方均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患病率可達35%~48%。然而,劇中安迪的父親是精神正常的著名經濟學家,所以安迪估測的最高發病風險僅有20%左右。」
靈魂伴侶比不上生理需求?劇中奇點曾對安迪說道:「為我們多巴胺為起點而非荷爾蒙的偉大感情,乾杯!」在網上科技論壇相識並因為觀點驚豔到對方而英雄惜英雄的安迪和奇點,是以「精神之戀」開始的,soulmate(靈魂伴侶)儘管能引起心靈共鳴但終究還是隔著一萬個激情擁吻的距離。
奇點確實做了很多感動安迪的事,但每次擁抱接吻,安迪都是完成任務式的,似乎是在完成作為女友的職責。而這在兩人第一次見面後,安迪就坦誠相告了:「如果不是有之前網上聊天的奇好印象,那麼我們可能不會有第二次見面了。」
而這一切,都被「人精」曲筱綃識破:「兩個人在一起,是先有生理需求,才會有興趣去發現這個人的內在美。如果你們在一起無法滾床單,那說明你們之間有問題。」安迪嘴上不承認不夠愛奇點,身體卻真的很誠實,每次奇點要有進一步靠近,安迪總是驚恐地往後退。
事實上,精神病學上並沒有肢體接觸恐懼症一說,恐懼症是指患者對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產生異乎尋常的恐懼和緊張,並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症狀,比如社交恐懼症、廣場恐懼症、特定恐懼症等。馮威副主任醫師稱:「恐懼本身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並不是一種疾病,只有當恐懼的對象或心理對病人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才能稱之為病。」
馮威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在臨床中我們會遇到在兩性關係中不敢進一步親密接觸,甚至有性心理障礙的患者,在心理治療時我們會關注其行為背後的因素,包括其童年是否經歷過創傷,是否曾受到性侵、性虐待,或者對性的認知是否有誤解,比如有些人認為性是骯髒的、不良的。因此要關注患者的成長經歷和是否有錯誤的認知觀念,及時給予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
劇中包奕凡一上線簡直就是行走的荷爾蒙向你湧來,迷人酒窩、低音炮、大長腿、風趣幽默—— 從頭酥到腳趾頭的小包總,每次和安迪見面都能讓她發自內心地笑,而不是強顏歡笑——這就是潛意識裡的荷爾蒙吸引。
儘管叨叨絮絮的奇點不肯承認他的潛意識裡也擔心安迪的精神問題,但是他做出的種種過分擔憂的行為無時無刻都在暗示安迪:你不是個正常人;相反,包總卻風趣豁達得多,安迪遇到的問題在他面前這都不是事兒——誰身上沒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呢?他是發自內心地接受安迪並且守護安迪內心的童真。和他在一起的安迪覺得釋然放鬆。
上海心理諮詢行業協會副會長、知音心理諮詢中心主任王裕如告訴記者:「兩性關係的阻力、過敏、緊張都不是純生理上的性障礙,而是和心理因素息息相關。對性的排斥主要來自於自身性格、遭遇的影響和周圍環境的渲染:有些是因為自身在性方面曾有不好的經歷產生戒備心理,有些是因為看到周圍人有不良後果或者負面信息而具有連帶心理感受。夫妻關係和其他人際關係最本質的區別就是身體上最親密的接觸,性和感情是互動的、相互影響的,雙方感情好會讓性更和諧,但反過來,如果精神上的依戀無法啟動身體上的吸引,感情也不會真正和諧。夫妻關係主要分為同向型和互補型,劇中奇點的性格是謹慎多疑的,但小包總的性格樂觀豁達。除了性吸引力比奇點強,小包總的性格和安迪屬於互補的,這能讓長期緊張焦慮的安迪感到放鬆,緩解『親密恐懼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