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常識 ,我們都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是 6 0 0 0K ,但在太陽表面附近的大氣層 ,也就是一層薄薄的過渡層內 ,天文物理學家稱之為日冕的區域 ,它的溫度卻可高達幾百萬度 .這個現象一直困擾著太陽物理學家們 ,他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過渡層的溫度會比太陽表面高出 10 0 0倍左右。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4日電(記者 周舟)太陽表面溫度約6000攝氏度,而日冕(太陽大氣最外層)可達上百萬攝氏度。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14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為揭示日冕溫度遠高於太陽光球表面溫度這一長期未解之謎提供了一種有力解釋。
日冕加熱問題2012年被《科學》雜誌列為當代天文學八大未解之謎之一。
北京大學田暉教授課題組及其國際合作夥伴14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
該論文研究發現,從太陽內部上浮到太陽大氣中的一種小尺度磁場結構,接觸到磁場極性與之相反的強磁場網絡組織時,會產生「磁重聯」現象,將低層大氣中的物質加速向外拋出,形成被稱為「針狀物」的毛刺狀噴流。
「磁重聯」是等離子體中的一種物理過程,可釋放巨大能量,在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強烈的太陽爆發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大熊湖天文臺口徑為1.6米的古德望遠鏡,對太陽寧靜區(太陽黑子及其周圍譜斑以外的區域)進行觀測,獲得了光球深處磁場演化的高質量數據。觀測結果為「磁重聯」驅動針狀物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支持。
研究還發現,太陽表面和日冕之間的針狀物呈現出細長的暗結構,針狀物像噴泉一樣從太陽表面噴射到日冕中,它們在太陽大氣的物質和能量傳輸過程中可能起到了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針狀物被加熱到日冕溫度是一種普遍現象。不過,它們向外傳輸過程中的加熱機制還不清楚,仍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