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資訊
《黑暗物質三部曲》(後簡稱「黑質三部曲」)改編自英國作家菲利普·普爾曼的同名小說,「黑暗物質三部曲」包括《黃金羅盤》、《魔法神刀》、《琥珀望遠鏡》,作為奇幻作品,與同樣產自英國的《魔戒》系列、《納尼亞傳奇》系列一樣,不僅在英國家喻戶曉,而且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風靡全世界。
▲2007年電影《黃金羅盤》
「黑質三部曲」第一部《黃金羅盤》,曾經在2007年被改編成電影,由妮可·基德曼、丹尼爾·克雷格和伊娃·格林主演。因為票房不如預期,黑質三部曲後兩部沒有被拍成電影,但是作為奇幻文學經典IP,近幾年終於又被啟動了,由BBC和HBO聯合出品,打造成了劇集。
「黑質三部曲」的設定非常有意思,在這個不平凡的世界,人的靈魂是一個以動物形式存在的精靈,且人與精靈密不可分,不然,生命將不復存在。
對於製作團隊來說,在劇中還原眾多精靈,將是工程浩大的工作。視效主管Russell Dodgson本人也是「黑質三部曲」原著粉絲,Russell領導了由720名視效藝術家組成的龐大團隊,該劇的視效工作歷經一年多,在全球範圍內倫敦、蒙特婁、印度三個地方展開工作。
讓藝術家的想像力不再受CG特效限制
在「黑質三部曲」的世界觀中,精靈是人類自我的外在物理表現。精靈以動物的形式出現,當人還小的時候,它的形狀會發生變化,然後最終以一種單一的形式隨著青春期的結束固定下來。「黑質世界」中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精靈,如果人死了,精靈也會消失。簡而言之,精靈是「黑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著中許多暢所欲言的對話都取決於人類角色及其精靈之間的關係。
▲「黑質三部曲」中的世界
Russell認為完全基於電腦技術製作出來的視效,其實限制了藝術家的執行力,即使所有的效果最終是由電腦生成的,但每個角色的設計製作,都是藝術家手動操作的「傻瓜式」工作。
「黑質三部曲」中所有精靈角色,都是視效藝術家一天天的坐在電腦面前,手動操作關節和骨骼,使劇中這些「動物精靈」能真實的動起來。也就是說,在電腦真正起到作用的渲染合成之前,角色的繪製和運動完全是人為操作的。
製造「黑質三部曲」中的精靈
Russell和他的視效團隊Framestore,與Jane Tranter,製作公司bad wolf的老闆,一同合作。Jane Tranter在2007年憑藉《黃金羅盤》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在劇中以動物形象出現的精靈
每一個精靈,都需要選擇一個特定的動物作為參考,來表現精靈的性格特徵。比如主角萊拉的精靈潘,外表是松貂的樣子,它擁有一身漂亮的皮毛,但性格還不太成熟。一旦確定了要使用動物松貂,Russell和他的團隊,找來真正的松貂,並從各個角度拍攝它的照片,儘可能的學習這種動物的行為特徵。
將這些數據信息反饋給藝術家,用以電子掃描生物數據。圍繞此數字結構創建索具,索具是數學和藝術的結合,以產生動物的內部骨骼結構,從而形成其骨骼基礎。不斷地測試數字動物動作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局限性,然後將角色移交給動畫師,以賦予複雜構建的生物以生命。動畫師首先雕刻動物的皮膚,然後將其包裹在動物的骨骼和肌肉周圍;接著在動物身上做光影測試,動物的毛髮測試是同步進行的,不同方向上,動物表面各個部位的毛髮或長或短,比如動物的腹部接觸地板時毛髮會變得扭曲。當然,所有的這一切工作,都是人為手動操作的。
精靈是如何被拍攝的
以上工作準備完畢後,在拍攝現場,製作團隊會在場景中擺放與電影中要呈現的精靈形象等比例大小的木偶裝置,以供演員參考。木偶準備就緒後,攝製組就可以擺放鏡頭,演員將進行兩種形式的表演,一種是帶木偶表演,一種是不帶,有時會用簡易裝置替代木偶,比如木棍上綁著一個桌球,用來幫助演員與虛擬的精靈角色找到合適的視線。
在第二版不帶木偶的表演中,視效藝術家可以得到近乎乾淨的鏡頭,用於CG合成精靈。製作團隊塑造了1,500多種生物和2,000多個鏡頭,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尤其是,劇中女主萊拉與一隻巨大的裝甲熊有長達7分鐘的對話,也許對於觀眾這並不算什麼,但對於一個完全CG合成的角色來說,那些非對話的部分,如步態、肢體語言、手勢等,要維持7分鐘的長度,都是非常不容易實現的。
動作捕捉和遊戲引擎的運用
為了還原劇中角色Iorek和Iofur Raknison之間的打鬥場面,首先置景師Joe Collins做了整個熊宮的造型,然後Russell需要精確捕捉每個鏡頭下的動作,為此特技演員被摔來摔去一個小時,導演將這些拍攝下來,以找到整個打鬥段落的節奏。
然後這些素材被給到動畫師和可視化部門,他們用遊戲引擎做了熊宮的預覽。在Framestore,製作團隊將熊的動畫放到遊戲引擎中,由導演用ipad進行虛擬拍攝。最後,將實拍場景和虛擬拍攝合成到一起,熊的打鬥就可以在場景中真實的跑動起來。虛擬和現實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
這種拍攝是實拍技術與高科技手段的混合體,而劇中呈現的正是一種國家地理風格的虛擬實境。
來源:It『s Nice That
作者:Jyni On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