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已過
本周一淮北也迎來今冬的初雪
冬季正式站穩腳跟
朋友圈開始頻繁冒出
「拉尼娜確定形成持續升級至2021年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
堪比2008年暴雪……」
之類的消息
歷史上的安徽冬天有多冷
雪會下得有多大
一般什麼時候進入冬季
小布用大數據為安徽之冬「畫像」
01
全省入冬時間整體延遲
安徽一般什麼時候入冬?
最近有個報導,說大數據顯示本世紀10年代和20世紀60年代相比,絕大部分城市的冬天都來得更晚了,比如合肥甚至推遲了11天。那麼安徽平均入冬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氣象學上規定, 5天日平均氣溫低於10℃,就算進入冬天,第1天即為入冬之日。安徽入冬日期常年值為11月18日,從空間分布來看,全省各地入冬日期一般都在11月9日到27日之間,其中淮河以北地區入冬日期普遍早於沿淮淮河以南地區。
隨著冷空氣侵襲,11月20日早晨,淮北地區最低氣溫就已經降至4到8℃,江淮之間8到12℃,沿江江南10到14℃。由此今年我省冬季正式拉開序幕。
不過,近年來,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我省入冬時間整體延遲。從上圖可以看到,2015年以來,除2017年外我省入冬時間均較往年延遲,長的延遲8天,短的延遲4天。
02
「一秒入冬」是否正常
回味入冬過程,很多人用「一秒入冬」「一天跨越四季」來形容。這當然有些誇張,但也形象地表達了冬天到來時急速降溫的狀態。
11月18日當天沿江江南中東部有9個市縣日最高氣溫超過30℃,最高廣德31.4℃。天長也達到29.3℃,突破該站歷史11月極值。
11月的30℃天氣,其實並不少見。安徽11月歷史最高氣溫出現在歙縣,2013年11月9日達到33.0℃。
所以你看,歷史上11月份溫度突破30℃ 並不是什麼稀罕事。而本月初至中旬這波情暖,來自於持續晴好天氣。今年10月下旬以來日照條件好,白天升溫較快,加之降水少、天氣乾燥,溫度自然偏高。
但11月18日,晴暖天氣「盛極而衰」,在冷空氣的影響下,各地溫度迅速下跌。像11月20日早晨,淮北地區最低氣溫就已經降至4到8℃,江淮之間8到12℃,沿江江南10到14℃。很快淮北地區還迎來了初雪。
其實,深秋初冬的晝夜溫差大,從歷史數據就能看出,一天溫差超過15℃也是稀鬆平常。
從圖上可以看出,歷史上安徽一天24小時內,氣溫最大降幅達到14.1℃,而72小時內甚至達到過22.9℃,著實一日跨越兩個季節的節奏。
為啥會這樣?安徽省氣象臺高級工程師、首席氣象服務專家郝瑩分析,我省的劇烈降溫一般都是由冷鋒南下造成的,強冷空氣在向南行進的過程中推動暖氣團,暖空氣在冷鋒前一個狹窄的區域堆積,導致氣溫上升,在氣象學上稱為「鋒前增溫」現象,等到冷空氣來臨後就劇烈降溫。如果你有心觀察,就會發現這是個普遍現象。降溫前一般都是最暖的那一天。
03
最冷一天,零下24.3℃
說到冬天的冷,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安徽冷到什麼程度。
不知道你可注意了,這些最冷的年頭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所以說冬季確實是越來越暖了。
零下24.3℃,這是安徽有完整氣象記錄最冷的一天。
冷,都是一股股寒潮帶來了。
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6年11月22到25日,全省所有站出現寒潮,全省平均最低氣溫從21日12.9℃下降至24日-3.7℃。有種全省各地被速凍起來的感覺。
04
1974年冬天,霍山的雪下了39天
再來看看雪。
省氣候中心的數據顯示,我省年平均降雪日數11天,從空間分布來看,淮河以北西部、大別山區及江南中東部12~17天,其他地區9~12天。
離我們最近的就是2008年了,對那年的雨雪冰凍天氣,想必大家還有印象。
可以發現,1974年的霍山,竟然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都飄著雪。順便說一下,安徽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端最高氣溫43.3℃,也出現在霍山,是1966年的8月9日。
最後說說今年冬天。根據省氣候中心的分析,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今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可能較常年偏低,冷暖季節內波動較大,沿淮淮北雨雪量較常年偏多,淮河以南較常年偏少。
來源:安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