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潮網8月23日訊 8月22日,中國電信披露2019年中期業績,首次明確了5G獨立組網(SA)的時間表,即力爭在2020年啟動面向SA的網絡升級,並對外開放基於SA的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5G差異化網絡能力。
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完成了SA終端晶片與主流設備廠家系統互通工作,並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7個城市開展了5G創新示範點建設,開通了全球首張以SA為主、SA/NSA混合組網的跨省跨域規模試驗網。
除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今年6月28日舉辦的5G及網絡轉型發布會上,也明確表示將基於5G獨立組網(SA)標準建設5G網絡。中國移動日前表示,今年第三季度5G獨立組網可商用,同時不放棄4G網絡。
相比於非獨立組網(NSA),獨立組網(SA)能夠滿足5G更多的應用場景,低時延及大連接特性也是前者所不具備的。5G大規模投資即將全面展開的關鍵節點,三家運營商的5G網絡建設路徑逐漸明晰。
電信:2020年啟動面向SA的網絡升級
金秋時刻,中國電信迎來豐收。2019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公司經營收入達到1905億元,通信服務業務收入為1826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移動服務收入達到882億元,同比增長5.6%,固網服務收入達到944億元,同比增長0.3%。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期業績報告中,中國電信首次明確了SA的時間表,即力爭在2020年啟動面向SA的網絡升級,並對外開放基於SA的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5G差異化網絡能力。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今年公司資本開支控制在780億元不變,其中5G投資維持在此前披露的90億元左右。中國電信計劃今年建設4萬個5G基站,綜合考慮技術、產業鏈和應用場景成熟度以及市場競爭等因素,初期將在約50個城市開展獨立/非獨立(SA/NSA)混合組網,在重點城市的城區實現規模連片覆蓋。
事實上,早在2018年6月,中國電信發布《5G技術白皮書》,在全球運營商首次發布全面闡述5G技術觀點和總體策略。中國電信在白皮書中即明確,5G核心網中國電信堅持以SA目標網方向,通過核心網互操作實現4G和5G網絡的協同,初期主要滿足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需求。
2019年4月26日,中國電信在深圳召開「5G創新合作大會」。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主旨演講中對一系列直指5G本質的問題作出回應,「5G要以用戶體驗為本」。在演講中,柯瑞文全面介紹了中國電信在5G領域的技術路線、能力建設和創新成果,並宣布:中國電信已經建成SA(獨立組網)為主的,SA/NSA(非獨立組網)混合組網跨省跨域規模試驗網,5G商用步伐正在加快。
2019年8月7日,在「2019匯芯(中國)產業技術發展論壇」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透露,中國電信已經建成SA為主、SA/NSA混合組網的跨省跨域的5G規模試驗網,將可能在2020年Q2切換到以(5GC+NR)的SA為主的部署軌道上。
NSA還是SA?聯通移動也已確定方案
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均將SA作為5G未來發展方向。
在6月28日舉行的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聯通首次明確5G網絡採用獨立組網方案,2019年將進行5G業務規模示範應用及試商用,計劃在2020年正式商用。中國聯通表示,5G網絡將以剛剛凍結的SA(獨立組網)為目標架構,致力於為用戶打造極致網絡體驗。
按照中國聯通的規劃,5G網絡前期聚焦eMBB(增強移動寬帶),持續保持中國聯通在3G和4G時代的網絡速率優勢,為高清視頻、VR/AR遊戲娛樂、車載影音、智能家庭等大流量高帶寬應用提供全方位的網絡支持。後續將結合技術標準和生態系統的發展進程,積極引入uRLLC(低時延高可靠)和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技術,提供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垂直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支持。
中國移動則明確,今年第三季度5G獨立組網可商用,不放棄4G網絡。
中國移動表示,5G產業已經初步具備端到端商用條件,今年第三季度將實現2.6GHz頻段下端到端SA獨立組網的預商用能力,而在這之前,中國移動已經攜手產業鏈各方在今年第二季度便實現了2.6GHz端到端NSA商用。
中國移動還表示,今年第二季度4.9GHz基站、5GC SA產品也將發布,而在今年第四季度,支持SA的商用晶片、手機、CPE等也將相繼發布。
雖然5G網絡即將要開始商用,但中國移動方面表示,不會放棄4G網絡。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張同須表示,中國移動的5G發展規劃主要有兩個方面:
1、推進5G+4G協同發展。大力推動5G和4G技術共享、資源共享、覆蓋協同、業務協同,加快建設覆蓋全國、技術先進、品質優良的5G精品網絡。2019年,在全國建設超過5萬個基站,在超過50個城市實現5G商用服務,2020年,將進一步擴大網絡覆蓋範圍,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同時全面提升5G端到端網絡品質和服務能力,持續推動5G技術標準發展。
2、推進5G+AICDE融合創新,其中,5G+AI將依託中國移動人工智慧平臺,發揮AI算力、數據優勢,打造連接與智能融合服務能力,賦能內外部應用,同時與業界領先的晶片公司合作,推動AI產業硬體成本降低,共建AI生態。
SA和NSA究竟有何區別?
5G有兩種組網方式,一個是非獨立組網(Non-Standalone,NSA),另一個則是獨立組網(Standalone,SA)。
2017年12月21日(北京時間),3GPP RAN#78次全會正式凍結並發布首個5G新空口(NR)標準,即非獨立組網(NSA)標準。
2018年6月14日11:18(北京時間),3GPP全會(TSG#80)批准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來自全球主要電信運營商、網絡設備商、終端和晶片廠商、儀器儀表廠商、網際網路公司和其它垂直行業公司等600餘名代表共同見證了這個歷史時刻。
SA功能凍結,不僅使5G NR具備了獨立部署的能力,也帶來全新的端到端新架構,賦能企業級客戶和垂直行業的智慧化發展,為運營商和產業合作夥伴帶來新的商業模式,開啟一個全連接的新時代。
作為5G組網的兩種方式,SA和NSA二者各有優勢。
目前,從全球範圍來看,已經商用的這些5G網絡基本上以NSA為主,至於為何會如此?一是NSA的標準確定時間早,二是直接上SA的建網費用太高。
基於財力和搶佔先機的因素,先上NSA,時機合適再上SA,這是合理的選擇,所以中國移動就偏重於NSA。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運營商熱衷於5G SA網絡,中國電信此前曾做過一次實測。
SA組網相比NSA組網,一大明顯改變是上行速度的提升。從測試數據來看,在下行速率基本一致的情況下,SA的上行速率是NSA的2倍左右。
這是什麼原因呢?
通常情況下,5G終端使用2個天線發射數據。在NSA模式下,1個天線工作於3.5G的100Mhz帶寬下發送5G數據,另1個天線工作在2.1G/1.8G的20Mhz帶寬下發送4G數據;而在SA模式下,手機的2個天線均工作在3.5G的100Mhz帶寬下,同時發送5G數據。由於5G相對4G在工作帶寬、編碼效率等方面的優勢,SA模式下上行體驗速率大幅領先於NSA模式。
在5G時代,基於萬物互聯的特性,傳統2C的eMBB業務從單純的下行業務為主的模式逐步轉向上下行交互的業務模式,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自動駕駛,低時延及超大上行速率需求是保證自動安全駕駛的關鍵。
所以,真要用5G,最有效的等待和最大的看點還是SA組網。
附:中國電信SA組網推進過程的重要節點
一、率先完成SA(獨立組網)方案的4G與5G網絡互操作驗證
2018年11月-12月,中國電信率先完成了業界首個SA(獨立組網)方案的4G與5G網絡互操作驗證。
基於中國電信自主掌控、開放架構的5G模型網,分別驗證了多種4G與5G核心網融合組網方案的互操作功能和性能,包括AMF(5G接入及移動性管理網元)和MME(4G移動性管理網元)之間有N26接口和無N26接口、AMF和MME網元合設和分設等。
二、率先實現5G核心網的異廠家互通
2019年2月2日,中國電信宣布率先實現了5G核心網的異廠家互通,成為全球首個遵循國際3GPP標準實現SA(獨立組網)異廠家互通的運營商。使5G研發向規模商用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由中國電信5G聯合開放實驗室主導的5G SA網絡異廠家互操作測試重點關注服務化架構下5G網元之間的互通能力、4G和5G的互操作能力。先行開展的是華為和中興公司5G SA核心網漫遊接口對接,涉及接入控制、認證鑑權、會話控制等多個網元之間的交互。中國電信組織中興與華為公司針對3GPP標準的理解差異進行多次研討並達成解決方案,共計解決了20餘個接口互通問題。
三、完成了SA終端晶片與多廠家互通
8月6日消息,中國電信表示已經完成5G SA(獨立組網)終端晶片巴龍5000與多個廠家系統全面互通,這標誌著5G SA商用突破了終端瓶頸。
中國電信表示,其一直堅持SA目標網絡方向,積極與合作夥伴開展聯合創新,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7個城市開展了5G創新示範點建設,開通了全球首張以SA為主、SA/NSA混合組網的跨省跨域規模試驗網。中國電信希望通過SA系列推進工作,加快推進SA產業鏈成熟,全面做好SA部署準備,力爭早日實現SA網絡全面商用。
更多科技生活相關信息,請關注公眾號「曉說通信」(ID:txxx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