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歡迎來到五河動漫。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對物質和精神上的追求相對提高,在這個世界上引領時尚的往往事年輕人,未來的科技產物和影視作品也必定是服務於年輕人的,因此二次元動漫獲得了龐大的市場。近年來,國漫的水平直線提升,對特效和建模精益求精,讓愛好動漫的青少年激動不已,他們對動漫的需求已經開始超越遊戲,動漫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食糧。因此,新動漫的上映對於青少年這個圈子來說絕對全是一件大事。本期五河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鵝廠剛剛上映不久的新動漫《吞噬星空》。
《吞噬星空》是起點白金大神我吃西紅柿的巔峰作品之一,講述的是末日來臨,地球被一種RR病毒入侵,導致大量生物變異,人類苟延殘喘之際突然進化,一部分人進化為武者守護地球,探索宇宙的故事。如果劃分領域,吞噬星空應該屬於末日類動漫,並且偏向玄幻方向。既然是末日類動漫,就不得不提到國漫的另一末日類巔峰大作《靈籠》,這兩部作品在質量上還是有一些差距的,很多粉絲表示看過靈籠後,感覺吞噬星空有點太簡單,沒有繼續看下去的衝動。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會導致了這些因素的發生呢?五河從4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01環境背景真實度不同
《吞噬星空》的環境和背景比起《靈籠》要好很多,沒有將末日中的殘酷充分的表現出來,人類武者的出現讓這個末日充滿了希望。尤其是第一集,變異金雕輕鬆毀滅戰鬥機,但是卻被武者一刀擊斃,這種超越特技的力量封鎖了「人類自救」的可能,吞噬星空是建立在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背景下的,這種環境背景在末日顯得很不真實。而在《靈籠》的環境就要殘酷很多,人類幾乎全部滅絕,僅存的人類也只能依靠三大生存法則在燈塔上苟延殘喘,沒有了資源就得冒險和噬極獸搶奪,每次作戰都會有觀眾認為的重要人物犧牲,末日的殘酷表現得非常真實。
吞噬星空中男主被情敵仇視,兩人之間的矛盾放在靈籠中,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在靈籠的故事背景中,人類的宗教、科技、經濟體制、法律體系全部都已經是過去式了,燈塔人類需要做的和考慮的只有活下去,把優秀的人類繁衍出來繼續苟延殘喘,直到最完美的人類出現打破科技瓶頸,從噬機獸手中搶回地球。所以,從故事背景和末日環境來說,吞噬星空遠不如靈籠,如果先看後者,對前者的期望值就會大打折扣。
02末日起源不夠神秘
《吞噬星空》的末日起源從第一集就交代了,這點和《生化危機》特別類似,因此觀眾們已經審美疲勞。我吃西紅柿當年撰寫這部作品的時候很有可能就借鑑了生化危機電影。吞噬星空看完2集,關於末日起源的討論幾乎沒有,無法勾起觀眾的好奇心和討論欲。
《靈籠》在起源這一塊就做得很好,觀眾對噬機獸的誕生討論的非常激烈,甚至出現了多個版本,有天外來物、有海洋生物登陸、還有說是人類生化實驗的產物,最後一種更把觀眾的好奇心推向了巔峰——神族滅世,把神話體系加入了進來,人類科技與古代神族的戰鬥。靈籠的末日起源還在被探索,在被發現,而吞噬星空已經失去了被觀眾們探索和討論的資格。
03家庭背景審美疲勞
動漫主角的家庭背景往往有兩種,一種是像唐三那樣有厲害的父母,另一種就是像羅峰這種家境貧寒的,說實在的類似的情節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羅峰的出身和大多數動漫主角一樣,有一對平凡又弱小的父母,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主角一定有過人之處,所以羅峰就智商很高,然後又戰鬥力特別強,算是天生的武者。《吞噬星空》主角的家庭背景已經審美疲勞了,而靈籠中馬克的身世背景就令人讚嘆了,父母是誰都不知道,甚至從基因對比來看他根本就不是人,很大可能是基因男孩。這種突破常規的身世背景給觀眾的是一種震撼,從內心深處對馬克感到好奇。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五河曾經分析馬克的身世背景獲得了數十萬點擊率,但是羅峰的身世背景五河100個字都寫不出來。
04劇集時長和劇情節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吞噬星空的劇集時長非常短,一集動漫看似20分鐘,實際上掐頭去尾再把中間的廣告去掉,一集滿打滿算就13分鐘。而且玄機非常喜歡吊人胃口,往往把精彩的片段放到「下一集」,為了讓這個片段能順利在下一集播放,動漫中會加一些無關緊要的劇情來湊時長。這種方式很像「飢餓營銷」,一次兩次還可以,用的次數多了觀眾就反感了。
《靈籠》在時長這一塊可以把許多鵝廠動漫吊起來打,而且每一幀畫面都是精心製作,不會出現拖沓劇情水劇情的情況,製作組非常在意觀眾的體驗,所以精彩的劇情不會專門拖到下一集,除非時間真的不夠了才會那樣做。印象最深的就是中章,時長超過了40分鐘,據說第二季的最後一集時常是一個多小時。通過這樣對比,觀眾們肯定更喜歡靈籠,先看靈籠就很難再接受吞噬星空。
很多觀眾說:「不要引戰、不要對比」,但實際上質量的好壞就是對比出來的,本篇資訊並沒有引戰的意思,單純的就事論事,不吹也不黑。好啦,本期的「吞噬星空比靈籠差多少」的話題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各位小夥伴還有其他不同的老大可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五河會第一時間查看並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