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對於選購電腦的用戶來說,液晶顯示器由於體積小、重量輕、節能、低輻射、畫面穩定、不傷害視力等優勢,在崇尚健康、時尚、簡潔的今天,成為一個發展趨勢。加上近幾年液晶顯示器的價格大幅度下降,目前的主流產品價格定位在3000元附近,價格已經不再成為阻礙液晶顯示器進入家庭的門檻,因此得到了更多用戶的青睞。
但是作為普通購買者來說,在選擇液晶顯示器時,卻常常碰到這樣的困惑:同樣是15 <英寸的液晶顯示器,價格從2300元到4000元不等,有關性能上的參數也不是十分規範,各個品牌各自為戰、說法各不相同,讓我們的選擇充滿了疑惑。
面對這樣紛雜的市場,要確保自己的選擇正確,我們必須從技術原理的角度了解LCD。而與消費者直接相關的便是液晶顯示器的亮度。由於技術原因,有許多液晶顯示器的亮度偏低,甚至影響了使用者的直接視覺感受。
在大多數液晶顯示器的資料中,都有亮度指標,亮度通常使用以每平方燭光(CD/m*m)來表示,這個單位又稱為Nits,一般情況下,亮度達到200Nits的液晶顯示器所能夠得到的影像表現就已經可能超越傳統CRT顯示器了,亮度越高,顯示畫面的顏色就會更加鮮豔、亮麗;而亮度低,顯示的對比度降低,顏色就不夠鮮豔。
但是有關亮度的問題,除了一個基本的亮度標稱值之外,均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液晶顯示器中,發光源是在液晶屏後面的發光燈管。發光管的構造類似常見的日光燈管,距燈管較近的位置亮度略高,遠的位置亮度略低,因此需要在燈管與屏幕之間安裝透光層,在燈管之後設置反光鏡,以求顯示表面的亮度均勻。而液晶顯示器的價格差異往往是因為發光管數量的多少所影響。
目前,市場領先的幾個液晶品牌如LG、三星、優派、純淨界的主流產品都是使用四燈管的設計,採用四燈管技術的優勢在於,能均勻的補充屏幕光源,避免屏幕灰暗現象的存在,同時還可以增加色彩的表現力。在視角範圍內,肉眼已經感覺不到亮度的差異。這些產品的價格大多在3000元左右,如優派VE155售價2999元,迅怡「純淨界」EZ15D為2666元。
但在中關村的電子市場中,我們還經常看到,有些櫃檯在出售2200元的液晶顯示器,這些櫃檯人員往往對產品的燈管數量語焉不詳。其實,這些廉價液晶顯示器往往採用雙燈管設計,光源從顯示屏的上下兩端射入,雖然依靠屏幕中層的材料高透射性能夠保證亮度的差異較小,但是觀察這樣的顯示屏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顯示器兩端比較明亮,中間比較暗淡。但是由於少了2個燈管,價格優勢顯而易見,個別產品甚至可以達到了2000元,但是這樣的設計把液晶顯示器的視力保護等優勢都給放棄,筆者個人建議大家不要選擇。
最近又有一種宣稱領先世界水平的「6燈管」產品上市,據了解,這個所謂的「6燈管」是採用了3個U形的燈管設計,應該說3個U形燈管的設計提高了亮度,可以通過適當降低發光管本身的亮度來實現相同的液晶屏幕亮度,但是U形設計本身不能夠保證每兩個直線光源之間的距離恆定,對於反光的設計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難免影響到亮度的均勻問題,此外,根據燈具設計上的原理,點亮U型管還要比直線型的電壓高,而且U型設計的機械強度不如直線型的,這些都會影響到顯示器的壽命問題。
對於一個新興的技術、產品,消費者不能只憑外觀、價格以及銷售員的巧舌如簧來決定購買。還需要詳細了解產品的性能、技術成熟度、廠家的服務等因素,經過全方面的權衡利弊再決定購買,不要讓自己變成技術革新的試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