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爾納的小說經常少不了火山。我們在《海底兩萬裡》、《神秘島》和《地心遊記》中都讀到了相關的內容。所以,今天我們來整理一下關於火山的知識。
要了解火山,我們必須先了解地球的結構。地球並不是一個完全由石頭和泥土組成的實心球體,而是像一個洋蔥一樣,由相互重疊的幾層構成:地核、地幔、地殼。我們生活的地殼,厚度其實只有整個地球厚度不足十分之一。地殼的厚度是20千米~70千米,而地幔的厚度約為3000千米(其中上地幔的厚度約為300千米),地核的厚度約為3500千米。
其中,地幔由兩個巖層組成:固態的下地幔和流體狀的上地幔。上地幔中高溫下形成的巖漿,比其它半流質熔巖輕,並伴有巨大的氣泡,會不斷地上湧。地表厚厚的巖石層會壓制住巖漿的上湧,但如果巖石層出現裂縫或易碎時,巖漿就找到地方噴發了。巖漿從地表巖石層噴湧而出就形成了火山噴發。由以上描述可以發現,火山噴發的過程很像是:搖晃一罐碳酸飲料後,拉開拉環時,罐中的飲料嗖的一下噴出來。
巖漿通常蓄積在巖漿囊中(巖漿囊是巖石在不斷擠壓下,部分熔化形成的),在具備噴發條件時,沿著火山筒(又叫火山道)噴出火山口。有時候,會有多個火山口:一個主火山口和一個或多個副火山口。
在《地心遊記》中,探險三人組是從冰島火山的主火山口進入地下,最後卻是從地中海火山的副火山口重新回到地面。這給作品帶來更大的合理性,主火山口的通道更容易指引探險者深入地下,而副火山口的衝擊力和危害相對於主火山口要小一些,他們由副火山口逃生有更大的合理性。
在《地心遊記》中,探險三人組遇見地下海的位置是地下75英裡,即地下約121千米深度。而這個深度已經穿越了地殼的厚度,進入了上地幔的範圍。或許我們猜想一下,那個神秘的地下洞穴,會不會就是一個巨大的巖漿囊,而探險三人組下降的通道,就是這個火山的主火山口的火山筒(又叫火山道)。而他們走過一段向上升的錯路,或許就是一個副火山口的火山筒(又叫火山道)。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5、600座活火山。這些火山大部分位於太平洋沿岸一帶,稱為「火環」,是地球巖石圈板塊相互碰撞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