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設立的專業都大同小異,目前國內大學共有13個學科,92個大學專業類,506種大學專業。這些專業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高校專業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任何一個專業的設立,都和時代發展密切相關。
前不久人社部發布了《職業報告》,其中位列13種高薪技術職業的電子競技員,備受人們的關注,一來是電競行業人才缺口大,薪資高,二來是大家對於電競專業仍存有許多誤區,考研名師張雪峰就曾在某博上公開發言說不建議普通學生報考電競專業。
事實上,直到今天,電競專業仍然被視作是「不務正業」的專業,外界對於電競專業學生的標籤更多的還停留在「調皮搗蛋「、」成績差」之上。其實早在2017年之前,原文化部就曾發文說支持發展電子競技等新業態的發展,並且在去年,電子競技還成為雅加達亞運會的表演項目,這也說明了電子競技與傳統體育項目,不存在高低之分。
人社部的《職業報告》還透露,從目前電子競技專業學生畢業薪酬來看,其薪資是當地其他行業的3倍以上,同時未來10年內對於電競人才的需求,也將在擴到到數百萬以上,所以目前很多學校都已開設了電競專業,不過大多數都以高職和專科院校為主,本科院校裡僅有中國傳媒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的幾所少數院校開設了電競專業,高校電子競技專業的開設,將會在未來幾年成為新趨勢。
當然了,雖然開設電競專業的院校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是電競專業仍不適合普通人報考,考研名師張雪峰就在某社交平臺上發文,稱不支持普通人報考。原文如下:第一,你玩遊戲,不等於電競人才。我們經常看到各種行業缺人才,但是對於人才的定義大家一定要了解,不是說你玩遊戲就是人才,也不是說你學某個專業就是所謂的人才!第二,做電競選手要想到退役以後的事情,這不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工種,到後期學會轉型很重要!
其實在大山看來,既然社會發展需要更多的電競人才,而電競專業的開設,其實就是在人才儲備。我們沒有必要「談虎色變」。一個專業的設立和發展,只要社會需要,那麼就有存在的價值,並且《職業報告》裡也說了,電競人才並不是單指的是電競選手,現實情況就是登臺打遊戲的職業選手越來越多,然而幕後工作人員卻非常少,這也是電競行業缺口大的主要原因,比如電競數據分析、電競運營等崗位,這些崗位的需求缺口其實非常大。
就如籃球比賽一樣,上場打球的只能有10個人,而在比賽開始前後的一切工作準備,都需要工作人員,這些崗位就是《職業報告》裡說的電競人才。現在電競行業急需要幕後的人才和系統來規範整個電競圈 ,電競規範化、職業化是當務之急,而高校設立電競專業,正是一條捷徑。
當然了,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不應把電子競技和電子遊戲混淆,整天沉迷遊戲不是你以後選擇電競專業的理由,能登臺打遊戲的職業選手畢竟是少數,其概率和考清華北大相差無幾。除了職業選手之外,其他的電競工作,都是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比如說數據分析師,你得掌握多門數據語言和分析能力,簡而言之,如果不好好學習,你就別指望能做好電競工作了。
無論什麼專業,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打底,電競專業不是可以逃避學習的天堂,當我們褪下電競專業的神秘光芒,你就會發現,想要學好任何一個專業,努力付出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各同學們,好好努力吧!
您會讓自己的孩子在高考填報志願時選擇電競專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