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日報社「21世紀·學而思網校杯」全國中小學生英語風採大賽暨關島旅遊文化節分賽區決賽順利完賽。人機對話模式和人工智慧技術手段被廣泛引入本次線上比賽,科技正在改變傳統英語賽事的舉辦模式,推動著教育的進步。
本次大賽由中國日報社《21世紀英文報》與學而思網校聯合主辦,劍橋大學外語考試部參與命題,這是劍橋大學外語考試部近年來首次在國內深度參與此類競賽並頒發證書。大賽中,共有兩萬名選手參加複賽,並有近四千人進入到決賽階段。其中,39個分賽區的決賽十強選手,都可獲得由劍橋大學外語考試部與大賽組委會聯合頒發的參賽證書;決賽冠軍將參與2018年1月6日全國總決賽的終極角逐。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選手將匯聚北京一決高下。全國總決賽前十強的選手將受邀免費前往美國關島遊學。
本次分賽區決賽環節,因其覆蓋面廣、影響力大而受到全國學生及家長的關注。決賽主要分為「演講」及「評委問答」兩大環節,選手通過電腦專用客戶端進行比賽測評,每1位評委負責對4位選手進行考核,考核重點為選手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
大賽評審認為,決賽使用的線上直播考核模式,使比賽評測更客觀、有效率。
「我第一次參加這類新型考試,感覺非常有趣,在電腦前用英語演講更為自如。不會有外在因素幹擾,更利於發揮。」來自廈門外國語學校初二(12)班的分賽區選手陳煜銘表示。
「線上競賽的鍛鍊可以幫助孩子對自身的英語學習情況更加了解,及早發現薄弱環節、找到短板,並及時加強、補充不足,不斷提升英語綜合水平,還可以提前適應考試改革新形式。我們還發現,在比賽中表現較好的,多是教育資源發達的地區,如北上廣等,學生能應對自如,他們的知識涵養好、英語整體素質好。一些資源欠發達地區確實要相對滯後。」決賽評委孫老師表示,學而思網校的線上教育模式,則可以打破地域局限,實現教育資源的平等。不會因為孩子不在教育機構所在地,就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資源,這些是家長力量不能解決的。
「數據驅動是未來教育的重點,網際網路+也必然是趨勢,線上比賽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有效的。英語中高考改革更看重口語能力,在線對話的考核形式以及其帶動的平時訓練,有助選手們提升語言能力,提升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增加應試技巧,像這樣的線上比賽打破了客觀存在的地域性,為學生節省了路程上的時間,也會為學生減少不必要的經濟開支。」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小學版主編袁一蕾指出。
袁一蕾還認為,中國學生在英語口語使用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選手在演講方面做得都不錯,但是在與評委的交流上,就不如演講那麼順暢,這說明,學生需要習慣運用英語思維,用思維支配語言交流,這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訓練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學而思網校英語產品部總監周楠表示,隨著新技術、新模式及豐富的國內外資源的不斷引入,「讓孩子真正擁有受益一生的能力」為出發點的學而思網校,需要重塑老師的教學之法、學生的學習之路,用科技推動教育進步:「本次大賽面向全國中小學展開,讓不同地區的所有孩子可隨時隨地在線參賽、平等較量,讓他們感受到教育資源公平的重要性。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也是學而思網校英語教育的方向之一,目前,有超過500萬中小學生正在學而思網校高效學習,技術會為他們拉近距離,打破時空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