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們說的和想的未必一致
相信每個人都有在社交媒體發表評論的經歷,也很熟悉在點擊「發表」之前心裡的感受,那應該是一種很複雜的感受。
有時感覺是一種有創造性的突破,但有的時候卻感覺到思想的衝突。為了了解這種感受對於人們在社交媒體發表言論有什麼影響,Facebook發起了一項關於社交媒體自我審查的研究。即那些寫下卻並未發表的言論。
研究人員跟蹤了390萬用戶17天的社交媒體行為,結果顯示,71%的用戶曾有過至少一次輸入了自己的想法但並沒有發表出來。平均來說,他們改變想法的次數為4.52次,而發表的評論只有3.2個。
研究人員認為,當人們對於內容閱讀者感到不確定的時候,更傾向於進行自我審查。Facebook的受眾往往是多樣化的,個人發表的內容很難引起所有人的興趣。
對營銷活動的啟示:我們都希望能更加了解受眾,和他們形成更走心的溝通,但是換位想一想:你也許沒得到反饋,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在聽。
2.線上情緒會傳染!尤其是正面情緒!
在人際傳播中,情緒有很強的傳染性,但是網際網路上的情緒傳播並沒有被證實。由加利福尼亞大學和聖地牙哥大學完成的一項研究,分析了Facebook上兩年內十億條包含情感內容的信息(尤其是在陰雨天,負面內容出現的機率更高)。
研究結果如下圖所示:不同城市網民發布的負面信息的總數,以及受其他城市「傳染」的負面信息數。藍色的城市名傾向於受到更高的情緒感染。
通過對天氣的監測,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對雨天的負面情緒會通過社交網絡傳染到那些不下雨的地區的。也就是說「一個地區內人們的喜怒哀樂,會感染網絡那端的人們。」
雖然這個研究關注的是負面情緒,但後續的研究發現,積極情緒更具傳染性:
一個負面帖子會引發大約1.29個負面帖子,而正面的消息則會引發大約1.75個。
對營銷活動的啟示:營銷人員陽光一點吧!通過正面的情緒和積極的信號來影響你的客戶,及時處理負面反饋,讓你的營銷信息更具感染性。
3. 一個良好的形象比什麼都重要
有圖有真相,在營銷活動中更是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媒體形象。最近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我們通過照片給一個人下結論只需要不到一秒鐘(精確地說是40毫秒。)
研究人員用一組除了細微的表情差異,其他條件都相似的照片,來詢問被調查者對照片中人物的認同度,卻產生了完全相反的結果:更為和善的表情會得到更多的信任。
對營銷活動的啟示:哪怕是細微表情的不同也會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千萬別小看這個細節,這裡面可有大學問,Cyrus Shepard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同一張照片的微小變化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具體看這個網頁:https://moz.com/blog/google-author-photos)
4.人們只會選擇性地分享
市場調研公司Ipsos的一項研究發現,世界上將近四分之一的社交媒體用戶「什麼都會分享」,而19%的人則「什麼也不分享」,另外,不同國家的人也有很大的差異。
華盛頓郵報曾指出,「『過度分享』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率有著確定的關係」:幾乎所有「過度分享」的城市都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這些欠發達地區;而低於平均分享率的城市則主要分布在歐洲。
對營銷活動的啟示:別過分要求受眾分享你的內容,充分考慮所在地區和人口統計學特徵,制定相符合的目標。
5.反饋會帶來莫大的歸屬感
社交網絡上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
昆士蘭大學心理學院的Stephanie Tobin博士的一項研究發現,社交媒體的積極參與者會感到與他人更緊密的關聯。
研究選取了Facebook上的兩組用戶,一組讓他們暢所欲言,而另一組則只能默默關注他人的動態。結果實驗進行到第二天的時候,被「禁言」的那組表示,這個實驗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像Facebook這樣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社交網站,應該經常提醒用戶,他們存在於社交網絡中,並且應強化與他人的聯繫。」
對營銷活動的啟示:用戶渴望得到反饋和回應,那就多花點時間做好你的內容,然後適時參與到討論中去吧。
6.先激活,再分享
能激發強烈感情的內容更容易被分享,這是我們都認同的,但是為什麼呢?
Jonah Berger的一項研究提供了這樣一種理論:一篇情感強烈的文章會讓我們的神經系統興奮起來,而分享則像是一種情感的釋放,讓你回復到原來的狀態。
兩個研究並列進行:一個研究中,一組參與者觀看一段經過特殊剪輯的視頻,而另一組觀看原視頻。另一個研究中,一組參與者慢跑一分鐘,而另一組保持不動,然後所有的參與者閱讀同一篇文章。
兩個研究中,都是被「激活」的那組參與者更傾向於分享:跑步的那一組的分享率是另一組的超過兩倍!
對此,Berger向紐約時報這樣解釋:「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經『準備好了』。『被激活』是一種人們不太喜歡的狀態,所以人們迫切地通過分享來擺脫它。」
對營銷活動的啟示:很多證據都表明,情感強烈的內容更易被分享,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其他的辦法?比如在他們接受內容之前先熱熱身?
7.我就是忍不住要分享!因為我在社交網絡中
我們喜歡談論關於自己的事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歡!哈佛大學神經學家說,人們就是忍不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因為分享的感覺超級棒~
有研究表明,人們甚至不惜花錢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毫無疑問,社交媒體擁有巨大的驅動力,研究人員發現,社交媒體中將近80%的內容都是人們的各種生活經歷。
對營銷活動的啟示:人們內心的驅動力是無比強大的,利用這一點,營銷人員應該更加重視用戶的反饋,多聽,少說。
·END·
編譯:劉建坤
來源:百度新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