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0日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消息稱,一顆「具有潛在危險性」的2011ES4號小行星將於9月2日飛過地球。其直徑為22米至49米(約高樓大小),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不到地球與月球距離的三分之一。
NASA數據顯示,預計這顆小行星將於北京時間9月2日0時12分,以12萬公裡的距地球最小距離飛過地球(地月距離38.4萬公裡),速度為8.16公裡/秒。
這顆小行星直徑約為22米至49米,在2011年首次被發現,每九年經過地球一次。它也將成為未來十年裡距離地球最近的小行星。
雖然距離「很近」,但2011ES4撞擊地球並帶來威脅的可能性極低。成為「潛在危險小行星」(PHA)的天體標準是距離地球約740萬公裡以內,且直徑超過150米。
不過在2013年,一顆類似大小的小行星曾對地球造成衝擊。當時直徑約20米的小行星衝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的大氣層並在空中爆炸。這起事故損壞7000多座建築,震碎無數人家的玻璃窗戶,並因此導致1000多人受傷。
8月16日,小行星2020QG曾在距離地球表面僅2950公裡處呼嘯而過。它的直徑約3到6米,創下非撞擊小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紀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介紹稱,天空中存在數億顆和2020QG大小類似的小行星,但其中絕大多數接近地球時,距離地球表面的距離都還要比月球遠得多。
另一顆小行星2018VP1預計將在11月2日飛臨地球,即美國總統大選的前一天。它於2018年在加州帕洛瑪天文臺首次被發現,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0.41%。由於直徑僅為2米,它即便進入地球大氣層也會迅速化為灰燼。
為應對未來潛在的威脅,NASA計劃開展一項改變小行星軌跡的實驗。科學家認為,在各種方案中,改變潛在危險天外來客的軌跡是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他們將小行星Dimorphos作為目標,它寬160米,圍繞更大的小行星Didimos旋轉。
NASA計劃於2021年7月發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設備,它將於2022年9月撞向Dimorphos。這將發生在距離地球約1100萬公裡處。撞擊將把Dimorphos推向圍繞Didimos更狹窄的軌道。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0日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消息稱,一顆「具有潛在危險性」的2011ES4號小行星將於9月2日飛過地球。其直徑為22米至49米(約高樓大小),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不到地球與月球距離的三分之一。
NASA數據顯示,預計這顆小行星將於北京時間9月2日0時12分,以12萬公裡的距地球最小距離飛過地球(地月距離38.4萬公裡),速度為8.16公裡/秒。
這顆小行星直徑約為22米至49米,在2011年首次被發現,每九年經過地球一次。它也將成為未來十年裡距離地球最近的小行星。
雖然距離「很近」,但2011ES4撞擊地球並帶來威脅的可能性極低。成為「潛在危險小行星」(PHA)的天體標準是距離地球約740萬公裡以內,且直徑超過150米。
不過在2013年,一顆類似大小的小行星曾對地球造成衝擊。當時直徑約20米的小行星衝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的大氣層並在空中爆炸。這起事故損壞7000多座建築,震碎無數人家的玻璃窗戶,並因此導致1000多人受傷。
8月16日,小行星2020QG曾在距離地球表面僅2950公裡處呼嘯而過。它的直徑約3到6米,創下非撞擊小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紀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介紹稱,天空中存在數億顆和2020QG大小類似的小行星,但其中絕大多數接近地球時,距離地球表面的距離都還要比月球遠得多。
另一顆小行星2018VP1預計將在11月2日飛臨地球,即美國總統大選的前一天。它於2018年在加州帕洛瑪天文臺首次被發現,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0.41%。由於直徑僅為2米,它即便進入地球大氣層也會迅速化為灰燼。
為應對未來潛在的威脅,NASA計劃開展一項改變小行星軌跡的實驗。科學家認為,在各種方案中,改變潛在危險天外來客的軌跡是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他們將小行星Dimorphos作為目標,它寬160米,圍繞更大的小行星Didimos旋轉。
NASA計劃於2021年7月發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設備,它將於2022年9月撞向Dimorphos。這將發生在距離地球約1100萬公裡處。撞擊將把Dimorphos推向圍繞Didimos更狹窄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