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至是幾月幾號?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2018年夏至節氣是6月21日,夏至這一天白晝最長,夏至過後氣候會有哪些變化?夏至是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關於夏至節氣有哪些農諺習俗?
2018夏至節氣是哪一天具體幾月幾日
2018年6月21日 農曆2018年五月初八
今年夏至幾點開始
18時07分12秒
2018年夏至節氣氣候特點
夏至日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北極圈及其以裡的地區太陽整日不落,形成面積最大的極晝區。此日過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漸減短,日出、日落的方位也開始往南移動。在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亦日漸降低,日影逐漸被拉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多,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升高。
夏至來臨之時,長江中下遊地區一般已進入梅雨季節,而梅雨天氣溫高、溼度大、日照少,正是農作物病蟲害的高發季節。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夏至習俗
忌諱剃頭理髮
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說,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髮。據說,夏至日剃頭理髮會破運。
夏至最忌有雷雨
在民間,尤其對於農民來說,是最忌怕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這對於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說,無論是乾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舊時,人們希望在夏至裡別打雷、別下雨。
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乾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原標題:2018年夏至節氣是哪一天?夏至節氣習俗及氣候特點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