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有奶便是娘」,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對寶寶來說,
是不是只要你餵養他他就親近你呢?
🔴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動物心理學家哈洛用恆河猴做的「母愛剝奪」實驗回答了這個問題。▼
實驗中將剛出生的「嬰猴」脫離母親的哺養,單獨關在籠子裡。籠子裡裝有兩個「代理媽媽」:一個用鐵絲編成,身上裝有奶瓶;另一個用絨布做成,身上不設奶瓶。
你猜小猴會更喜歡鐵絲媽媽還是絨布媽媽?
研究發現,小猴只有在飢餓時在鐵絲媽媽身上吃奶,當小猴歇息或恐懼時便趴到絨布媽媽身上去。小猴不僅需要食物,還有一種先天的需要便是與母親親密的身體接觸。
然而,毫無反應的玩具不足以替代真實的母猴,在成長過程中隔絕於其它猴子的幼猴在社會情境中會表現出反常行為。當遇到其它猴子時,它們或者非常恐懼其它猴子、或者無緣無故地攻擊其它猴子。在隔離狀態中長大的母猴也經常會忽視或虐待自己的幼猴。
▼
你的愛灌溉著寶寶健康成長!麻麻們別忘了:
1、對寶寶來說,身體接觸是一種先天需要,爸爸媽媽要經常擁抱寶寶、親寶寶,有條件儘量母乳餵養(身體接觸),可以多玩些身體接觸的遊戲。不要做鐵絲麻麻哦!
2、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對寶寶發出的各種信號能及時準確地做出反應,對寶寶的活動給予密切的注意和情感支持,對寶寶表現出積極的關心和愛。要不然就像絨布麻麻啦!
註:本文為原創內容,禁止用於商業用途等侵權行為,轉載請註明本文來自「成功媽媽2000」微信公眾號及本文作者。圖片來源於網絡,著作權屬於原作者或網站。如有疑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