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要想拍的更加現實與深刻,除了表達人性,政治映射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前一段時間上映的《黑豹》,在亞洲地區上映後似乎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反饋,但在歐美國家卻得到較高的呼聲。一個原因是電影不同於其他漫威電影的拍攝,這部電影充滿了鮮明的非洲元素,不再展現歐美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則是更加貼近歐美非洲裔的心理,另一個原因就是,黑豹是第一個在主流為美國英雄主義漫畫公司誕生的非諷刺黑人英雄,這種「非洲未來主義」不僅激發了一部分非洲裔美國人對故土的懷念,也展現了人們對非洲這塊神奇大陸的憧憬。
瓦坎達,是一個坐落在非洲東部的小國(虛構),它表面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但其實是一個隱藏著真實面目的科技大國,它擁有獨一無二的稀有資源振金,也有著領先世界的超前科技。瓦坎達的歷代守護者,被統稱為黑豹,守護著國家的資源與秘密。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見,瓦坎達雖技術先進,有著許多超強的科技武器,但也保持著本民族的傳統特色與原始的力量,甚至連國王的選擇都是通過原始決鬥的方式,此處也有許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科技如此領先,在國王的選擇上卻片面的依賴於武力,導致瓦坎達的王位被一個心懷不正的人輕鬆替代。
在說到漫威所構造的這一個科幻世界前,不得不提到「非洲未來主義」。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非洲未來主義」是集合文化美學、非洲藝術、科學與歷史哲學等因素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發展。它多通過科幻等現實元素與非西方宇宙論結合起來,用以批判當代黑人的困境,為當代黑人所受到的不公對待與歧視發聲,呼籲人們重審歷史。而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很好的貼合了這一主題,也使身在白人主義盛行的非洲裔有了共鳴。為了更好的暗射出這一主題,電影在藝術表現包括服裝以及族群的設置上,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還原。
為了在制度上做到更大程度的貼合,保留了較為原始的「力量決定一切」,電影也算是有的放矢吧。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歐美國家,尤其是非洲裔觀眾群體能引起如此大的共鳴了。這種將當代科技與非洲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的藝術,描繪出未來非洲的樣子。試想將非洲裔群體換成亞裔群體,這也就是不單單再是一個披著科幻外衣的部落衝突了, 而是對未來所設想的一種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