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是限制大棚草莓產量與效益的重要因素。光照不足時,不僅影響草莓的正常生育,而且還直接影響大棚內的溫度、溼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特別在冬季,不良的天氣,如連陰天、霧霾天、雨雪天都會影響光照條件,那麼大棚該如何補光呢?
大棚內光照特點
草莓需要光照,而大棚內的光照有它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光照強度弱
由於大棚骨架、覆蓋材料擋光,棚內光強度明顯低於露地。一般在距地面1米高處,大棚內的光照強度只有露地的70%左右。農膜的新舊程度也會影響光強,如被塵泥汙染的舊薄膜,其透光率僅40%。一天中不同時間,大棚內的透光率差異較大。中午時,達到最高水平。
光照分布不均勻
大棚內的光照強度是上面強、下面弱;棚架越高,近地面的光照強度越弱。棚內光照強度的這種垂直分布還受棚內溼度、高度、密度和葉片形態等的影響。
棚內水平方向的光強,南北延伸的大棚,上午大棚東側的光照強度大於大棚西側,下午相反,但全天大棚兩側光照強度的差異不大。東西延長的大棚,全天大棚兩側的光照強度差異達 20%以上。
光照時間短
大棚日照時間受天氣情況、大棚內操作管理的影響。大棚內光照時間的縮短明顯影響草莓的生長發育,如光合作用時間,花芽分化的早晚或雌雄花的發生規律等。連陰天、霧霾天等光照強度弱、光照時間短。
大棚由於採用覆蓋保溫,而且常常是下午提早覆蓋,上午延遲揭開,故大棚內的光照時間比露地要少得多。
光譜組成變化
同一個地區、特定的季節,大棚內光譜的組成隨覆蓋農膜的種類而發生變化。一般大棚內紫外線的透過率低,但在大棚生產中,如果缺乏紫外光會影響作物乾物質的積累,植株徒長,其品質成分(如維生素C)的含量比露地低。紅外線有利於植物體和土壤溫度升高,對冬季保護地生產非常重要。
大棚內如何補光?
大棚內對光照的要求,一是要最大限度地透過光線,二是受光面積大,光照分布均勻。從這兩方面著手,可採取以下措施來提高大棚內光照條件。
常規方法
①使用優質無滴膜並維持光潔:選用透光率高的薄膜是增加大棚光照的關鍵,一般來說無滴膜的透光率較高。同時,經常擦洗棚膜,維持棚膜光潔。
②合理布局:一些栽培技巧辦法能顯然改良棚內光照條件,如草莓採取南北行向,大行距與小行距相同,使各行都能得到較好的光照條件。
③地膜覆蓋,掛反光幕:地膜和地膜下外表附著水滴的反射作用,可使近地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加強50%~70%,同時地膜還有較好的保溫作用。
在大棚內牆或後立柱南側張桂聚脂鍍鋁膜做反光幕,能顯然地補光。此外還可刷白建材,也有一定的效果。
人工補光
春冬季節存在陰、雨、雪、霧等天氣,加上設施內覆蓋材料、棚膜上的塵土露水等影響,設施內部光照不足和光質組成不平衡等現象很嚴重。通過對大棚適時人工補光,可幫助農作物有充足的光照進行各項生理活動。
人工補光指的是利用人造光源來模擬陽光對植物的有效波長,促進植物光合作用及其他生理功能。目前被運用得比較多的有以下幾種。
在草莓棚室內的北側弱光後牆處掛一道寬 1.5米的反光幕,能明顯增強棚室北側的光照,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可用草莓專用補光燈進行補光。
雷射草莓補光燈,一畝地,一檯燈,有效增加產量30%以上,提前上市,減少病害發生,使用無效全額退款
雷射植物生長燈可提供充足的光照促進植物生長,幫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延長有效的照明時間,增加作物含糖量提高農作物品質。
雷射植物補光燈 工作時間 告知
16:00開始補光,第二天10:00自動關閉
每4小時旋轉,工作16個小時,每畝地補光8小時
開16:00- 20:00 (東面 或南面)
20:01- 24:00(西面 或 北面)關
24:00-02:00 這個時間段 燈自動關閉
開02:00-06:00(東面 或南面)
06:01-10:00(西面 或 北面)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