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螢火蟲發光的尾部可不僅僅是給夏天增加一點色彩。我們已知的是,螢火蟲發光是為了求偶——不過它還有另外一個作用。美國州立博伊西大學的生物學家傑西·巴伯認為,這種光也是為了警告夜晚可能的捕食者。
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8月24日報導,他並不是第一個有這種猜想的人,早在1882年,昆蟲學家G·H·鮑爾斯就曾經這樣寫道:「這種光會不會是……向那些可能捕食它們的動物發出的警告呢?」不過這一理論此前未得到過驗證。「我們一直認為蝙蝠不怎麼用視覺。」巴伯說。
報導稱,許多種螢火蟲都有「化學保護性」,就是說對捕食者來說它們的味道很不好,巴伯說。然而,如果一種昆蟲不去就它們的壞味道做出預警,它們可能還是會被捕食。巴伯發現,與飛蛾用噪音向蝙蝠預告自己的毒性不同,螢火蟲並不發出聲音。他猜測,發光的昆蟲是不是在通過閃光告訴蝙蝠自己的味道不好?
巴伯及其同事想了解,假如把螢火蟲的光遮住,蝙蝠是否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了解它們應避開螢火蟲。他們首先讓螢火蟲去接觸三隻以前從未碰到過螢火蟲的蝙蝠。結果,在「經過幾次接觸之後」,蝙蝠就學會了避開這種閃光的動物。它們的幾次接觸過程是:抓捕、品嘗、丟棄。很快,這些蝙蝠就徹底避開了螢火蟲。
報導稱,之後的試驗更有意思了:研究人員需要不會發光的螢火蟲。他們先設法用極小的紙帶將螢火蟲固定在顯微鏡下,然後用小刷子蘸了黑色顏料塗到螢火蟲發光的尾部。每一隻螢火蟲都要花上大約45分鐘來塗色,他們塗了幾十隻。巴伯開玩笑說,這就是為什麼這個試驗花了三年的時間。
不過他們的努力取得了成果:他們讓這些不再發光的螢火蟲去接觸蝙蝠,結果蝙蝠花了兩倍的時間才認識到這種蟲子不好吃。
研究人員的假設是,最終學會避開螢火蟲的蝙蝠可能是通過回聲定位感受到了這種昆蟲獨特的直線飛行模式。蝙蝠可以通過感知、用回聲定位確定飛行模式以及視覺相結合的方式來避開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