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沒有可能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存活下來?在茫茫宇宙中,我們是孤獨的嗎?是僅有的生命形式嗎?從很久以前開始,人類就沒有停止過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通過一系列科學研究,我們似乎能夠認為,地球並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宇宙中應該有很多與地球一樣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所以在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觀點正在被許多人接受。科學家們認定存在地外生命,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在廣袤的宇宙中,有很多區域是適合生命生存的。第二,太陽系和地球上存在的元素,如碳元素和氫元素等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在宇宙中隨處可見。第三,在宇宙的很多地方,都能夠進行有機的化學反應。而且在暗黑星際雲中,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有機分子,這個發現更能支持存在地外生命的假說。

當隕石與行星相撞時,會迸發出大量石頭,飛入太空中,如果與隕石相撞的行星上恰好有生命存在,那麼飛入太空的石頭上就有可能攜帶生命,經過幾千年後,這些石頭或許會以隕石的身份降臨其他行星,如果行星的環境剛好適合生命生存,那麼這些生命就找到了另外的居所,並且繁衍生息下去。大部分隕石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很適合攜帶生命,例如微生物。

人類已經發現很多種能夠在宇宙惡劣環境下生存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被長時間放置在國際空間站外,經受極端的溫度、真空與宇宙輻射的洗禮,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而恆星與恆星之間相距太遠的距離,生命要想從一個恆星系統的行星上,到達另一個恆星系統的行星上,要經過太過漫長的時間,如此長時間地暴露在惡劣環境下,生命幾乎不可能存活下來。但我們依然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例如,在銀河系中,恆星受萬有引力作用的影響繞著銀心運動,以太陽為例,它在繞銀心公轉時,會穿過幾個巨大的星雲,這些星雲中聚集著氣體和塵埃,當太陽系穿過其中時,外層的彗星會受到星雲引力的影響,一些被拉出太陽系,一些則衝向太陽,後者在它們的旅途中有可能與巖石質行星相撞,迸發出的石頭可能就會降落在巨大星雲中的行星上,因此被帶到另一個星系,而生命就有可能以這樣的方式從一個星系來到另一個星系,同樣,它們還有可能繼續被帶到更多的星系中,就像把種子播撒到各地一樣,生命也會在宇宙間傳播開。又或許,地球上的生命就是這樣降臨的。

人類能夠生存的行星要滿足諸多苛刻的條件,例如,附近需要有且只有一個太陽,與太陽之間的距離要剛好合適,行星的體積要剛好合適,必須存在氧氣、水、臭氧層和地磁場,早期必須要有火山爆發,由此產生最早的微生物,甚至還要有大規模的災難降臨,使得巨型生物滅亡,為人類清除生存威脅等。如今,人類正在大規模尋找地外生命,一方面是因為人類想與地外生命取得聯繫,交換文明;另一方面是因為太陽系還有50億年的壽命,50億年後如果地球上還有人類存在,那麼他們此後該如何生存,就需要尋找一片新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