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我們又見面了!
今天準備聊點別的,談談我的工作經歷吧。
作為一個電氣工程師,平時工作中會遇到平衡負載的問題。多個單相負載接在三相電源,最簡單的分配方式就是按這些設備的計算功率,平均的分配到A、B、C三相電源。只要不是相差過於懸殊,設備運行中性線的電流都很小。
但是對於一些單機設備量大的自動化生產線,簡單的平均分配是行不通的,因為同種不平衡電流的累積會使總配電室的N母線的電流變得巨大。
電路在運行過程中,單相運行和缺一相運行時,其不平衡電流最大,等於單相電流「三相負載相等情況下」。對於容量較小的系統,規定零線截面與相線截面一樣大。
三相三線電機負載示意圖
三相五線制負載示意圖
考慮到一臺設備的工況會不同,即不會所有負載同時滿負荷運行。此外,負載的性質也不能呈純電阻性。完全的三相平衡很難實現,我們只能在架構分配上讓其降到最低。目前許多企業一般都有要求,單臺設備三相不平衡度<=5%,作為硬性指標。
某次在計算不平衡度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問題。客戶在計算現場案例時,用的公式是:
公式1
公式中他們引用的是電柜上電流表的數值,我們也暫不考慮功率因數的影響。
我之前計算三相不平衡度的方法是,簡化系統為純電阻負載,公式如下:
公式2
對比這兩個公式,一開始覺得大體的思想是一致的,客戶用的是簡化算法。於是我用兩個公式,分別代入某一個案例,A相20A,B相22A,C相26A來驗算。
用公式1算得不平衡度為23%,用公式2算得不平衡度為6.8%!咦,相差了一大截,那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算法呢?
之後我在百度搜索,發現還有一個公式算法:
公式3
把數據代入公式3算得不平衡度為14.7%。
這下糟糕,算出了三種結果,不平衡度都很大。
還是覺得不對勁,就在一點一點滑動滑鼠的時候,
嘿嘿,找到一份標準,如下圖:
GB/T15543-2008 國家推薦標準封面
這短短8頁紙,最後還附帶計算公式,權威的解決了我的問題。
在標準文件的附錄中,三相不平衡度的計算公式為:
公式4
公式5
上式中:
U1——三相電壓的正序分量的方均根值,單位為伏(V)
U2——三相電壓的負序分量的方均根值,單位為伏(V)
U0——三相電壓的零序分量的方均根值,單位為伏(V)
若將公式4、公式5中的U1、U2、U0換成I1、I2、I0則為相應的電流不平衡度計算公式。
而我們知道,只有三相系統在單相或兩相短路時,才有零序分量。所以我們電路三相設計的計算,主要是負序分量不平衡度。
假定本案例中ABC三相電流的向量角相差120度,通過對稱分量法[忘記的朋友可以先去複習一下],得出正序分量的幅值是三相電流幅值和的三分之一,負序分量幅值為三相電流矢量和的三分之一。
現在再看回我前面的公式1、公式2和公式3,只有公式2的算法最接近了,不過其數值還是正確數值的三倍。
按公式4的算法,實際的三相不平衡度為2.3%,能滿足滿足客戶的不平衡度<=5%的要求。
至此,三相不平衡度的計算完美解決啦,Bingo!
不定時分享趣味生活,等你呀!
歡迎搜索「斌哥的異想天開」,關注我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