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Lingsen Meng
雖然,4月11日,一場發生在蘇門答臘島西部邊遠海域、震級達8.6級的海底地震並沒有引起大的破壞和海嘯,但毫無疑問,它是一個紀錄「保持者」。
首先,這場地震是有史以來監測到的遠離構造板塊邊界的最大的地震。同時,研究人員還表示,這場所謂的板塊內地震也是有記錄的斷裂帶區最大的地震——一個斷層的兩側同時沿水平方向滑動,而不是通常的斷層的一側俯衝到與自己相鄰的斷層的下方。
科學家表示,該地震沿一個走向滑動斷層線發生,該走向滑動斷層線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線很相似,但如此大規模的走向滑動地震非常少見。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研究人員稱,蘇門答臘島地震的震中(右上圖標記五角星的位置)位於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蘇門答臘島西北海岸一場震級達9.1級、引發強烈海嘯的地震的西南400公裡處。在地震發生的1分30秒的時間內,這場「活力四射」的地震撕開了三個相互獨立又彼此相連的斷裂帶上的500公裡長的裂口。
並且,研究人員提到,2004年的地震中,有很多壓力轉移到了這個區域,壓力對斷裂帶產生了影響。這些斷裂帶像拉鏈一樣以每秒鐘2.5千米的速度慢慢拉開,而且大部分沿著斷裂帶進行的滑動發生在距離海底25公裡以下的區域——這一深度也為這場地震能夠打破紀錄作出了「貢獻」。 (唐鳳譯自www.science.com,7月23日)
《中國科學報》 (2012-07-24 A2 國際)